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 我的一顆粉紅月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有個說法,「天才總是孤獨的」。畢竟我不是天才,所以體會不了那種孤獨,但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有體驗過孤獨感,而這大概是我聽過最孤獨的一張專輯。

Nick Drake,1948生,卒於1974年。生前僅發行三張專輯,均未能在商業上取得成績,而這張《Pink Moon》,即是他生前最後一張專輯,僅用最簡單的樂器配置,在錄音室花了兩個晚上,成就了一張史上影響力最深遠之一的民謠專輯。


在發行兩張專輯後,Nick開始拒絕一切演出和訪問,甚至把自己關在公寓裡,也不想見任何人。後來在家人勸說下去做了心理諮商,醫師為他開了抗憂鬱藥,而他對於患病的恥辱感,還有擔心抗憂鬱藥與他經常使用的大麻,會有交互作用,所以他並沒有服藥。

雖然大部分音樂評論都認為這張專輯的音樂,與憂鬱症有關,但管理他音樂遺產的經理人說,在憂鬱症期間他根本無法創作或錄音,他在創作與錄音期間一點也不沮喪,甚至為這張專輯感到自豪。

這張專輯完成後,他用塑膠袋包著母帶前往公司,他坐在接待室角落的長椅上,若不是新聞部的人看到並主動邀他去辦公室攀談,僅待了半小時他就離開,接待處的女職員打電話給他,說Nick落下了一份錄音母帶,新聞部主管去拿並且將其拷貝了一份副帶。

1972年十月,這張專輯發行,公司投入較多的宣傳,而他也接受了一次訪問,採訪者是他的粉絲,卻表示對次張專輯的失望,因為專輯聽來更缺乏動力。其他評論也是寥寥數行,雖然有比較多關注,但依然沒有在商業上取得成就。


專輯發行後,雖然有段時間他似乎進行著少少演出和宣傳,但精神狀況似乎更差,他搬回父母的農莊住,也偶而去拜訪幾個親朋友,1974年年中,他與製作人聯繫,準備製作第四張專輯,但同年11月,他被發現於家中死亡,死因是抗憂鬱藥中毒。

在20年後,專輯重新發行CD版,逐漸有正面評論,甚至被更多該世代音樂人推崇,真正讓他被大眾認識,是1999年的一個汽車廣告,用了專輯中同名單曲〈Pink Moon〉,廣告給人的印象是,如此雅致與特別的夜晚,適合開車兜風,而作為背景的這首歌則受到重視與歡迎。

雖然這張專輯有11首歌,但總長才28分鐘,使用的樂器也很單純,一把吉他加上少許鋼琴,歌聲平靜卻彷彿進入無限循環的荒原中,專輯讓我無限循環數遍,如果要把這些歌在兜風時放來聽,旋律上算輕鬆,但我初次聽時,卻在如此單純的音樂裡,感受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的不安,那股不知何來的壓迫感, 讓胸口感到鬱滯,很想抱住自己忍住不要掉眼淚…

能在歲月的長流中,有一張作品在多年後仍被列入最偉大200張專輯中,足見其經典地位,也是蔚藍的珍藏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片蔚藍天空的沙龍
59會員
299內容數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我變成回憶 退出了這場生命~留下你錯愕哭泣~我冰冷身體~擁抱不了你~想到我讓深愛的你人海孤獨旅行...。」我獨自一個人騎著Nick借我的機車,戴著耳機,穿梭的街道上...,不斷地哼唱。
Thumbnail
「如果我變成回憶 退出了這場生命~留下你錯愕哭泣~我冰冷身體~擁抱不了你~想到我讓深愛的你人海孤獨旅行...。」我獨自一個人騎著Nick借我的機車,戴著耳機,穿梭的街道上...,不斷地哼唱。
Thumbnail
冰冷厭世的內在無疑造就了《 The Marble Index 》的嚴肅恐懼中,仍帶有一絲神秘感之關鍵因素。口琴的低吟,反映了 Nico 憂鬱音色的臆想,短暫的音樂就像最漫長的冬天,黑暗從未停止蔓延,孤獨在這裡生根,你能聽到一個人竟能如此令人心碎,而歷史也證明,孤獨將是她短暫一生中唯一忠誠的伴侶。
Thumbnail
冰冷厭世的內在無疑造就了《 The Marble Index 》的嚴肅恐懼中,仍帶有一絲神秘感之關鍵因素。口琴的低吟,反映了 Nico 憂鬱音色的臆想,短暫的音樂就像最漫長的冬天,黑暗從未停止蔓延,孤獨在這裡生根,你能聽到一個人竟能如此令人心碎,而歷史也證明,孤獨將是她短暫一生中唯一忠誠的伴侶。
Thumbnail
在林夕書畫展這次展出的二十多幅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幅一個人的事。 這是一首不是太熱門的歌, 收錄在那英1999年的「乾脆」專輯中,順序在第六首。 這張專輯的主打歌無疑是乾脆,第二主打印象中是白絲線,但傳唱至今的卻是夢一場。 一個人的事, 曲調由輕輕柔柔的鋼琴襯底, 那英純熟略為
Thumbnail
在林夕書畫展這次展出的二十多幅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幅一個人的事。 這是一首不是太熱門的歌, 收錄在那英1999年的「乾脆」專輯中,順序在第六首。 這張專輯的主打歌無疑是乾脆,第二主打印象中是白絲線,但傳唱至今的卻是夢一場。 一個人的事, 曲調由輕輕柔柔的鋼琴襯底, 那英純熟略為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
Thumbnail
有個說法,「天才總是孤獨的」。畢竟我不是天才,所以體會不了那種孤獨,但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有體驗過孤獨感,而這大概是我聽過最孤獨的一張專輯。 Nick Drake,1948生,卒於1974年。生前僅發行三張專輯,均未能在商業上取得成績,而這張《Pink Moon》,即是他生前最後一張專輯,僅用最簡單的
Thumbnail
有個說法,「天才總是孤獨的」。畢竟我不是天才,所以體會不了那種孤獨,但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有體驗過孤獨感,而這大概是我聽過最孤獨的一張專輯。 Nick Drake,1948生,卒於1974年。生前僅發行三張專輯,均未能在商業上取得成績,而這張《Pink Moon》,即是他生前最後一張專輯,僅用最簡單的
Thumbnail
當時的我,夢想好簡單,我總在心裡告訴自己,等長大以後,賺了錢,我一定要常常逛玫瑰,一一把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收藏起來。
Thumbnail
當時的我,夢想好簡單,我總在心裡告訴自己,等長大以後,賺了錢,我一定要常常逛玫瑰,一一把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收藏起來。
Thumbnail
最近迷上了一種影片頻道,《THE FIRST TAKE》、《dingo music》...一鏡到底的現場演唱,真的是在家宅(沒錯就是我)的福音呀。
Thumbnail
最近迷上了一種影片頻道,《THE FIRST TAKE》、《dingo music》...一鏡到底的現場演唱,真的是在家宅(沒錯就是我)的福音呀。
Thumbnail
深夜裡,把心事釀成一首又一首屬於你的歌。
Thumbnail
深夜裡,把心事釀成一首又一首屬於你的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