說來慚愧,同輩人中我的出國次數極為稀少,只有大學時跟著家人到過香港的經驗。當時對香港的印象不算太好,就是個繁華大都會,偏偏我不怎麼嚮往大都會。工作之後,寒暑假幾乎都有要事難以出國,一年年耽擱下來,終於等到疫情結束,才暗暗許下走個《源氏物語》之行的心願。但因罕有出國經驗,還是央求一位常去日本的前輩帶路。很感謝這位前輩在路途中包容我的糊塗和任性,有驚無險地完成這次六天五夜旅行。途中也有一些神奇的體悟,不得不說某些過程如有神助,彷彿冥冥中有股無形力量呼喚我前去京都,這可能是一種緣份或福報吧。
第一天抵達目的地京都已晚,所以吃完晚餐,在京都車站附近商場逛逛就算了結。第二天才正式開始走訪行程。旅伴提議先去稻荷神社,它是京都近郊的熱門神社,主神是豐收神,類似於台灣的財神爺,因此香火鼎盛。最著名的景觀是各行各業奉獻的千本鳥居。不過因為第二天是假日,所以各色人種(含本國人)蜂擁而至。我們拍了些照就落荒而逃,前去我心心念念的宇治市。
我和旅伴事後討論,我們咸認為宇治市是這次最喜歡的走訪地。宇治市距離京都大約二十分鐘火車車程,是一個小規模的市鎮。走出JR車站,發現外國旅客明顯少了大半,走訪的多為本國旅客,也不少家庭旅行團。市鎮充滿一種大都會罕有的悠緩感,時光彷彿在這裡凝滯下來,人也跟著閑散起來。走在宇治街道上,我有種異樣的迷醉感,似乎此地曾經是我生活過的地方。
當然到訪宇治,就是為了走《源氏物語》行程,此地是書中最後一部分「宇治十帖」人物出場的主要舞台。當地為配合小說,整頓了一系列相關古蹟巡禮,即使缺乏史蹟也立了碑,足見日本人做事之井然有序。於是我們就很方便的按圖索驥,逐步觀賞夢浮橋、宇治諸神社、《源氏物語》博物館、平等院等景點。不過因為貪看平等院的古蹟、建築與庭園,來不及吃到中村藤吉本店,算是小小缺憾(不過回國前還是在京都車站吃到了)。
在宇治那天,最神奇的是天氣。當週日本多半地區籠罩在暴雨中,不少縣市傳出土石流等災情。但我們走訪宇治時,是多雲的陰天,沒有大雨或烈陽來攪局,實在不得不感謝老天的庇佑。
這天算是波折重重的一天,一早京都下了豪雨。我們先在六角堂附近的咖啡館避雨,順道參拜了這座鬧中取靜的佛堂。等到驟雨暫歇,才到旅伴提議的南禪寺。順帶一提,我們這次旅行多數走「避開人潮」路線,因而捨棄了極熱門的清水寺。旅伴原先的規劃是,從南禪寺出發,經永觀堂、哲學之道到銀閣寺。
不過南禪寺是規模不小的寺院群,而且還有明治時代建的早期疏水引道,依我們緩慢步調走走看看就花了幾個小時。而且不知為何我突然腸胃不適要跑廁所,更加延遲了進度(回國後跟心理師討論,覺得拉肚子可能是心理上的排毒象徵)。雪上加霜的是,後半行程又下起暴雨,我們只好衝進永觀堂避雨。日本的寺院四點就關門了,比台灣早了許多,我們就在閉寺的鐘聲裡草草奔出永觀堂。再來走到哲學之道,雨是停了,但時間已入傍晚,我們也一身狼狽,就決定在哲學之道附近吃晚餐,就此打道回府。
回程坐的是公車,發現當地人運用大眾交通工具相當普遍,因此公車基本上人滿為患。京都公車不像市內各式鐵道,沒有外語廣播,只靠司機模糊又平板的聲調報站,可以想像司機「眼神死」的那種神態,算是旅途的小小樂趣。
