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女王的凜冬警語】:Nico 的晦暗美學 —《 The Marble Index 》

2024/03/24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真正史無前例的專輯少之又少,但《 The Marble Index 》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獨一無二的作品,以前沒有人聽過這樣的專輯,所以很難去理解它,沒有一個簡單的參照點,與任何東西都沒有共同之處,不是民謠,不是搖滾,當然也不是流行音樂,完全是另一種東西,把聽眾帶到了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那裡有點可怕,也有點奇怪。」— 約翰·凱爾(John Cale)
《 The Marble Index 》專輯封面

《 The Marble Index 》專輯封面


【前言】

Nico 在 1967 年發行的個人專輯《 Chelsea Girl 》與當年的另一張專輯《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地下絲絨黑暗而狂野,而 Nico 的個人首張專輯則充滿冷冽的巴洛克風格,也同時有前者成員的參與,後者即使不是革命性的作品,也是一個時代令人驚喜的註腳。

不過,這兩張專輯都有一個共同點:Nico 完全沒有藝術自主權。Nico 談到《 Chelsea Girl 》時感慨道:「我至今都無法聆聽這張專輯,因為我的所有要求都被他們剝奪了。」

她想要的是簡單的編曲和製作,於是請來了傳奇民謠和爵士樂製作人—湯姆·威爾遜(Tom Wilson),但回憶起作曲家賴瑞·法倫(Larry Fallon)為專輯增添的編曲時,Nico 仍餘悸猶存:「他們加了弦樂,我不喜歡,不過尚可接受,但是長笛!第一次聽到這張專輯時,我難過地哭了,都是因為那個長笛。」

就像她的模特和演藝生涯一樣,她的音樂生涯起初也受到了男人們的左右和支配,為了擺脫這種影響和尋求改變,妮可去了一趟西部沙漠,並被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 )鼓勵創作屬於自己的歌曲。

因此《 The Marble Index 》是首次以Nico 自己的理念和願景為基礎主導的美學。這張專輯完全拋棄了當時所有流行的音樂類型,聽起來更像是二十世紀歐洲的現代古典音樂,Nico 再次邀請約翰·凱爾合作和編曲,但這次都是按照她自己的想法,以及圍繞她自己的詞曲創作去做發展。這是一位追求完全藝術獨立和自由的女性,將末日和陰鬱的氛圍發揮到了極致,Nico 的口琴與她婉轉動聽的低沈嗓音完美融合,錯綜複雜的編曲則描繪出一幅淒涼荒蕪的畫面,充份展現了 Nico 的個性和想法。

她成為一位冰雪女王,成功贏得了尊重,《 The Marble Index 》讓 Nico感動得淚流滿面,她在宣洩喜悅的同時也表現出內在的自毀之美,描繪了一幅無比孤獨的心靈圖景,一個無光照亮的寒冷之地,比搖滾樂涉足的任何地方都要黑暗。五十年過去了,這張專輯依然震撼人心,力量絲毫未減。Nico 的嗓音處於音樂的中心,周圍的音樂都是狂風和巨浪的沖擊、焦慮不安的恐懼威脅以及混亂的旋律。有的時候,她可能是在船頭逆風歌唱,繞著南邊的海角狂奔,在跌宕起伏的編曲中,她的聲音在偏航中巋然不動。



Nico 與地下絲絨

Nico 與地下絲絨

【錄製背景】

在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建議下,Nico 最初以女主唱的身份加入了地下絲絨,並在 1967 年的專輯《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中演唱了三首歌曲。然而,成員之一的盧·里德(Lou Reed)對她嗤之以鼻,加上想成為獨唱歌手的願望,使得 Nico 默默離開了樂團。1967 年發行她的個人首張專輯《 Chelsea Girl 》,然而Nico 卻對成品相當失望,這並不是她理想中的個人作品。

此時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鼓勵 Nico 創作自己的歌曲,這對她來說是一次關鍵的突破,吉姆鼓勵 Nico 寫下自己的夢境,並為她朗讀了瑪麗·雪萊、威廉·布萊克等詩人的作品,記錄迷幻藥造成的幻覺,並利用這些素材創作歌曲:「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能創作歌曲,他真的給了我很多啓發。」

Nico

Nico

據説 Nico 是用從舊金山一名嬉皮手中買來的口琴作曲的,而她的經紀人丹尼·菲爾茲(Danny Fields)則表示口琴是李奧納德·柯恩(Leonard Cohen)贈送她的禮物。1968 年,Nico 找到丹尼,希望製作一張專輯,在藝術上證明自己。製作人約翰·凱爾(John Cale)表示:「她討厭金髮碧眼的美麗,在某種程度上,她也討厭自己是個女人,因為她覺得自己的美貌帶給她的只有悲傷。」因此,《 The Marble Index 》為她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她證明自己是位有內涵的藝術家,而不僅僅是花瓶。

Nico 從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巨著《序曲》中發想了這張專輯的名稱。在這首詩中,威廉凝視著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小禮拜堂中的牛頓雕像,寫下了:「牛頓帶著他的棱鏡和沈默的面孔/大理石般的思想索引,永遠孤獨地航行在陌生的海洋中。 」Nico 對此表示:「我有時會在其他詩人身上找到一點自己的詩意,是的,非常偶然,或著說是一場意外。」

