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本篇的整理,可以了解到柯文哲的經歷與政治生涯,從他成為「柯P」(指台北市市長柯文哲)開始,一直到他參選2024台灣總統大選的過程。
既不是醫師的英文doctor,也不是內科醫師(physician)或外科醫師(surgeon)。
柯P的P代表professor,意指他同時擔任台大醫學院的教授職位。
柯文哲認為在臺大爆發愛滋病器捐事件中,受到政府只求找出頂罪者的追殺,因為想「改變虛假的政治環境」,才動念參選台北市長。
2011年8月24日,台灣發生了一起引起全國震驚的醫療事故,被稱為臺大醫院愛滋器捐誤植案或愛滋器捐案。
台大醫院的器官移植團隊與新竹南門醫院,在血液檢查報告中愛滋病毒檢驗項目的口述過程中出現記錄錯誤,負責醫師未能即時再確認,因此未察覺捐贈者曾患有愛滋病。
導致五名接受移植的病患可能終生需接受愛滋病治療,不過在醫療團隊預防性投藥後經後續追蹤,相關病患至目前並未發現感染愛滋病,但免疫系統與愛滋病毒活動狀態的關係仍無法研判。
臺大醫院將所有責任都推給柯文哲,監察院的調查結果也將主要的過失責任歸咎於柯文哲,這一結果引起了許多爭議和討論。
2012年6月,臺北市衛生局針對本事件召開醫師懲戒委員會,認為柯文哲等九名臺大醫師依暨有法規行事,未能避免醫療疏失,實屬無心之過,決議不予懲戒。
因臺大爆發愛滋病器捐事件中,讓柯文哲有了想改變台灣政治環境的念頭。進而在2014年宣布將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強調臺灣不能再被藍綠惡鬥分裂,並表示尊重中華民國。並公開透明所有經費及財產,也為他迎來2018年的北市市長連任。
「做對的事」,一直是柯文哲的執政原則之一。而在他擔任北市市長的期間,推了不少政策及計畫。
延伸閱讀:改變成真,柯文哲在北市市長8年政績一覽!
柯文哲於2019年成立台灣民眾黨,關於台灣民眾黨建黨核心,是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柯文哲曾自詡不是藍軍、綠軍,而是超過藍綠的「白色」政治家。
柯文哲表示,「台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希望民眾黨可以在藍、綠之外,讓台灣人民有另一個選擇的機會。
延伸閱讀:台灣民眾黨:藍綠黨外的第三大黨
「比統一更重要的是合作」,主強調兩岸應該深化交流,減少文化差異,這樣對未來雙方的交流也會較為正面。
又稱兩岸一家親,不過柯文哲在2021年台北上海雙城論上並未提及兩岸一家親,只說到五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希望雙方能增加善意目標、促進交流。
是台北市與上海市自2010年起每年舉辦的對話交流論壇。柯文哲曾說過,辦這個吃力不討好,但他認為兩岸之間確實有分歧與對立,而雙城論壇目的則是增加善意、降低敵意。
九二共識其實在台灣已經污名化了,因此柯文哲希望兩岸雙方都要對此有實質內容的發表,而不是拘泥於口號。
柯文哲在520的宣示記者會上說到,總統大選的重點是要選出「能解決台灣當前問題的人」。
「台灣本該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國家,不應該是分裂鬥爭的國家,美麗之島「福爾摩沙」,由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的政府帶領人民,不應當是口號治國,債留子孫,製造仇恨與對立,2024要成為翻轉台灣命運的轉捩點。」
打破藍綠政治,反對口號治國、利用意識形態製造仇恨對立。
保證選舉經費合理,公平透明。
只有內部團結才能團結對外,重塑台灣的民主自由,邁向共融永續。
強調公平正義、司法信仰、政府服務人民、財政紀律。
延伸閱讀:柯文哲參選總統大選宣言:改變台灣從「政治文化」開始
柯文哲說:「選我是換了會說實話的總統」,沒有100分的總統,就和人不會是完美的一樣。
柯文哲的非藍非綠的黨派背景,能使他較不被黨派的固有文化束縛;凡事堅持公開、透明與誠實。也能從他當任北市市長期間看得出來,柯文哲對於政策改革創新又或是民生問題都是很積極去解決及提升發展。
或許,這些就是足以支撐起讓柯文哲參選的原因之一。相信柯文哲是擁有一位領導者的特質,至於好壞,交給你們去評斷了。
從本篇能看得出來不論是醫生柯文哲還是市長柯P,總是能一針見血的看清問題根源,這也讓他能針對問題所在而提出更多的政策,並秉持著理性、務實、科學的精神解決人民問題。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時政新聞資訊關注新識界,新識界將會提供最新、最準確的選舉資訊,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選舉情勢和候選人的政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