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上漲的房價不僅擴大貧富差距,同時也衍生出阻礙經濟發展、租金上漲、弱勢家庭面臨租屋困境等;因此「住宅政策」成為人民和政府都關注的議題。2024選舉在即,三大候選人對居住正義又提出了哪些住宅政策呢?
居住正義的定義
指的是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居住在適合、安全的住宅中,無論他們的社會地位或經濟能力如何。這是一種結合了私權、公權和福利權的綜合權概念,即所謂的「適足居住權」。
而最早發生在1989年的「無殼蝸牛運動」,因為房價過度上漲,導致很多人負擔不起,因此對政府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居住正義的三面向:
- 分配正義:
政府可以透過提供補助或優惠房貸,讓低收入家庭也能夠擁有適合的住宅。
- 制度正義:
關於如何制定合理的制度或政策,以滿足經濟社會弱勢者的特殊居住需求。
政府可以為身心障礙人士提供特殊住宅,或是為老年人提供方便照護的住宅。
- 空間正義:
關於如何選擇公平的社會住宅地點,降低居民因為居住地點而產生的成本。
政府可以在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設社會住宅。
居住正義政策懶人包:彙整三大候選人觀點

2024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賴清德對居住正義的政策
【柯文哲】對居住正義的政策
- 社會住宅的興建
推動「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要蓋「可負擔」的社會住宅,不只是民眾可負擔,政府也要可負擔,同時也要保障弱勢族群的居住權。
- 分級租金補貼
以多元方式協助市民解決居住問題為宗旨,配合內政部營建署辦理的「三百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透過本計畫辦理住宅租金分級加碼補貼,提升市民居住負擔能力。
- 稅制改革
房東大赦條款(租屋所得分離課稅)
根據目前稅制「租屋所得將會併入個人所得稅計算,且採累進稅率」,因此造成許多房東不想繳更多稅金,造成部分房東不願照實申報。
柯文哲對此提出「租屋所得分離課稅」,希望引導房東誠實申報租屋,讓政府有租屋的賦稅收入,並透過降低公益出租稅及提出房客檢舉獎勵機制,來健全租賃市場。
推動多屋稅(囤房稅)
在「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尚未通過前,柯文哲就曾表示全國若未統一稅率,那這樣對釋放空屋源是沒有太多的效果,因此,多次呼籲政府要重視這個問題。
而今年2023年7月6日行政院已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預計2025年正式開徵。
【侯友宜】對居住正義的政策
- 安心租
- 實踐租金實價登錄,讓租屋市場透明化
- 調高房租支出「所得稅列舉扣除額」上限
- 針對房東採取「租稅特惠、分離課稅」的原則,引導房東誠實申報(同為柯文哲主張的租屋所得分離課稅政策)。
- 拚社宅
- 市地重劃、區段徵收開發區以一定比例劃設社會福利用地,增加可興建社宅用地
- 以容積獎勵促進都更、危老,並回饋為社會住宅
- 市有土地參與開發分回房屋,以包租代管方式納入社宅
- 大專私校退場土地,以一定比例優先興建社宅及運動中心
- 止炒作
重新檢討不動產交易所得稅(=房屋財產交易所得稅),實踐漲價歸公,遏止房價炒作。
- 挺青年
推動青年租金補貼加碼、青年購屋超低利貸款,提供青年更多元的選擇。
- 優先住
保障社宅青年(育嬰戶)優先入住名額,採「輪候制」提高多次落籤者中籤率。
【賴清德】對居住正義的政策
- 支持囤房2.0政策
支持行政院以全國住戶總歸戶及房屋稅差別稅率來打擊囤房並活化空屋,降低只有一戶的自用宅住戶負擔。
- 青安住宅優惠貸款
將現行的800萬元、補貼半碼利息,提高擴大到1000萬元,同時加碼1碼的利息補貼,也就是說從現在原本的0.125%加碼補貼變成0.375%。
- 擴大社會宅、租金補貼政策
推定興建社宅達25萬戶,將以中央為主、地方為輔,除六都外,也會在其他縣市推廣,其中2/3由中央負責,剩餘1/3將在中央提供協助下,由地方負責。
包租代管達到25萬戶及租金補貼達50萬戶,總共將會達到100萬戶,滿足目前家戶租屋需求及青年需求的總額。其中社宅
居住正義常見問題
- 如何申請社會住宅?
社宅完工後將會開始招租,相關資料也會公佈在各縣市政府住宅單位的網站。
詳情可上各縣市政府公告內容 、各縣市政府社會住宅服務窗口

社會住宅申請程序(圖/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 112-113年租金補貼要如何申請?
根據「112-113年度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受理申請期間自112年7月3日上午9時至113年12月31日下午5時止,採隨到隨辦方式辦理。
詳情可上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區
- 何謂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
- 房屋所有人住家用房屋改採全國歸戶,首先降低單一自住房屋稅率為1%
- 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使用之房屋,調高其法定稅率上、下限稅率為2%~4.8%
- 鼓勵房屋釋出至租賃市場及兼顧繼承非自願共有或空置情形,酌降此類房屋法定稅率上、下限為1.5~2.4%
- 建商餘屋持有年限在2年以內者,法定稅率調整為2%~3.6%
結論
社會住宅、租金補貼、稅制改革等等政策,皆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的。希望接下來不管是誰當選總統與政黨執政,都應該更加重視這個議題。不要把居住正義淪為選前口號,選後問號。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時政新聞資訊關注新識界,新識界將會提供最新、最準確的選舉資訊,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選舉情勢和候選人的政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