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移民下一代來說: 我是什麼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朋友的身份認同系列 -- 《我是什麼人?》

小朋友的身份認同系列 -- 《我是什麼人?》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當中不乏曾經的新移民再移民他鄉,也有回流再回流的港人,他們各自對「香港人」有不同演繹。

有人用食物去留住港味,有人以廣東歌承傳港樂,也有家長以口中的一字一句延續故事。

在香港數十載,歲月中見證過香港的光輝,經歷過很多不能忘懷的日子,但對我們的下一代而言呢?他們會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他們的香港回憶又是什麼?

本書的故事,正是女兒在家中所提出的問題。於我們來說,「我是香港人」是下意識立即回答的答案。不過,在孩子眼中,一切卻沒有那麼理所當然。

他們快樂的回憶在哪裡,歸屬感就在那裡。他們的安全感在哪裡,家就在那裡。

香港可以是一首歌、一份感情,然後才是一個身份。

嫲嫲爺爺、公公婆婆、7樓(香港居所的樓層)、Panda班的同學、電車叮叮、咖喱魚旦與蛋撻,可能這些才是孩子心目中的「香港」。

如何看「香港人」的身份?對每個人來說,答案都不一樣。

人生路上,我們不是要給孩子每個問題的答案,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陪伴與理解。

甚願大家在讀這本小書時,得到這份安慰。


《我是什麼人?》

Booksunion: https://booksunion.com/hopology

誠品: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1762682409743009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0513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577002185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n Bon的沙龍
16會員
18內容數
與老公相識於國際關係課,成為兩女之母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是被國際關係耽誤了的兒童工作者。(哈!) 希望與大家在這裡,暢談世界各地的親子研究及教養經驗。
Bon B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12
《糟糕⋯我走丟了!哪個屁股才是媽媽的?》這本書符合所有小孩子愛的條件,首先,媽媽有關的題目,是媽媽選書時不自覺的首選,而小朋友呢? 亦會對媽媽有關的一切,有莫明的親切感。
Thumbnail
2024/05/12
《糟糕⋯我走丟了!哪個屁股才是媽媽的?》這本書符合所有小孩子愛的條件,首先,媽媽有關的題目,是媽媽選書時不自覺的首選,而小朋友呢? 亦會對媽媽有關的一切,有莫明的親切感。
Thumbnail
2024/05/10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了,你想好了送什麼給媽媽嗎? 小朋友的世界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明明每人都只有一個生日,多了一個母親節,變相媽媽多了一天生日。
Thumbnail
2024/05/10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了,你想好了送什麼給媽媽嗎? 小朋友的世界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明明每人都只有一個生日,多了一個母親節,變相媽媽多了一天生日。
Thumbnail
2024/05/08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2024/05/08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移民台灣滿八年了,時間就像滴水成流,一點一點不知時日已過。其實已經是台灣國民很久了,但還未能自稱台灣人。生活上或許已經盡量適應,然而文化上的身份認同,是法律永遠規範不住的線。我們當然盡忠於台灣,國民該負的責任一點不少,然而我們還是未能稱自己為台灣人,根不在此,或許要兩三代才能移根成功。
Thumbnail
移民台灣滿八年了,時間就像滴水成流,一點一點不知時日已過。其實已經是台灣國民很久了,但還未能自稱台灣人。生活上或許已經盡量適應,然而文化上的身份認同,是法律永遠規範不住的線。我們當然盡忠於台灣,國民該負的責任一點不少,然而我們還是未能稱自己為台灣人,根不在此,或許要兩三代才能移根成功。
Thumbnail
什麼是國家 「什麼是國家」本來是一個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子都理應探討的課題。 尤其當我們常常說,要做好國民教育時,總不能連最基本的定義都搞不清。 但事實卻是,在香港愈基本愈常理的事,愈不能觸碰。那是為何會有這樣的忌諱呢?也許這就是沿於對常識的誤解。 當我們談民主,若在自由社會,是不應有所畏懼。
Thumbnail
什麼是國家 「什麼是國家」本來是一個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子都理應探討的課題。 尤其當我們常常說,要做好國民教育時,總不能連最基本的定義都搞不清。 但事實卻是,在香港愈基本愈常理的事,愈不能觸碰。那是為何會有這樣的忌諱呢?也許這就是沿於對常識的誤解。 當我們談民主,若在自由社會,是不應有所畏懼。
Thumbnail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Thumbnail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Thumbnail
「你會想過留在臺灣嗎?」下一代會成為怎樣的人,會不會跟我們一樣,再也無法理解上一次的想法。會不會也會相信,牆內的世界是美好的,約定的夢幻島。 我無法想像,留下去的人是要花多大的力氣,就像留在媽媽身邊最小的孩子,提醒自己活在恐懼。離開的人又要花多大的力氣,想起每個被紋上號碼的孩子還在原地,不能忘記。
Thumbnail
「你會想過留在臺灣嗎?」下一代會成為怎樣的人,會不會跟我們一樣,再也無法理解上一次的想法。會不會也會相信,牆內的世界是美好的,約定的夢幻島。 我無法想像,留下去的人是要花多大的力氣,就像留在媽媽身邊最小的孩子,提醒自己活在恐懼。離開的人又要花多大的力氣,想起每個被紋上號碼的孩子還在原地,不能忘記。
Thumbnail
從香港挪移至台北,不管是哪一處,都不是我真正的家。我大膽質疑,既然書寫主體對我而言,多半仍是陌生,作為一名讀者,我何能去認同、去想像,那是我置身過的街景,是我可以激起認同的稍縱而逝記憶?
Thumbnail
從香港挪移至台北,不管是哪一處,都不是我真正的家。我大膽質疑,既然書寫主體對我而言,多半仍是陌生,作為一名讀者,我何能去認同、去想像,那是我置身過的街景,是我可以激起認同的稍縱而逝記憶?
Thumbnail
隨著時代進展,每個城市鄉鎮都在急速變遷,這樣的感覺或許對於異鄉的遊子更加深刻。當新的進步來臨,有的舊事物也將永遠消失,也正是這樣的感觸,讓原名張彥之的西西,決定寫下長篇小說《我城》,將眼前處於1970年代劇烈變遷的香港,以文字記錄下來。
Thumbnail
隨著時代進展,每個城市鄉鎮都在急速變遷,這樣的感覺或許對於異鄉的遊子更加深刻。當新的進步來臨,有的舊事物也將永遠消失,也正是這樣的感觸,讓原名張彥之的西西,決定寫下長篇小說《我城》,將眼前處於1970年代劇烈變遷的香港,以文字記錄下來。
Thumbnail
當出國旅遊、留學或工作時,我們常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而對於這項疑問,相信許多人的答案也是「我來自香港」。然而,我們為什麼有這個下意識的反應,又是什麼讓我們會回答的如此理所當然。事實上,什麼是香港人、又是什麼構成香港這個詞語,使我們那樣獨特而驕傲。
Thumbnail
當出國旅遊、留學或工作時,我們常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而對於這項疑問,相信許多人的答案也是「我來自香港」。然而,我們為什麼有這個下意識的反應,又是什麼讓我們會回答的如此理所當然。事實上,什麼是香港人、又是什麼構成香港這個詞語,使我們那樣獨特而驕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