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理財的心得漫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不管是看了什新聞,聽誰說了什麼明牌,自己都必須查證看一下公司過去十年的獲利及股利政策,該公司產品的技術門檻,公司法說會的報告,產業的趨勢,並且要持續的追蹤公司的業績和市場變化,因為市場是活的,每天都有變化,市場競爭是全球的,競爭對手的消長,也影響到個別公司。趨勢選股,才能長線保護短線,才能不受短期的利空的影響,能更正確的判斷是該停損賣出,還是逢低加碼?趨勢選股,最重要的就是佔好位置後,要耐心等候,以時間換取股價市值成長的空間,三十年下來,這個定律,從來沒有變過,只是人心脆弱,耐心常常不足,貪婪與恐懼交織。從獲利、虧損到再次獲利時,很多人就趕快解套賣出了,而沒有吃到最肥的一段,每個人都一樣,因為是人,人性皆然。我根本不相信很多電視投顧的名嘴,講的天花亂墜,天女散花,只講漲的,不講跌的,會員費比股市投資好賺多了,否則應該是人生苦短,趕快找時間好好花錢享受,不必要拼命上節目賺錢吧。

去年在一家公司很不愉快,覺得這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完全不及格,不值得我賣命,在股市賺足退休金後,把"老闆"Fire掉,提早 5年退休,在薪水最高,特休假休不完時,全部放棄,只是為了一個尊嚴。兩年專心投資下來,每天工作時間自由,但也是從早忙到晚,完全沒有閒著,投資收入不低於原來年薪,有時是倍數增長,目前看來算是轉業成功,投資收入畢竟是波動較大,所以退休後的投資,以能安心睡覺,零負債為原則,做法:

  1. 投資和生活帳戶完全分開
  2. 確保生活費用足夠三年以上的支出,絕對不挪用生活費到股市,因為股市投資有可能三年以上都不好
  3. 投資標的,近十年的股利發放殖利率在5%以上,萬一股價下跌套牢,就當作1年、2年、3年定存,沒有什麼套牢可言
  4. 趨勢選股,買賣股票不論多少,都是分批買進,分批賣出

我也是人,當看到選股的業績不如預期時,難免失去信心,辛耘是最好的例子,在76~82之間買進,盤整幾個月,獲利營收不如預期好,就小賺出清了,但是一直列在觀察名單,看到股票越走越高時,開始覺得不對勁,到CoWoS議題出來,及合約負債創高時,認錯回補,在102立即全部買回,同時加倍數量買回,參加除息,到160以上開始分批賣出,至今已出了 80 %,或許還有高價,但本益比從10倍到30倍,已經不值得加碼,剩下的成本都是負值,就放它飛看它飛到那再處理。

今年在趨勢選股下,列了下列

網通:智易(美國基建)、啟碁(美國基建、低軌衞星、車聯網),皆已獲利了結50 %。

半導體檢測:閎康(TSMC測試,110沒有買,放棄追)、宜特(建倉)

CCL:台燿(70出清,85認錯回補),台光電(零股佈局,下不來,衝太快,出清)

PCB南向:群翊(合約負債創高,持股續抱)、迅得(半導體、PCB擴廠及南遷)

TSMC先進製程、大陸半導體擴廠:辛耘(分批獲利了結進行中)、華景電(獲利了結,伺機逢回到設定價位再買進)

ABF載板:欣興(分批獲利了結60 %)、南電(續抱)、景碩(認賠減碼,轉移到設備股)

電動車:功率IC導線架,順德(有低就接,慢慢佈局中),封測~欣銓(持股續抱)

CIS封測:同欣電(續抱)

網通檢測:耕興(完成基本持股佈局)

網通CPO:眾達KY(虧損套牢,長線等)

工控及AI記憶體模組:宜鼎(持股續抱)

散熱:奇鋐(出清)、雙鴻(剩下20%,放它飛)、建準(只剩下 5 %,放它飛)

IPC:廣積(獲利了結,減碼50 %)

碳盤查、AI軟體:精誠(有低就接,慢慢佈局)

定存免稅:鈺齊KY、中租KY(有低就接,零股買進)


ETF:富邦越南ETF為主(看好越南GDP成長,遲早會反映到股市)、中信電池及儲能ETF(電動車的消耗品,電池生態鏈在全球)

美股:

NVTS:GaN、SiC設計,電動車、資料中心、充電樁、太陽能,長期趨勢看好

UPST: AI貸款軟體股,400美元下跌95 %,木頭姐高檔套牢的重倉股之一,等待利率下跌的反彈,12美元反彈至今,已上漲 3倍以上

Nmid:以色列美容醫療器材股,績優股,耐心等待

Palantir:大數據AI分析,持續加碼中

Impinj: RFID晶片,Q 3財報預期不佳,連續重挫,看好電子標籤及自動化倉儲物流的趨勢,持續加碼中

Marvell:看好網通高速傳輸及AI ASIC長期趨勢

Qualcom:看好明年手機恢復成長,加入AI功能,及自駕車發展

Wolf speed:看好第三代半導體的長線趨勢,唯需注意大陸傾全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的競爭壓力

