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_2 2019/5/26(日)
(紀錄照片皆由登川先生拍攝提供,特此致謝)
今天和登川先生與小萌約在琉球大學附近見面,因為兩人都住在那附近,我開車過去和他們會合後,方便順路繼續北上拍攝。
雖然約定的時間是9:00,而車程預估只要半小時,我還是早早就出發前往富士租車(フジレンタカー那覇営業所),趕在8:00開門營業就衝進去。
第4次在這兒租車,已經不只是「熟門熟路」,根本就是「逛自家後院」的熟悉程度了。
今天又是個陽光燦爛的好天氣,週日一早車流也不多,開起車來十分愜意。
雖然能走「自動車道」(高速公路),但距離只有一個交流道,根本省不了多少時間還得多花錢,所以我便隨著GPS指引,悠閒的走在縣道上。
經過浦添市時發現正在施工中的車站,查閱資料才知道,今年底那霸單軌電車路線會由現在的終點站「首里」往北延伸四站。
台灣遊客最喜歡帶小孩前往的「浦添大公園」(原因是長達90公尺的滾輪溜滑梯),就在其中一站「浦添前田」附近。
會合地點在琉球大學東出口旁,位於小山丘上。鄰近區域商家不多,既寧靜又帶著知性感,頗有「大學城」的氣氛。
兩位日本朋友先後抵達。登川先生騎著摩托車前來,這在沖繩並不常見,應該是當年在台灣生活所「養成」的習慣。小萌則是步行前來,顯然就住在附近。
會合後,我們先在停車場拍了一段簡介影片,說明今天的拍攝計畫:
大多數遊客離開那霸市區後,要不是走國道58號沿著西海岸往北,前往美國村、萬座毛、琉球村等中部觀光景點,要不就是直接上快速道路,前往本部半島、北部山原區域。
位於中部東海岸的「宇流麻市」(うるま,Uruma),由於缺乏上得了檯面、難以取代的特色景點,往往很容易被忽略跳過。但其實這一側的海岸、大自然、歷史文化,比起熱鬧的西海岸更能讓人體驗沖繩的深層之美!
今天的主要拍攝地點宇流麻市,距離那霸機場約49公里,面積86平方公里,人口約12萬人,是沖繩第三大城(僅次於那霸市、沖繩市)。
亮點除了歷史遺跡「勝連城跡」以外,最值得一遊的就是東方五座小島「與勝群島」的伊計島、宮城島、平安座島、濱比嘉島、藪地島。
由於時間有限(下午兩位沖繩朋友都有其他行程),原本規劃的景點顯然無法全部走完。保險起見,我決定一路直奔最遠的伊計島,再一路拍回來,能拍多少算多少。
由集合地點前往伊計島距離約40公里,將近1小時車程。身為駕駛載著兩位朋友,前半路開得有些心驚膽跳,深怕發生什麼意外。
經過宇流麻市區時,小萌開心的指著一家卡拉OK店告訴我們,今天晚上她和大學朋友的「飲酒會」(飲み会)將在這兒進行。
話說日本人真是喜歡喝酒聚會,而且男女皆然。就像小萌已經畢業多年了,她們一群閨蜜還是會每年見面,輪流坐莊喝酒聚會。
後半段路離開市區,進入偏遠的「勝連半島」鄉間小路之後,我才慢慢放鬆下來,開始有心情聊天,順便討論今天即將前往的地點。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登川先生的老家就在其中一座小島「宮城島」。至今他們的家族墓仍然在島上(後來有開車經過),每年都要前去掃墓,因此對附近很熟悉。
要離開沖繩本島進入五座小島,就得先經過著名的跨海大橋,全長4.7公里的「海中道路」(かいちゅうどうろ)。
海中道路屬於沖繩縣道10號,連接勝連半島和平安座島。當初修建的目的是橫越海中的堤壩,所以算是一條「堤道」。
原本的建造目的是做為產業道路使用,但是2003年「海之驛美麗之橋館」(海の駅あやはし館)在道路中段開幕後,可以停車欣賞海景、用餐、購物、玩沙戲水,附近因而成為熱門景點及戶外活動場所。
海中道路與著名的跨海大橋「古宇利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橋兩側並沒有高高的護欄擋住視線,開車過橋全程都能欣賞到兩側的海景,就好像開車在海中。
如果你反應夠快,應該會馬上想到:這不就表示橋面與海平面幾乎一樣高?海水難道不會淹上橋?之所以會有這樣特殊的設計,從這座橋的歷史就能了解了。
1971年通車前,幾座離島的居民要前往本島,就算不搭船也做得到 ── 退潮時可以直接走過幾公里的沙灘,漲潮時也有居民會用「踩高蹺」的方式過海到本島。
當年登川先生的父母還沒移居本島時,就是這樣前往本島工作的。後來他也提供了當年通車時珍貴的歷史照片。眼尖的你可能會發現,當時日本開車還是和我們一樣左駕的!
車開在海中道路上,邊欣賞兩側蔚藍海景、邊吹著海風,真是心曠神怡,更是這次沖繩之行首度有了「度假」的感覺!