這天算是我們行程中最具煙火氣的,上午我們搭上嵐電鐵道,就已經充斥各國旅客,抵達嵐山車站周邊的渡月橋、天龍寺更是人山人海。不過我們很幸運,有緣見到法堂天井的著名藝術作品——雲龍圖。上次旅伴來時,法堂關閉無緣親見,這時還真不得不感謝老天的厚愛。
我們接下來到求良緣的野宮神社與著名的竹林,憑良心說,這兩地確有其幽靜之美,不過遊客甚多,相當吵雜。旅伴靈機一動,說不如繞去附近的常寂光寺,最後再去《源氏物語》提及的清涼寺。常寂光寺可說是這次旅行中我第二喜愛的景點。它的建築古樸不失莊嚴,仁王門掩映在碧綠的樹蔭中,行走在青翠的楓樹林,給人靜定安和之感。不過這時下起午後雷暴雨,寺內鮮少避雨之地,不得已只好奔出寺院。我們竄逃至另一古蹟二尊院門口避雨,但時間所剩不多已無緣再訪,只能等待下次了。
等候雨勢暫緩,我們冒雨走到清涼寺。或許其他遊客為大雨所阻,我們走進本堂(釋迦堂),赫然發現整座寺廟竟被我們兩人包場了。清涼寺本堂收藏許多平安時代以降的國寶,滿足我對探訪古蹟的想望。其庭園雖不如天龍寺的曹源池來的遠近馳名,但精心布置的程度我認為不亞於曹源池。趁著寺內無人,我們慢慢抄經祈福,享受寫書法的拙趣。陶然忘機之際,閉寺時間已至。等我們走出寺廟,連仁王門都關了,可見寺中人就是專等我們兩個不速之客離去,才準備關門大吉的。
倒數第二天,我們去旅伴規劃的貴船神社。到貴船神社須乘叡山電鐵,再轉乘小巴士上山。旅客雖不少,仍保留其清靜的野趣。貴船神社分本宮、中宮、奧宮(內宮)。我們先參拜本宮,再深入奧宮,出來順道拜訪中宮。神社的主神是水神,也是另一求良緣之地。我們還玩了一下知名的水占卜,巧合的是旅伴抽到的籤詩應合旅途所發生的事件(掉傘)。讓我認為日本神社和台灣寺廟給的籤詩,確實有一定程度的準確性。
此行又有另一件幸運之事,原本旅伴諮詢旅館,以為川床料理需要預訂,但到現場一看,還是留有不少位置以待來者。至於川床料理本身,憑良心說並不十分合我胃口,不過藉此滿能體會古人「流觴曲水」的風雅之趣。
下午我們頂著烈日回到市區,拜訪紫式部寫作《源氏物語》之地——廬山寺。廬山寺規模不算大,也非熱門景點,因此只有少數本國旅客(或學者)來此探訪。不過廬山寺雖小,卻收藏不少具文史價值的國寶。庭園栽植紫色的桔梗,配上枯山水的景致,頗有女性優雅細緻的情趣。我久久凝視那片枯山水,正當渾然忘我之際,被怕熱的旅伴叫起,原來他是想躲進咖啡館避暑氣。我們走進一家放著爵士樂的老式咖啡廳,感覺是當地熟客會進來的地方,也喝到了此行最道地的西式茶飲。可惜這種咖啡店不禁菸,當吞雲吐霧的熟客進來,也是我們告辭之時了。
我們最後一段時光是待在京都車站,善盡觀光客的義務,買買歐米亞給,促進經濟金元交流。最後有個小趣事,坐鐵道回機場時,我不小心訂到高級車廂,想說反正在國外嘛,偶爾出手闊綽應該也不會怎麼樣,我們就此結束了這段旅程。
回國之後,我依然對京都的一切魂牽夢縈,不時懷想著那段時光。我知道能擁有這一切,是有許多有形無形的條件配合而成的。感謝上天、旅伴,還有旅途中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這麼多好因好緣,才能成就這段經典之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