其他NET、Unity、Uipath、AMD、MBLY持股不多,台股、美股配置為4:1。投資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台灣買不到的,只好買國外,預計美股投資比例持續向上提升到3:1以上。

除順德、同欣電外,經過半年以上的等待,大部分都有不錯的結果,選股的方法只有一個,產業趨勢,也就是Podcast隱者常提的趨勢選股,只是要等時間的發酵,同時在達到目標時,要分批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on Chiang-avatar-img
2024/01/16
感謝分享,對4977又愛又恨,2022/Q1開始關注進場,營收獲利很好,產業前景也看多(400g 轉換潮/ 800g升級/cpo前景),但自從大股東轉讓後營收及股價向下到現在
Magiko-avatar-img
2023/10/26
請問以色列醫美儀療公司正確是否為InMode Ltd(NASDAQ:INMD)? 謝謝
Magiko-avatar-img
2023/10/26
受益良多, 謝謝!!
avatar-img
芋老的沙龍
45會員
61內容數
芋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國巨30年來的併購案 1. 2000年: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群 產品與技術:此次併購使國巨取得飛利浦在陶瓷電容(MLCC)和電阻的技術,奠定其在被動元件領域的基礎,並擴展歐洲市場。 2. 2018年: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美國) 產品與技術:專精於無線通訊元件(如5G天
Thumbnail
2025/04/20
國巨30年來的併購案 1. 2000年: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群 產品與技術:此次併購使國巨取得飛利浦在陶瓷電容(MLCC)和電阻的技術,奠定其在被動元件領域的基礎,並擴展歐洲市場。 2. 2018年: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美國) 產品與技術:專精於無線通訊元件(如5G天
Thumbnail
2025/04/18
國巨今天公佈股票分割,1股拆成4股,台灣一直習慣發股票股利,但美股常常做股票分割,兩者有什麼差異?很多投資人搞不清楚,所以在此講一下這個議題。 股票股利和股票拆股(分割),在公司的財務上是兩件事,資本額不同,但在交易市場是完全一樣的效果,的效果,分割不繳稅,股票股利要繳稅,至於除權、及未來每股獲利
Thumbnail
2025/04/18
國巨今天公佈股票分割,1股拆成4股,台灣一直習慣發股票股利,但美股常常做股票分割,兩者有什麼差異?很多投資人搞不清楚,所以在此講一下這個議題。 股票股利和股票拆股(分割),在公司的財務上是兩件事,資本額不同,但在交易市場是完全一樣的效果,的效果,分割不繳稅,股票股利要繳稅,至於除權、及未來每股獲利
Thumbnail
2025/03/13
去年曾經Po文算等效殖利率,有興趣的可以查看以前的Po文,當時選了鈊象和國巨,除權除息後,陸續獲利了結,留下1張鈊象和1.6張國巨,都是零成本。 去年國巨公佈股利20元現金、2元股票,在450~ 550之間分批買進5張,而後在650以上賣出,留2張參加除權除息,淨賺1.5張,現在存下1.6張,獲利
2025/03/13
去年曾經Po文算等效殖利率,有興趣的可以查看以前的Po文,當時選了鈊象和國巨,除權除息後,陸續獲利了結,留下1張鈊象和1.6張國巨,都是零成本。 去年國巨公佈股利20元現金、2元股票,在450~ 550之間分批買進5張,而後在650以上賣出,留2張參加除權除息,淨賺1.5張,現在存下1.6張,獲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股市中除息的旺季即將快到尾端了,你抱住的科技類股是否明年還能持續為你帶來一筆財富,精打細算就是一個投資人的心態
Thumbnail
在股市中除息的旺季即將快到尾端了,你抱住的科技類股是否明年還能持續為你帶來一筆財富,精打細算就是一個投資人的心態
Thumbnail
產業可能長期看好,企業卻未必適合長期投資,產業和個股前景未必相同。能夠長期維持持續成長的企業並不多,任何一家當下看起來經營績效優異的企業都可能有失去光環的一天,所以必須要經常檢視企業營運狀況
Thumbnail
產業可能長期看好,企業卻未必適合長期投資,產業和個股前景未必相同。能夠長期維持持續成長的企業並不多,任何一家當下看起來經營績效優異的企業都可能有失去光環的一天,所以必須要經常檢視企業營運狀況
Thumbnail