雖然沒有停下來拍照、攝影,但我還是請登川先生協助,把4K攝影機伸出車窗外、「舉」在車頂,沿途拍攝了兩段精彩的360度影片。
過橋進入小島後,道路縮減為雙線道,周邊景觀也越來越原始。民宅三三兩兩,很多路段甚至兩旁只有荒野、樹林,讓我回想起從東北部「奧」聚落前往「東村」的70號線道沿途景象。
我立刻就愛上這裡,並決定要再度造訪。結果這個願望隔年就實現了。
首先前往的「伊計島」是海中道路的終點,面積只有1.75平方公里。最著名的景點除了「伊計海灘」(伊計ビーチ,Ikei Beach)以外,就是貝塚時代的遺址「仲原遺跡」,為日本國家指定史跡。
不過,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不喜歡太多觀光客的景點,對於旅遊書一定會介紹的景點當然也是敬謝不敏。
因此,在搜尋伊計島的景點時,我刻意避開著名的伊計海灘,結果還真找到了更值得一遊的「大泊海灘」(大泊ビーチ,Oodomari Beach)。
雖然從Google Map上看起來,好像要在縱橫交錯的數條小路間繞來繞去不太好找,但實際上整個伊計島根本就是一個「大農田」,幾乎沒甚麼建築物和人車。就算走錯路還是可以很悠閒的欣賞農村風光,很輕鬆地隨時180度大迴轉。
如果真的很擔心,官方網站很體貼的用一整個頁面的篇幅,把沿途會看到的重要地標拍下來,就算看不懂文字,只要依照十幾張照片的引導,就絕對不用擔心迷路。
唯一要注意的是,在抵達海灘前有另一個收費停車場,它並不是海灘的官方停車場,如果停在那兒會被多收一次費用。
接著談談我們遇到的趣事。
開車進入海灘要繳費時,公告收費是一人500日圓,結果我掏出5000日圓,工作人員竟找給我4000日圓。
坐我旁邊的登川先生說:「會不會是他沒看到後座還有一個人?」
結果後座的小萌馬上接著說:「他可能看不到我,只有你們兩個才看得到我吧!」
不過當時是五月底,所以感覺是搞笑而不是驚悚...
由於大泊海灘名氣不大,所以遊客較少。不過仔細觀察來到此處的,竟有超過七成是歐美臉孔!想來應該是駐紮在西岸美國村附近的美軍和他們的家人。
這也再度印證了,此處真是一個在地內行人才知道的海灘!

沙灘長度約600公尺,鋪滿了金黃色的貝殼砂,是由細碎的貝殼、珊瑚礁所組成。
雖然沖繩的海都很美,但或許是因位於幾乎無污染的離島,海水顏色格外動人。清澈就不用說了,蔚藍的程度更勝於本島其他海灘,而且是多層次、深淺不一的藍。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從岸邊看過去海水似乎很淺,但只要往前一段距離就會突然變深。
附帶一提,大泊海灘是「寵物友善」海灘,歡迎帶著毛小孩一起游泳,不過一定要記得先向服務中心登記。
不管是海灘椅、海灘傘,或者帳篷、烤肉用具、露營用具都有提供租借,浮潛、獨木舟等相關設備也一應俱全。
沖繩的海水向來以清澈蔚藍聞名,不過能否看到熱帶魚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般而言,海岸線要正好有礁岩,海水也夠深,才比較有機會以浮潛的方式欣賞到熱帶魚。
大泊海灘地處偏遠,遊客較少,加上地形因素,當初查資料時就知道沿岸有機會看到熱帶魚。正好我所使用的運動攝影機有附送防水殼,所以早就打算要試拍。
問題是由於行程緊湊,沒時間租用浮潛器材下海拍攝,所以我就打算「賭一把」──攝影機架上自拍棒,拉到最長以後,把自拍棒直接「插進」海水中開始拍攝。
好處是只要找好地點游過去拍攝,連泳衣都不用換。缺點則是攝影機沒有視窗,無法觀看拍攝結果,一定要傳到電腦讀取才能確認使否成功。
第一次拍攝時因為太靠近岸邊了,我判斷拍到魚的機會應該不大。登川先生也提醒我,熱帶魚會在珊瑚礁岩附近出沒。
正好看到有兩個遊客在離岸稍遠處浮潛,那塊區域隱約可以看見一大片珊瑚礁岩,於是我就游過去了。
完成一分多鐘的拍攝以後,先不管有沒有拍到熱帶魚,我就發現問題大了。
因為地形因素,所以雖然離岸不到30公尺,水深卻已經超過200公分。這表示,身高只有180的我拍攝過程中必須一直踢水、同時維持平衡。再加上我穿著原本的T恤、短褲,這樣折騰下來已經有些累了。
更麻煩的是,雖然攝影機有防水殼,但是遙控器沒有。所以游回岸上的過程中,我必須一隻手將它舉離水面避免浸水,只能用另一隻手划水。游到後來,雙腿已經快要抽筋了!
餘悸猶存的爬上岸,也管不了有沒有成功拍到熱帶魚,已經沒有體力再試一次了,只能認份的前往下一個景點拍攝。
至於成果,就是以下這段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