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蒙古行(五)蒙古帝都:全世界都是蒙古人的牧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烏龜石

烏龜石

2017大蒙古行(五)蒙古帝都:全世界都是蒙古人的牧場

    出烏蘭巴托往哈拉和林的往返循環行程是蒙古的經典路線,途經草原與大漠,飽覽蒙古多變風景,入住蒙古包,暢飲馬奶酒,不過本篇先按下不表,且聽下回分解。當我們遠程奔襲,終於風塵僕僕地抵達哈拉和林,已是下午3時,仍藍天明亮,青山綠水,一派鄉村風光,原來哈拉和林歷經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的攻防、海都之亂的反覆爭奪、明朝遠征漠北的大肆破壞,已隨著蒙古帝國的傾頹與分裂逐漸式微,不復蒙古的帝國風華,景點也因此較少,分述如下:

額爾德尼召

額爾德尼召

蒙古光顯寺

蒙古光顯寺

十三世紀遺跡

十三世紀遺跡

小巧佛寺

小巧佛寺

額爾德尼召/Эрдэнэ Зуу хийд/ Erdene Zuu Monastery(Erdene Zuu Khiid)http://erdenezuu.mn/(圖2)

    額爾德尼召並非十三世紀蒙古帝國極盛時期興建的寺廟,而是十六世紀末藏傳佛教再入蒙古時所創建,因蒙古帝國窩闊台時期,其子闊端派軍攻入吐蕃,逼使藏傳佛教薩迦派代表吐蕃僧俗勢力臣服於蒙古帝國,藏傳佛教也傳入蒙古王公貴族,但尚未普及至民間,直到元朝退回蒙古高原並分裂傳至俺答汗時,藏傳佛教格魯派再度傳入,此次卻在蒙古與西藏透過藏傳佛教彼此結合扶持,甚至第四世達賴喇嘛還是蒙古黃金家族後裔的推波助瀾下,深入蒙古各階層。自此,蒙古與西藏結下不解之緣,蒙古也成為藏傳佛教虔誠信徒,迄今猶是。額爾德尼召的入口處(圖3)較窄,占地卻相當遼闊,我隱然覺得較甘丹寺為大,但甘丹寺佛殿規模宏大,加上位處匯聚蒙古信徒的首都,終歸還是以甘丹寺為尊。而額爾德尼召草創時,哈拉和林城已是斷垣殘壁,便與其遺址為鄰,以其建材為己用,逐步擴建,入門處一排斑駁滄桑石雕(圖4)竟是哈拉和林城遺跡。額爾德尼召寺院佛殿最大特色則在供奉釋迦牟尼佛青中晚年三等身像,且與西藏著名大小昭寺的佛陀歲數不同,相當有趣,其他還有罕見的達賴喇嘛廟(圖5),以及多幅巨型蒙古式唐卡等,外則由108座佛塔構築的白色圍牆環繞,頗有草原城池之感。

哈拉和林博物館

哈拉和林博物館

蒙古世界文化遺產:鄂爾渾河谷景觀

蒙古世界文化遺產:鄂爾渾河谷景觀

哈拉和林博物館展廳

哈拉和林博物館展廳

匈奴帝國時代

匈奴帝國時代

突厥時代

突厥時代

維吾爾時代

維吾爾時代

契丹國家時代

契丹國家時代

大汗戰車蒙古包

大汗戰車蒙古包

圖片與實物對照書

圖片與實物對照書

哈拉和林博物館/ Хархорум» музей/Kharakhorum Museumhttp://kharakhorummuseum.mn/(圖6)

    額爾德尼召不遠處便是哈拉和林博物館,該館不同於烏蘭巴托蘇式博物館的大開大闔,因由日本政府出資興建,濃濃日式細膩風格流淌其間,於有限空間展現蒙古帝國風華與考古成就,是我個人極為喜愛且指名參訪的蒙古博物館。主要以挖掘、研究暨保存蒙古世界文化遺產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圖7)而設立,是哈拉和林最新博物館與地標。一入館為考古遺址造景,隨即是哈拉和林城的復原模型(圖8),可見各色各樣建築,包含蒙古包散落於巨大城池中。再來介紹蒙古高原歷史,歷數匈奴帝國(圖9)、突厥(圖10)、維吾爾(圖11)、契丹國家時代(圖12)的蒙古史前史,直至成吉思汗威武登場(圖13),掃平群雄,建立蒙古帝國,之後並定都哈拉和林,最後則是考古發掘的瓷器與蒙古帝國時期的金瓶等文物(圖14),旁還有放映室播放哈拉和林的考古影片。博物館以單一樓層之姿橫躺大地,展廳規模不大,但整體氣氛極佳,連紀念品商店也附設信箱,能於蒙古帝都享受驛站通郵,實在痛快!