根據網路上搜尋相關資料顯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統計,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存活壽命僅有13 年;美國「財富雜誌」統計的數字也顯示,全球前五百大企業平均壽命約為40年到42年,現在僅剩下約15年至20年。 在美國,曾經也在S&P500名單內的企業「柯達」,最後也因經營策略沒有即時跟上當時的趨勢,最後宣告破
Thumbnail
根據網路上搜尋相關資料顯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統計,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存活壽命僅有13 年;美國「財富雜誌」統計的數字也顯示,全球前五百大企業平均壽命約為40年到42年,現在僅剩下約15年至20年。 在美國,曾經也在S&P500名單內的企業「柯達」,最後也因經營策略沒有即時跟上當時的趨勢,最後宣告破
Thumbnail
短線對決的是市場情緒、長線對決的是產業趨勢
Thumbnail
短線對決的是市場情緒、長線對決的是產業趨勢
Thumbnail
02/06/2022-02/12/2022 台股大盤這幾年一路向上不斷突破新高,對於投資人來說投資難度越來越大。對於投資新手來說,定期定額買ETF通常都是無腦的答案和解方。我自己為了實驗這個想法,我在一年半之前(約2020年八月)開始定期定額每個月買5000元的ETF,分布如下:
Thumbnail
02/06/2022-02/12/2022 台股大盤這幾年一路向上不斷突破新高,對於投資人來說投資難度越來越大。對於投資新手來說,定期定額買ETF通常都是無腦的答案和解方。我自己為了實驗這個想法,我在一年半之前(約2020年八月)開始定期定額每個月買5000元的ETF,分布如下:
Thumbnail
昨天看到台積電收盤價656元,突然想起去年3月份用盤中零股買進2330台積電30股,結果賠錢的經驗,記錄下來提醒自已不要再犯相同的錯,更堅定存股的投資策略。 賣出時間點: 2021/05/06 股價583,賣出30股,手續費25元,交易稅52元。 ·到小茹FB坐坐
Thumbnail
昨天看到台積電收盤價656元,突然想起去年3月份用盤中零股買進2330台積電30股,結果賠錢的經驗,記錄下來提醒自已不要再犯相同的錯,更堅定存股的投資策略。 賣出時間點: 2021/05/06 股價583,賣出30股,手續費25元,交易稅52元。 ·到小茹FB坐坐
Thumbnail
投資不是為了做夢,不是為了話題,真實長期能夠營運獲利的企業才是值得投資的企業。 彼得林區:避開熱門行業裡的熱門股票,通常你會發現,那種被冷落、被認為成熟產業裡的好公司總是大贏家。
Thumbnail
投資不是為了做夢,不是為了話題,真實長期能夠營運獲利的企業才是值得投資的企業。 彼得林區:避開熱門行業裡的熱門股票,通常你會發現,那種被冷落、被認為成熟產業裡的好公司總是大贏家。
Thumbnail
台灣五十成份股這一年半來的漲跌幅(不含股息) 漲幅第一名為聯電,共漲了177%,第二名為聯發科,共漲了160%,第三名為台積電,共漲了105%,扣掉大盤及0050,鴻海是第10名,漲了15.7%,昨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喜歡找奇怪的理由責怪自己對投資沒有幫助,很多人眼中就是看漲最多的,然後一直責怪自己
Thumbnail
台灣五十成份股這一年半來的漲跌幅(不含股息) 漲幅第一名為聯電,共漲了177%,第二名為聯發科,共漲了160%,第三名為台積電,共漲了105%,扣掉大盤及0050,鴻海是第10名,漲了15.7%,昨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喜歡找奇怪的理由責怪自己對投資沒有幫助,很多人眼中就是看漲最多的,然後一直責怪自己
Thumbnail
有時候投資必須忍受短期的帳面損失,等待中長期的利益,有時候卻不適合忍受短期帳面損失,而應該盡早(停損)出場,這與投資的時機有關,也和產業與企業的營運特性,還有景氣與前景狀況有關
Thumbnail
有時候投資必須忍受短期的帳面損失,等待中長期的利益,有時候卻不適合忍受短期帳面損失,而應該盡早(停損)出場,這與投資的時機有關,也和產業與企業的營運特性,還有景氣與前景狀況有關
Thumbnail
扣除一次全球性股災(2018/10-2019/01)讓大盤跌到萬點以下,台股已經在萬點以上維持兩年多了(2017/05-2019/11)。 這段期間我的買股策略是什麼呢? 2017年中開始台股上萬點,我也不是神,我也是不敢那麼高點存股,畢竟存股買進時機也是很重要的。直到2018年底遇到股災下跌到
Thumbnail
扣除一次全球性股災(2018/10-2019/01)讓大盤跌到萬點以下,台股已經在萬點以上維持兩年多了(2017/05-2019/11)。 這段期間我的買股策略是什麼呢? 2017年中開始台股上萬點,我也不是神,我也是不敢那麼高點存股,畢竟存股買進時機也是很重要的。直到2018年底遇到股災下跌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