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聽隨想:〈OVER〉-方大同

隨聽隨想:〈OVER〉-方大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陣子想要練習完整的把一首歌的譜採下來,於是就翻出了小時候聽的一些歌來看看有沒有構造比較簡單的,然後就找到了這張方大同的《15》。其中讓我意外的是〈OVER〉這首歌在節奏上的製作。

早期放克音樂的大鼓有一種很特色的踩法,在踩每一個正拍之前都會緊貼著在前面多一下。比如〈Hollywood Swinging〉〈Give Up The Funk〉。再到後來的Neo soul 也會聽到,比如 〈Brown Sugar〉。方大同的這首〈OVER〉的基本節奏也是,不過大部分的時候大鼓都只踩正拍前的那一下。鼓邊與腳踏拔(Hi-hat)的聲音則都穩定的在拍子上,讓平常習慣聽大鼓數拍子的我一下覺得鼓邊彷彿打慢了。從而讓這首歌的節奏有一種拉扯感。

另外最有趣的是這首歌的歌詞節奏配置,是跟著大鼓走的,下面用副歌的最後一句舉例:

約1分41秒開始

約1分41秒開始

(歌詞段落)
結束了悶夠了 是否該放手了
灰的壞的苦的恨的都過去了 陽光出來了

如果綠色的線算2分音符的話,可以發現大鼓跟人聲(上半部紅色橢圓部分)的節奏都是落在拍子前的8到16分音符之間的。鼓邊的聲音則是都打在第二拍的正拍上。整體聽起來人聲就像針線一般穿梭在節奏間。到最後一個字才回到正拍上。感覺現場演唱難度破表。

avatar-img
LuteRevo的沙龍
12會員
47內容數
比較認真的樂評,篇幅會著重描寫音樂內容,主要是音樂,也會有歌詞、MV等,從而從中引出個人的感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uteRev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獨特的「氣氛」文化,如何影響人際關係與職場互動,並以電影【影后】中的片段為例,分析其中權力關係與壓抑氛圍的營造手法,以及與音樂劇She Loves Me的劇情對比。
雖然說五線譜上比較細碎的節奏已經有比較有效率的練習解說了,比如好和弦的「不管什麼節奏都能彈對的練習秘訣!」,不過個人不太能接受雖然高效卻跳過原理的內容,所以以下將從記譜規則出發,具體說明為什麼音符要連成那些奇形怪狀,進而使各種音符讀起來都一樣容易,不用死記硬背。月
本文探討了音樂作品W●RK 不同版本的特點,揭示了律動與切分感的關鍵性,並分析了翻唱版本的現場感與音色變化。最終指出,音樂評價不僅依賴數據測量,真正的音樂性在於表達情感的深度與變化。文章提醒讀者在音樂欣賞中應避免物化的思維。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獨特的「氣氛」文化,如何影響人際關係與職場互動,並以電影【影后】中的片段為例,分析其中權力關係與壓抑氛圍的營造手法,以及與音樂劇She Loves Me的劇情對比。
雖然說五線譜上比較細碎的節奏已經有比較有效率的練習解說了,比如好和弦的「不管什麼節奏都能彈對的練習秘訣!」,不過個人不太能接受雖然高效卻跳過原理的內容,所以以下將從記譜規則出發,具體說明為什麼音符要連成那些奇形怪狀,進而使各種音符讀起來都一樣容易,不用死記硬背。月
本文探討了音樂作品W●RK 不同版本的特點,揭示了律動與切分感的關鍵性,並分析了翻唱版本的現場感與音色變化。最終指出,音樂評價不僅依賴數據測量,真正的音樂性在於表達情感的深度與變化。文章提醒讀者在音樂欣賞中應避免物化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