蒙古帝國版圖紀念碑

蒙古帝國版圖紀念碑

蒙古帝國版圖紀念碑敖包

蒙古帝國版圖紀念碑敖包

深深藍天

深深藍天

草原生活

草原生活

哈拉和林全景

哈拉和林全景

蒙古帝國版圖紀念碑/Great Imperial Map Monument:(圖15)

    此碑雄踞於哈拉和林山丘上,由匈奴、突厥、蒙古三大帝國版圖巨幅碑牆環繞大型敖包(圖16)組成,可將哈拉和林盡收眼底(圖17),既能見額爾德尼召的壯觀,也可望現代哈拉和林的恬靜,更有被鄂爾渾河與翠綠草原環抱的青山綠水(圖18),簡直是全景照(圖19)的天堂!我們在此地各種奇形怪狀的拍照姿態百出,於草地上或坐或臥,或跳或奔,不時仰望藍天,不時振臂高呼,颯颯風聲下衣襟飄揚,讓人不禁出神遙想蒙古帝國征服世界,席捲天下的大志!

哈拉和林銀樹噴泉模型

哈拉和林銀樹噴泉模型

哈拉和林遺址烏龜石/Stone Turtle及銀樹噴泉/Silver Treehttp://www.touristinfocenter.mn/en/cate1_more.aspx?ItemID=36

    烏龜石雕(圖1)原先是哈拉和林城的鎮守巨石,便在額爾德尼召之旁,如今哈拉和林城飽經風霜,只剩荒蕪蒼茫,但因此地之下深藏哈拉和林遺址,所以劃起大片區域保護,不過其中的烏龜石卻相當親民地未設阻攔,可自由合影,烏龜石旁尚有成圈的紀念品攤販,但考量同屬露天景觀的台灣野柳女王頭曾遭人為破壞,在古蹟保存及維護上,蒙古應可多加考量。烏龜石續往前行,便是方格圍起的考古遺跡,舉目所望,卻是僅有小土丘隆起的平坦曠野,帝國的王圖霸業都已在談笑中,實在不勝唏噓。另外,哈拉和林史上最有名的地標其實是十三世紀的「銀樹噴泉」,由俘獲的法國工匠建造一銀質高樹,上有天使吹號,下設機關可流出馬奶酒、蜂蜜酒、葡萄酒、米酒等四種飲料,哈拉和林也可見到仿造建築(圖20),但便無如此精妙設計,只能藉由想像憑弔。

    身為蒙古帝國初代首都,哈拉和林早已洗盡鉛華,成為一個人口不及萬的樸實小鎮,鎮中車流稀疏,牛馬肆意,樓房低矮,人煙寥寥,瀰漫恬淡鄉村氛圍。且雖旁有山丘,但起伏不大,基本上仍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走「人為城」的防禦戰術,一旦繁華褪去,再起艱難。蒙古國也曾有過遷都至哈拉和林的倡議,力求發展蒙古其他地域,但茲事體大,反覆思量後作罷。現今的哈啦和林,便簡單謹守著那深埋地下的文化遺產與過往繁華,留待後人細細欣賞,而恰恰正是這般的靜謐低調,如此的凝寂安詳,卻讓遊人與學者對哈拉和林更加心心念念,更是嚮往那哈拉和林城曾經共同的夢想:讓全世界都是蒙古人的牧場!