丹尼向 Elektra Records 的負責人雅克·霍爾茲曼(Jac Holzman)轉達了 Nico 製作專輯的請求,隨後要求她帶著口琴前往雅克在百老匯的辦公室,並為他現場表演了幾首曲目,儘管 Nico 的音樂極具挑戰性和前衛,雅克還是同意發行她的專輯,並指派弗雷澤·莫霍克(Frazier Mohawk)擔任專輯的製作人。

雅克給她的預算是 10,000 美元(相當於 2024年的 85000美元),在洛杉磯 La Cienega Boulevard 的一家錄音室進行為期四天的錄音。丹尼隨後聯繫了約翰·凱爾,使他成為了專輯的實際製作人。而原先被指派的弗雷澤在大部分時間都與 Nico 一起吸食海洛因,而她的吸毒行為也被認為影響了專輯整體的音色。

回顧這件事時,雅克表示:「我特別喜歡的是,當時沒有其他類似的作品。是的,它陰鬱、壓抑,聽起來不輕鬆。但那又怎樣?從專輯一開始,我們就警告你,你將被扔進深淵,你必須為之付出。她正試圖在這個世界上創造一些以前不曾有過的東西,一張了不起的專輯。」

Nico & John Cale

Nico & John Cale

在錄音期間,Nico 和約翰經常吵架,使她在錄音時感到十分很痛苦,兩人每次只錄一首歌,邊錄邊混音,而她的人聲和口琴是每首歌的起點,約翰回憶道:「口琴和所有的東西都不在一個調上,但她堅持在所有音樂中都使用口琴,所以我們不得不想辦法盡可能地將她的聲音與口琴分開,然後找到與口琴音軌相匹配的樂器聲音......作為一名編曲人,你通常會嘗試把歌曲編排成一個結構,但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是,當你把中心從音軌中抽離出來,圍繞著音調變化進行創作時,反而能在她所製造的聲音背後看到一種自由形式的浮動掛毯,這時一切就變得更加抽象了。」

「我幾乎獨自一人在錄音室待了兩天,最後我讓 Nico 參與進來,一首歌一首歌地放給她聽,她聽得淚流滿面,直稱一切真是太美了!」

「完成後的專輯長度不到 30 分鐘,這顯然是弗雷澤在進行混音時所能承受的極限,否則他可能會有傷害自己的傾向。」


《 The Marble Index 》封底

《 The Marble Index 》封底

【全專輯歌曲介紹】

「黎明的曙光是深綠色的,我相信自己整個人顛倒了過來,天空變成沙漠,沙漠變成了花園,然後是海洋。我不會游泳,我很害怕,當它變成是陸地時,我感覺被天空花園擁抱著。」

專輯以輕柔的鋼琴伴奏和手鼓組成的簡單聲響,〈 Prelude 〉拉開序幕,隨後便進入〈 Lawns of Dawns 〉,這首歌的靈感來自於她與吉姆·莫里森一起食用仙人掌後產生的幻覺畫面,起伏的旋律與她的歌聲交織相擁,突然背景一閃而過的尖叫聲呼應她在幻覺中的不安徬徨,直到一切就要被吞沒時,黑暗曲調的吉他蹣跚地停頓下來。

這張專輯的編曲是由約翰·凱爾僅用四天時間親自在錄音室製作完成的,而他的精湛技藝在 〈 No One Is There 〉體現得淋灕盡致,中提琴四重奏搭配上中世紀的旋律和 Nico 超現實的歌詞,給人帶來陰鬱古怪的情緒:「有人說他瘋了,沒有人在那裡/從你的窗紗後面穿過,惡魔正在現場跳舞。」

據說,這首歌曲同樣受到了吉姆·莫里森的影響,在 1982 年的歐洲巡演中,Nico 在哥本哈根的一場演出中幽默介紹這首歌曲:「這首歌是我在萬聖節為理查·尼克森寫的......我想把它獻給雷根。」

在 2007 年的合輯《 The Frozen Borderline: 1968-1970 》中可以找到另一個只有口琴演奏的版本。



Nico

Nico

講到這裡,必須要提起同樣在先鋒音樂上頗具地位的史考特·沃克(Scott Walker),他的實驗三部曲—《 Tilt 》、《 The Drift 》和《 Bish Bosch 》同樣都是難以入耳的抽象作品,常被拿來與此張專輯做比較,但 Nico 的作品比史考特涉足此類古典音樂實驗的時間早了近30年,也說明它與同時代的作品有多麼巨大的差距,而A面的最後兩首歌與史考特的作品十分相似。

Ari’s Song 〉以層次分明、刺耳的口哨聲開場,隨後扭曲的口琴將歌曲帶入前衛抽象的風暴之中。這也是獻給 Nico 兒子克里斯蒂安·亞倫·阿里·布洛涅(Christian Aaron "Ari" Boulogne)的歌曲,為他與法國知名演員亞蘭·德倫(Alain Delon)的獨生子,被稱為 “有史以來最令人不舒服的搖籃曲”。

