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努力】讀後心得—努力的驅力是愛,還是恐懼?

2023/07/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周慕姿心理師以療癒的筆觸,柔情寫出八位過度努力個案的生命故事,看似是陪伴八位個案走向療傷之路,然而,「過度」的傷,卻也是許多人的一生的苦。

「不努力,難道要等著被社會淘汰嗎?這個社會,誰不是這樣走過來的?」

「不努力不行啊,工作、家庭都需要我,不撐下去,難道要去自殺?」

「為什麼要有感覺?為什麼要談論感覺?直接告訴我如何解決問題,不好嗎?」

 Andrea Piacquad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767411/

Andrea Piacquad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767411/

老實說,這些想法好合理啊!

「當身邊的人都拚命在努力,我會辛苦,也是必然的吧?努力有錯嗎? 不然,要坐等被淘汰嗎?」


我想,周慕姿心理師寫下這些故事,是想從另個角度問問過度努力的人們:

有沒有一種可能,以能力所及的方式努力就好?

這個問題,很考驗人對自我的了解及接納程度。

有時候,「能力所及」,會不會意味,只要我沒有事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事情是有可能失敗的


過度努力,究竟是想贏,還是害怕輸?


人都很恐懼「輸」背後的那股強烈羞恥感。

cottonbro stud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6716586/

cottonbro stud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6716586/

心中的那股羞恥感,就像是有人帶著嘲諷、犀利的語氣盯著你,對著你說「你不夠好」、「你不值得」、「你不如人」

有時候,人很難接受真實的自己,與理想中是有差距的。

如果承認自己不夠好,羞恥成為羞愧,我就不再值得被愛、被肯定、被接納,所以我需要拚命努力證明自己夠好,才能立足在這個世界上。

書裡的個案,儘管生命經歷各有不同,但生存模式同樣深受原生家庭影響

不被父母愛,想要滿足父母的期待,期待父母看見自己,幾乎是每個人童年裡的盼望。

當這份盼望沒有好好被滿足,不知不覺就長大了,長大後,就好難學會肯定自己,喜歡自己,相信自己足夠值得。


常常告訴自己,你不用一定要很完美,我也愛你

自己接受心理諮商這兩年,我常常告訴自己:

「妳長大了,妳可以不用再那麼努力追著別人愛妳了,因為我就在這裡愛妳。

妳很累了,只想站在這裡哭,坐在這裡休息,我也會愛妳、陪伴妳,妳沒有一定要很完美才可以被愛,我就在這裡,我愛妳。」

Amine İspir: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7505817/

Amine İspir: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7505817/

一次、兩次、三次...慢慢地,我漸漸學會與悲傷、無助、羞愧的情緒共處。

夜深人靜,獨自在房間裡痛哭後,

我會替自己擦乾眼淚,播放輕柔的鋼琴樂,選擇當下想聞的精油,點入香氛機,為自己泡泡腳,好好坐下來冥想,最後擁抱自己。

無條件的愛,從來只有自己給得起自己。

情人給不起,父母給不起,任何一段關係都給不起,除了自己。


成熟的大人,不只有爭贏的能力,更有擁抱失敗的能力。

學習安撫失敗帶來的羞愧感,學習給予自己無條件的愛,學習陪伴自己走過生命的艱難,自然會知道,很多事,溫柔地努力就好。

我想,是周慕姿心理師想送給她自己,還有每個過度努力的人的祝福。


179會員
86內容數
打算用一生學習如何去愛的人,愛錢,愛這個世界上需要我以及我需要的人,還有愛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