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堂自己喜歡的課,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

選一堂自己喜歡的課,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08/05「選一堂自己喜歡的課」

以往每次選課的時候,我朋友都會說: “謝芊芊,我記得你跟我說,要選一堂自己喜歡的課。”

​我說:“沒錯,至少一堂你有興趣的課。”

​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可能是為了想要滿足那些興趣的渴望(內在因素),又或是不想要被系上給我的安排所束縛(外在因素),或者更深層的是,我想要餵養我的精神世界(內在因素),於是我走出教院,去選一些真的能夠滋養我精神的課,讓我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

​剛剛讀到叔本華的這段話,有了更深的體悟。

以下文字節取自:公眾號「哲學意人生」

「坚守喜欢的生活方式」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从中得到身心愉悦和保证衣食无忧,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值得坚守。选择安静和热闹之间的平衡点,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让生命充满活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可以让我们内心宁静且充满活力,迎接新的挑战。

就像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爱,关注和认识是生命的目标。”

让我们在追求健康和幸福的道路上,保持内心平静、充满活力,迎接新的挑战。正如尼采所说,“谁也不能为你的自由与幸福负责,只有你自己。” 让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过着快乐、充实的生活。”

avatar-img
芊芊的沙龍
22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芊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月以前,牠看到我就跑遠遠。 ​除了另外一位志工負責的兩天,其他天是我負責去餵食和換水,還有看看牠,但牠不給摸。 ​ 一個月後,牠知道我大概幾點會去找牠,牠會在樓梯口等我,等我過去幫牠換水和補飼料。 今天,當我走近牠,牠沒有跑開,而是保持原有的姿勢,慵懶地看著我。 牠聽得懂我叫牠,但我不知道牠
2023/08/01「照顧與被照顧的幸福」 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默默幫你,你現在擁有的一切,有一些是那些這輩子可能都沒跟你見過面的人,賜予你的,又或是那些就在你身邊的人,他們卻從未主動告訴你,他們如何在暗中幫了你,如交代了另一些人間接地扶持你。 我知道我被交代,但我不知道誰被交代
2023/07/27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老師說:「在台灣土地上的啟蒙與反抗,讓我學會了關心馬來西亞」。我好像也是有很多事情、很多的思考都是從台灣開始的。 跟很多馬來西亞的留學生一樣,我從台灣這片土地得到啟發,才學會回過頭來思考自己的國家。再加上參加異議性社團,有好幾個學長會直接走上街頭,對我造
2023/07/27「不知道在寫什麼的個人反思」 以前我覺得有很多知識學,很好玩,但如今發現,涉略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只是好玩而已,是真的很重要。因為不同領域的人類,或者用最貼近我這個年齡層,再精確一點,就是作為一名大學生的例子來舉例好了——不同科系的同學思維方式是很不同的,因為不同系所不同的知識體系
2023/07/27「物種歧視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反思社會化對思想的毒害」 這個研究顯示英國兒童對待動物是沒有差別待遇的,到了青少年階段就會開始物種歧視(speciesism),而開始“雙標”看待動物,比如狗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Something seems to happen in a
2023/07/25 課程發展與設計這堂課有很多理論,我唯獨對具有「轉化」功能的「課程調適觀」印象深刻。 我剛剛思考了一下,才知道這兩年來我在課業上一直都在做這件事——不斷將我在台灣師範體系所學「轉化」成可以讓我思考馬來西亞教育體制的東西。 台灣和馬來西亞面對的問題不同,整個文化背景和歷史事件
一個月以前,牠看到我就跑遠遠。 ​除了另外一位志工負責的兩天,其他天是我負責去餵食和換水,還有看看牠,但牠不給摸。 ​ 一個月後,牠知道我大概幾點會去找牠,牠會在樓梯口等我,等我過去幫牠換水和補飼料。 今天,當我走近牠,牠沒有跑開,而是保持原有的姿勢,慵懶地看著我。 牠聽得懂我叫牠,但我不知道牠
2023/08/01「照顧與被照顧的幸福」 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默默幫你,你現在擁有的一切,有一些是那些這輩子可能都沒跟你見過面的人,賜予你的,又或是那些就在你身邊的人,他們卻從未主動告訴你,他們如何在暗中幫了你,如交代了另一些人間接地扶持你。 我知道我被交代,但我不知道誰被交代
2023/07/27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老師說:「在台灣土地上的啟蒙與反抗,讓我學會了關心馬來西亞」。我好像也是有很多事情、很多的思考都是從台灣開始的。 跟很多馬來西亞的留學生一樣,我從台灣這片土地得到啟發,才學會回過頭來思考自己的國家。再加上參加異議性社團,有好幾個學長會直接走上街頭,對我造
2023/07/27「不知道在寫什麼的個人反思」 以前我覺得有很多知識學,很好玩,但如今發現,涉略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只是好玩而已,是真的很重要。因為不同領域的人類,或者用最貼近我這個年齡層,再精確一點,就是作為一名大學生的例子來舉例好了——不同科系的同學思維方式是很不同的,因為不同系所不同的知識體系
2023/07/27「物種歧視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反思社會化對思想的毒害」 這個研究顯示英國兒童對待動物是沒有差別待遇的,到了青少年階段就會開始物種歧視(speciesism),而開始“雙標”看待動物,比如狗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Something seems to happen in a
2023/07/25 課程發展與設計這堂課有很多理論,我唯獨對具有「轉化」功能的「課程調適觀」印象深刻。 我剛剛思考了一下,才知道這兩年來我在課業上一直都在做這件事——不斷將我在台灣師範體系所學「轉化」成可以讓我思考馬來西亞教育體制的東西。 台灣和馬來西亞面對的問題不同,整個文化背景和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