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avatar-img

如是我聞

39 位追蹤者

如是我聞

39 位追蹤者
欲忘難忘,不如不忘,不忘則忘,乃至忘忘。
avatar-img
如是我聞的沙龍
37會員
41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是一本翻譯的偵探小說,屬於「芮尼克探案」系列的第一本。大罷免投票隔天正好去了譯者的講座,稍微轉移了當下複雜的情緒。譯者李靜宜老師是李登輝前總統的文膽,文字能力自然不在話下。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芮尼克探案這套作品的喜愛與熱情,以及從作品中挖掘出來對社會與人性深入的觀察。她正在翻譯芮尼克系列的最後一本,
Thumbnail
「我一直最不願意的就是去干涉別人的生命,因為這不是我應該,也不是我有權力去做的,而我內心真正最誠實的想法呢?我只是希望可以一直陪伴她而已,就像我希望有人可以一直在我身邊陪伴我一樣,畢竟人們都是那樣的孤寂。」——〈第十三次會談〉 想寫這本書的觀後感已經很久了,但始終無法下定決心下筆。後來聽彭仁郁老師
Thumbnail
「在愛情裡,所謂的我們,永遠都是我與複數的我自己,而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林薇晨〈彼女日誌〉 最先與《彼女的日復一日》結緣的契機是〈彼女日誌〉這篇文章,原來是自由副刊中頗受矚目的一篇,後收錄於九歌《112年散文選》。讀書會閱讀《112年散文選》時,我們都很驚豔於這篇的文字細緻與纖巧,以及濃烈又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7/14
常聽說一些文豪、藝術家有著精彩的感情生活,如果我們能跳脫道德的束縛看待,或許更能欣賞他們的文采,也享受他們分享的內心世界?謝謝如是我聞介紹好書,「妻子與彼女是婚姻制度光與影的一體兩面」、「世間這麼多彼女的存在,可見這種非典關係多麼地不罕見。」說得真好。 又「彼女」一詞在日文裡具有雙關的意涵,既是「女朋友」,也是作為代名詞的「她」。作者在不同人稱間切換著寫自己,用散文的文體真誠地寫,相信讓人閱讀時更能共情。❤️
如是我聞-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4
陽台觀察者 謝謝你的欣賞,這本很值得慢慢品味~
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
Thumbnail
去年看愛爾蘭電影《夏日悄悄話》時,曾開玩笑說臺灣很難有低調壓抑型的電影,結果隔年就立刻被打臉了(不過我很高興)。而且這部電影抑制的力道甚至強過《夏日悄悄話》,片中幾乎沒有一幕場景是足夠讓人宣洩情感的。跟很多台灣電影一樣,《春行》的主題設定在家庭,但並未採取溫情渲染的手法感動觀眾,而是藉由主角的互動,
Thumbnail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8/12
謝謝如是我聞分享內觀課程,有別平日的生活作息,這樣有諸多限制的過日子,應該只適合有心學習的學員吧?去過還會想再去,相信如是我聞有領會到課程的精髓。祝福善緣福報、快樂、安詳、自在、解脫。❤️PS 說到禪坐我直接投降,真佩服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2
陽台觀察者 禪坐真的就只能用身體去適應了,哈哈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正義」的定義。當年信仰共產主義的政治犯,明明違反了「反共抗俄」的國家政策,為什麼可以得到平反?因為中華民國在逃到台灣之前,已經是有憲法、有法律的國家,當年的政治犯,以當年的法律而言,很明顯的是執政者違法濫權的受害者(記得蔣介石最有名的「死刑可也」,完全是違反當年法律的惡行),所以他們的平反是正正當當的。經過戒嚴時代的精神摧殘,如果沒有更新我們的認知,很容易還是會以國民黨的觀點來看待那段歷史,這也是轉型正義必須實行的原因。
如是我聞-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感謝你對「正義」的解釋,很清楚。我相信願意接受轉型正義理念的人,應該不難理解受難者的立場。不過在這碎片化、淺碟化、以立場決定是非的世道,究竟多少人願意進行脈絡式的理解呢?唉,能做多少算多少了。
再來一天待在大津市度過。大津是滋賀縣的縣廳所在地,從京都車站坐電車大約十來分鐘便可抵達(跟京都到宇治差不多距離),算是京都生活圈的一部分。早上出發前往大津時,發現乘客幾乎都是本國通勤人士。抵達大津的寺院,鮮少遇見外籍遊人,大多是上了年紀的日本歐吉桑歐巴桑,間或點綴幾位青年男女。看來這地區並非外國旅客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7/17
分享的行程豐富,除了大眾景點,似乎也有不少是秘境(至少我沒聽過啦)。😄 謝謝如是我聞細細整理心得,格友跟著腳步,也來了一趟知性之旅。也同意末尾說的,獨旅會有很多自我對話、沉澱的空間。期待如是我聞下次的好因緣。❤️
如是我聞-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17
陽台觀察者 謝謝你的回應呀,我去的景點大多有人去過了,網路上都找的到資料,有興趣可以親身去看看~
身を投げし 涙の川の 早き瀬を しがらみかけて 誰か止めし ——《源氏物語.手習》 宇治這座鄰近京都的小城,去年就來過一次了,我依然非常喜愛它給人的閑靜與浪漫感。藉由今年大河劇《致光之君》的宣傳,想說再給自己一天的時間浸泡在宇治。宇治在《源氏物語》裡是結尾十幾帖故事的所在地,沿著晝夜不停奔流的宇
Thumbnail
這些《源氏物語》的場景,會讓人流連忘返啊…
如是我聞-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16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真的,好想再回去一趟喔
一向喜歡古城的氛圍,在國內就時常往台南走走逛逛。因此今年的西日本獨旅,除了想再延伸去年《源氏物語》之旅的相關名勝之外,也想規劃一部分的奈良行。這次計畫先到奈良,再前往京都附近的景點。幸賴老天庇佑,旅途中幾乎沒有發生什麼難解的問題。天氣雖然燠熱,但都還在能夠行動的範圍,可謂如有神助。 第一天傍晚先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