敬請期待下篇:2017大蒙古行(六)現代版兩都巡幸(巴彥戈壁、哈斯台國家公園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紹沖的沙龍
33會員
344內容數
縱談蒙古西征的目空一切與草原文明的方方面面
高紹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5
    成吉思汗,除在三國志14現身三國志系列外,其實早在烈風傳便登上信長之野望,以成吉思汗家傲立土崎湊城,讓蒙古鐵騎登陸日本!     但成吉思汗家也僅是中等強國,成吉思汗固然戰鬥99、采配100,攻守兼備,但武將僅忽必烈汗可用,窩闊台汗、馬可波羅戰鬥均偏低,耶律楚材、郭守敬則為內政人才。  
Thumbnail
2025/02/25
    成吉思汗,除在三國志14現身三國志系列外,其實早在烈風傳便登上信長之野望,以成吉思汗家傲立土崎湊城,讓蒙古鐵騎登陸日本!     但成吉思汗家也僅是中等強國,成吉思汗固然戰鬥99、采配100,攻守兼備,但武將僅忽必烈汗可用,窩闊台汗、馬可波羅戰鬥均偏低,耶律楚材、郭守敬則為內政人才。  
Thumbnail
2024/09/09
1227年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蒙古人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里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大禁地。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七百餘年,成陵的所在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Thumbnail
2024/09/09
1227年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蒙古人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里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大禁地。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七百餘年,成陵的所在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Thumbnail
2024/08/01
札蘭丁迅速集中了十餘萬軍隊,在八魯灣大敗蒙古將領失吉忽禿忽,蒙古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成吉思汗、拖雷率軍進攻對方的一座城堡,其愛孫,察合台的繼位人木阿禿干戰死。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克了這座城市,為其愛孫報仇。
Thumbnail
2024/08/01
札蘭丁迅速集中了十餘萬軍隊,在八魯灣大敗蒙古將領失吉忽禿忽,蒙古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成吉思汗、拖雷率軍進攻對方的一座城堡,其愛孫,察合台的繼位人木阿禿干戰死。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克了這座城市,為其愛孫報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七)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自由行(含中央省景點集)     巡幸完畢,班師回朝,再回首都烏蘭巴托,過家門而不入,直接南行往鄰近的中央省邁進,途經依然塞車得水洩不通的市區後,視野截然不同,以柵欄圈住一小片草原,中央建有自成一格的歐式平房甚至蒙古包的民居比比皆是,電線桿則規律矗立其間,並有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七)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自由行(含中央省景點集)     巡幸完畢,班師回朝,再回首都烏蘭巴托,過家門而不入,直接南行往鄰近的中央省邁進,途經依然塞車得水洩不通的市區後,視野截然不同,以柵欄圈住一小片草原,中央建有自成一格的歐式平房甚至蒙古包的民居比比皆是,電線桿則規律矗立其間,並有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六)現代版兩都巡幸(巴彥戈壁、哈斯台國家公園等)    「兩都巡幸」乃1263年元朝忽必烈確立兩都制,開啟的獨特制度,忽必烈在兩個首都:大都(今北京)與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個人必去景點!)間春去秋回,東路往西路返巡行。兩都巡幸具有濃厚的草原王朝風格,並保持遊牧民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六)現代版兩都巡幸(巴彥戈壁、哈斯台國家公園等)    「兩都巡幸」乃1263年元朝忽必烈確立兩都制,開啟的獨特制度,忽必烈在兩個首都:大都(今北京)與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個人必去景點!)間春去秋回,東路往西路返巡行。兩都巡幸具有濃厚的草原王朝風格,並保持遊牧民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五)蒙古帝都:全世界都是蒙古人的牧場     出烏蘭巴托往哈拉和林的往返循環行程是蒙古的經典路線,途經草原與大漠,飽覽蒙古多變風景,入住蒙古包,暢飲馬奶酒,不過本篇先按下不表,且聽下回分解。當我們遠程奔襲,終於風塵僕僕地抵達哈拉和林,已是下午3時,仍藍天明亮,青山綠水,一派鄉村風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五)蒙古帝都:全世界都是蒙古人的牧場     出烏蘭巴托往哈拉和林的往返循環行程是蒙古的經典路線,途經草原與大漠,飽覽蒙古多變風景,入住蒙古包,暢飲馬奶酒,不過本篇先按下不表,且聽下回分解。當我們遠程奔襲,終於風塵僕僕地抵達哈拉和林,已是下午3時,仍藍天明亮,青山綠水,一派鄉村風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四)紅色英雄:烏蘭巴托(市區景點集)     烏蘭巴托為蒙古國的首善之都,面積470餘平方公里,約莫台北市加上汐止區、基隆市大小,同時也是台北市的姊妹市。人口則高達137萬餘人,已佔全國僅308餘萬人的蒙古之約45%,成為蒙古唯一的都會區與蒙古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觀光景點密集,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四)紅色英雄:烏蘭巴托(市區景點集)     烏蘭巴托為蒙古國的首善之都,面積470餘平方公里,約莫台北市加上汐止區、基隆市大小,同時也是台北市的姊妹市。人口則高達137萬餘人,已佔全國僅308餘萬人的蒙古之約45%,成為蒙古唯一的都會區與蒙古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觀光景點密集,
Thumbnail
出人意料地,第2劇本蒙古帝國窩闊臺汗時期並沒有和林此一城市,和林僅出現在第3、4劇本,位置與土拉極為接近,同樣是遼闊平原,且除馬、毛皮,還多了駱駝特產品,道路又四通八達,發展可期。
Thumbnail
出人意料地,第2劇本蒙古帝國窩闊臺汗時期並沒有和林此一城市,和林僅出現在第3、4劇本,位置與土拉極為接近,同樣是遼闊平原,且除馬、毛皮,還多了駱駝特產品,道路又四通八達,發展可期。
Thumbnail
由於蒙古在「蒙古內戰」時期,還是純粹的遊牧民族,沒有都市的存在,使以信長之野望-將星錄為本,用城市作開拓基礎的發展模式在蒙古無法直接適用,成吉思汗4便以部族分布的流域為都市名,蒙古高原出現鄂嫩、克魯倫與本攻略的土拉三城。
Thumbnail
由於蒙古在「蒙古內戰」時期,還是純粹的遊牧民族,沒有都市的存在,使以信長之野望-將星錄為本,用城市作開拓基礎的發展模式在蒙古無法直接適用,成吉思汗4便以部族分布的流域為都市名,蒙古高原出現鄂嫩、克魯倫與本攻略的土拉三城。
Thumbnail
赴緬甸的行程,蒲甘可是被我列為兩大重點城市之一,原因無他,便是蒲甘與蒙古歷史上的關連。
Thumbnail
赴緬甸的行程,蒲甘可是被我列為兩大重點城市之一,原因無他,便是蒲甘與蒙古歷史上的關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