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文化|漢服|分享我對「漢服的普遍共通性」的理解(下)

2023/07/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就延續上一篇的分享,粗淺介紹了【平】面剪裁﹑【中】縫對稱﹑上下【交】疊﹑交領【右】衽等四個綱要,希望透過我的文字,讓更多人認識「漢服」這個傳統服飾的一些基礎概念。今天要分享的是後四項:

  1. 【寬】袼鬆擺,縫齊備要
  2. 禮衣必【褖】,續衽鉤邊
  3. 腹手【合】袖,禮衣回肘
  4. 隱扣系帶,佩綬結【纓】

【寬】袼鬆擺,縫齊備要

  • 袼(ㄍㄜˋ),衣袖靠近腋下的部分[註:音查自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的字意解釋,輸入法要打ㄌㄨㄛˋ才會有]
  • 肢體在服裝中能自由運轉,舒服
  • 傳統審美與文化的重要表現
筆者穿著「深衣」進行禮射演練而袒左胸,因故內搭的交領上衣依然穿著。

筆者穿著「深衣」進行禮射演練而袒左胸,因故內搭的交領上衣依然穿著。

  傳統漢服給人一種文質彬彬,蘊含天人合一的氣韻,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漢服給人的寬鬆感。以上圖來看,很明顯內搭的漢服與外在的「深衣」有明顯的不同,漢服也是有比較貼身的剪裁,方便進行日常生活的勞務或動作。

  然而目前漢服出土文物,大多是有身分有權財的,流傳於世的圖像也大多是特殊節日或特定場合的記載,所以看到比較多禮儀性、華麗型的漢服印象。

  我們又被稱作「禮儀之邦」,跟傳統文化在衣食住行都蘊含禮儀概念有關,深衣就是平民作為禮服的一種漢服樣式。寬鬆的衣服會給人舒適的感覺,不會因為穿著很多層次就覺得綁手綁腳。

  但也因為「寬鬆」的緣故,在舉手投足之時,會有一些限制,不能大手大腳,以免那寬大的袖擺去勾到東西或弄倒物品,進而給人有禮貌不躁進的觀感。

禮衣必【褖】,續衽鉤邊

  • 褖(ㄊㄨㄢˋ),衣服緣邊的一種包邊工藝
  • 成語:衣衫襤褸。不加飾緣為「襤」,加以縫補為「褸」

  漢服其實也是要依照身分場合來做穿搭,你也不會穿大禮服去逛夜市吧。這個綱要再拿深衣做示範,禮儀性的衣服,基本上就會再依服的邊緣如領口/袖口/下擺邊緣等處進行包覆。我在上面提到的衣衫襤褸,就是因為古時候的人認為衣服的領口等邊緣沒有做些修飾,是一種粗陋的表現。

左圖:穿著深衣參加大贏寧靖王祭祀典禮。右圖:辦理活動穿著長衫方便行動。

左圖:穿著深衣參加大贏寧靖王祭祀典禮。右圖:辦理活動穿著長衫方便行動。

腹手【合】袖,禮衣回肘

  • 約束袖長與基本儀態
  • 袖長遮住手外還能反折到手肘
  • 袖口相合,蘊含「和合共生」

  腹手,就是如同上圖筆者將雙手放置於小腹前的動作,袖口剛好能把手藏起來。從筆者上面分享的深衣也可以見到,袖子的長度還有不少是重疊起來的,就禮服的制度來說,我的手平舉後,袖子不僅能把我的手遮住,還要能反摺道手肘處,這樣的長度才合「禮」。

  提到衣袖要回肘,就讓我想到一個成語「捉襟見肘」。這個成語現今常用來比喻困乏不足、窮於應付的窘態。其典故是《莊子.讓王》中的一篇故事,在說曾子衣服破爛,還要用手抓住衣襟(領口)才能遮擋身體,然後袖子長度還不足以遮住手肘。

隱扣繫帶,佩綬結【纓】

  • 有別於西式的單扣或拉鍊固定
  • 傳統多用衣帶或佩綬收緊及固定,鈕扣則隱藏於不起眼處
  • 佩:身上的玉飾
  • 綬:用來懸掛印佩的絲織帶子
  • 纓:繫帽的帶子
左圖:交領長衫,採用繫帶。右圖:圓領袍,採用布扣。

左圖:交領長衫,採用繫帶。右圖:圓領袍,採用布扣。

  漢服有一個特點就是「放量」比較大,有別於西式服裝的貼身感。而用繫帶固定的方式,也比較有緩衝的空間,不致於最近吃太好變胖就穿不下XD。漢服除了布扣,當然也有金屬扣,如子母扣在女性的「比甲」跟男性的「罩甲」就很常見。

  我不是達官顯要,也不是富家子弟,幾乎可以說對佩綬是沒有概念的,所以在對於漢服實踐中,大多就是用皮質腰帶做固定,我頂多在腰帶上面再別上一個玉珮做搭配。

  這裡說的是指衣服穿好後,通常還要用皮腰帶/布腰帶或絲繩將衣服做一個更好的固定,並且塑造出腰身。若沒用腰帶,整個人會很像被布袋套著,像披著一條床單。

後記

  以上就是我在實踐穿著漢服後,對於目前比較有共識的漢服綱要做的分享,漢服體系歷經多個朝代的更迭,以及近代清民的傳承斷代,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分享。

  但不管如何,作為一個現代人,我認為漢服應該還有可以發展的空間,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生活風格與審美,在尋求歷史文物的證據支持之餘,也應該發展出屬於我們這時代的漢服文化。

7/27—Day 10/10

54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沙龍」,這裡主要分享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生活」,偶爾分享「閱讀心得」以及「字言字語」等雜談想法。若是剛好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共鳴,很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