隨後是怪異到極點的〈 Facing the Wind 〉,在猛力敲擊的鋼琴、打擊樂、牆壁的摩擦聲等非節拍聲響的烘托下,Nico 的聲音經由過濾處理後,以朦朧帶雜訊的嗓音再次進入歌曲之中。



第二面以 〈 Julius Caesar (Memento Hodié) 〉開場,其中提到了羅馬帝國的第一名奧古斯都,以及希臘神話中的埃奧羅斯,被世人稱為風之守護者;走調的口琴像憤怒的大海一樣猛烈咆哮,與歌詞中蒼白的神話遐想和眾神畫廊相呼應,而中提琴則在其中穿針引線。

Nico

Nico


Frozen Warning 〉被公認是 Nico 與約翰的代表作,超現實主義的意象和夢幻旋律使這首歌成為經典。1980 年,Nico 在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的一場表演中演唱了這首歌曲,並贏得了熱烈的掌聲。直到今天仍然是樂迷們的最愛。雖然許多人認為二戰期間移居柏林的童年回憶對 Nico 的創作有很大影響,但她從未明確解釋過這首歌的含義,德國對她來說是天堂,對當時部分猶太人來說卻是地獄。直到長大到能夠分辨歷史時,她如此說道:「我不會對地獄感到驚訝,我相信地獄,我見過地獄,聞過地獄的味道,當柏林被炸彈摧毀時就是地獄,地獄就像一座被摧毀的城市,如此美麗。」

1945 年的柏林幾乎沒有建築物屹立不倒,Nico 稱這座城市為磚塊沙漠,他還記得自己六歲時的回憶:「當我走過居住街道盡頭的一片荒野時,看到了躺在廢墟中的屍體,這個畫面至今仍在我的夢中浮現,這是我寫在歌詞中的事物,它就像風景一樣隱藏在我的歌詞背後。」也悄悄呼應了歌詞中支離破碎的景色,在邊界和交叉口,不透明且結成冰霜。

如果說整張專輯是一系列夢境的話,那麼最後一首歌 〈 Evening Of Light 〉絕對是所有夢境的終結:「午夜的風落在時間的盡頭。」在這句歌詞不斷重複下,很快地,延遲的大鍵琴和短促的中提琴之間形成了一個循環,一點一點地威脅著樂曲的理智。漸漸地,中提琴開始抬起頭來,佔據上風,來回拉鋸,就像廣袤的麥田在暴風雨中瘋狂搖擺,烏雲因憤怒而變得越加漆黑,大量的鼓點咆哮著,嘩嘩作響,打擊樂就像是來自遠處的爆炸,隨著中提琴的反覆延遲,最後一錘重重地敲擊在頭上......永別了。



Nico

Nico


【結語】

西蒙·雷諾斯(Simon Reynolds)曾如此形容 Nico:「冰雪是女性的反面:溫暖、奉獻、接受,而她帶來的是酷寒嚴冬,不是舒適包容,堅硬的表面無法穿透。她是一座孤島,一座冰山。」

冰冷厭世的內在無疑造就了《 The Marble Index 》的嚴肅恐懼中,仍帶有一絲神秘感之關鍵因素。口琴的低吟,反映了 Nico 憂鬱音色的臆想,短暫的音樂就像最漫長的冬天,黑暗從未停止蔓延,孤獨在這裡生根,你能聽到一個人竟能如此令人心碎,而歷史也證明,孤獨將是她短暫一生中唯一忠誠的伴侶。

Nico 在製作《 The Marble Index 》時並沒有打算為一種全新的音樂流派打開大門,但她還是做到了。不僅是音樂,歌詞和 Nico 的外貌也在不知不覺從晦澀空間中滲透出來,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Bauhaus 的彼得·墨菲(Peter Murphy)盛讚:「Nico 錄製了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哥德專輯,就像是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其他人則是幻想出來的恐怖電影,只有 Nico 是真實存在的。」


Nico

Nico


然而唱片公司 Elektra 在專輯發行之後放棄了她,因為她的情緒行為變得非常不穩定,除了毒癮外還有種族歧視的嫌疑。70 年代初,她在切爾西酒店襲擊了一名黑人婦女,之後團隊請人把她帶離美國一段時間直到事態平息。而在柏林的一次演出中,她演唱了納粹時期版本的德國國歌,引發了一場小型騷亂。

約翰·凱爾說到:「她會去一個她一直想去的地方,然後你知道的下一件事就是她去了別的地方,這就是Nico。」

在接下來的幾年,她與約翰兩人繼續完成三部曲專輯的製作,另由於菲利普·加瑞爾(Philippe Garrel)的引薦讓她重返電影界,但這段關係卻加深了她的毒癮,到了這十年的末尾,她已默默被世人遺忘。1988 年,決心戒毒的她在騎單車時因心臟病發離世,雖然花了很長時間,但最終她還是得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獨特的人生故事,而這一切都是從《 The Marble Index 》的冰凍苔原中開始萌芽。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