殮房裡堆放著沒經診斷的屍體,臟器衰歇皮膚彷彿還有溫度,是你,不是你。
在縣界之間遭軍警與傭兵驅逐,公路上揹著家當不得返鄉,或被關在宿舍互相感染只有冷飯裹腹的移民工,是你,不是你。1 在醫院門外露宿,沒有顏色條碼不得診治,在國境與網格的囚禁中骨肉分離,在社區的封鎖線前看著蔬菜食糧腐壞淌水,在環閉的流水線上不得換班,得聞家人死訊不得奔喪的螻蟻、賤民,是你,不是你。被圍封的宅樓裡每天撿拾紙巾口罩、傾倒垃圾,在手機App 的派送指令下逐家敲門按鈴送上包裝垃圾與熱食,在院舍裡排隊等死,大火中在自己家裡活活燒死的,都是你,都不是你...... 仍然數算著,或沒有算進統計的亡者,始終不是你。2
生命政治如是,並非天災。載你到旅館的計程車司機叫自己Mr Champion ,免了遊客唸不出泰語名字的尷尬,除了提議不容錯過的景點,也不忘推銷自己的租車與導遊服務,我答應著,話題自然說起幾年來旅遊業停擺,影響了很多人生計,「我母也在疫情中過世了...... 」他手握軚盤說,「政府沒有錢買足夠的疫苗給所有人,要打防護力更好的疫苗就要自費,窮人都付擔不起......」「她都九十多歲了......」好像是為了安慰自己,還是看著前方的路,手握軚盤又轉了個灣,車子經過市區的學校,便回復先前的語調,說正考是下課時間很多家長來接學生,路有點塞,你也只能答應著。疫情爆發近一年後疫苗終於面世,人口僅佔全球 14% 的富裕國家,卻囤積了全球超過一半的高效能疫苗,南非因為配額與「供求」因素被迫以兩倍半價錢購入疫苗,加拿大卻買了人口五倍的劑數,其時疫苗接種率全球最高的以色列,則未有為巴勒斯坦人提供疫苗,香港、新加坡與沙地阿拉伯,則因財力雄厚得以從歐洲重災區搶到合共約三千四百萬劑疫苗。3 到今年四月,喀麥隆、剛果、馬達加斯加、吉爾吉斯等「低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率仍不足三成。 4看著車窗外的路景,陽光花白異國小城,過客的身分讓你無法體會他人的苦難,也就沒能想起,「疫情」、抗議運動與鎮壓,在泰國相似的軌跡。
受統治的身體,生命脆危,自由的幻影戳破。你說不清所失去的是甚麼,心的柔軟,或是自己終可以辨認出自己的臉;沒有對象的哀悼延綿,好像生活的底色,內裡的暗黑凝固,你便成為它的剩餘物。後來,在雜貨店堆滿的貨架之間,想找一札塑膠衣架,或在眼鏡舖的飾櫃前坐在人造皮革包裹的椅墊上,等那剛吃過午餐的店員幫你修理歪掉的眼鏡,或是在駛往餐廳、藝術村、夜市的出租車上,邊看著車窗外流動的街景何其明媚,或在衛星定位的地圖上找到或樸實或浮誇的食店、擠滿亡者與殖民語言的舊書店中,與那些店員、司機、侍應或顧客,一句起幾句就接不下去的對答之間,你聽著喉嚨發出的語音,背叛了你的沉默。如像聽著另一個人,一切與你無關,「你從哪裡來?」「給現金還是信用卡?」「你要不要發票?」「是不是因為China?」「哪一個作家?」但你得成為答話的那人,表情合適、形態貼切,哀傷一個城市的名字......
你應該還記得那些睡不著的晚上,曾經解放的街道與城市,淌開如開放的傷口,每天被人車碾壓,緊急求助的電話無人接聽,病倒的家務工被趕到公園裡露宿,醫護人員為了省保護衣連廁所都不上,工會領袖被預防性逮捕,質疑防疫政策的網民被拘控,超市的物資被搶購一空,糧油罐頭廁紙坐地起價,每天都有不同的傳言,儼如不對等戰爭中的訊息戰...... 走廊上傳來的聲響總是揪緊著心,好像一幀顯影不足的電影劇照裡,包含無盡延異的時間:猛撞向鐵框的鐵閘,低濃交談高聲呼喝的鄉音與本地話,咳不出濃痰的咳嗽,鄰屋不到凌晨兩三點不會結束的卡拉OK 派對,唱懶走音黃金時代的Canton Pop,但你恐懼會發生的,沒有搭乘那部尿臭的升降機來到你住的樓層。警車響號迴響,卻沒停在街上,樓間終年沒了的鎚敲鑽鑿,直升機樓頂巡航監視的日常。一個阿伯每天每夜,從中層某號單位對街大喊,「x 你!x你老母——仆街!——陷家剷!」,彷彿若不對這幾幢樓圍困的幾千人宣洩惡言,那毒性的情緒會把他活活吞噬,辰時卯時,你以為他其實在說:「我還活著,不願意死去。」
「人們面臨的依舊是個體命運」,住在深圳河另一邊的朋友說,她試了很多款VPN 才能連上電郵信箱,「舖天蓋地真假新聞,還要避開審查...... 」她還想起地震那年,「身邊的人,熟悉的,陌生的,還會伸手將人從地獄裡拖出來,但這次不知為何,再沒有那樣的感受,就像一艘快沉下的船,人人自危但無可補救......」你說,希望這一切結束以後我們還是個人的模樣。但你沒有跟她說,你只是渴望,從這一切離去,在無垠的靜默裡,沒有身體的禁錮,沒有刑罰的身分,不知道欲望與貪圖。你沒有說,生存著那麼恥辱,卻總是會跌進記憶的井口,泡浸壞得想死的情緒。那些日夜流轉的聲畫火光,煙與金屬敲擊的噪聲已變成街上囚禁的空氣。你不知道自己在逃避甚麼一樣逃避著似地,極力模仿生活各種的姿勢,卻總在這個天花低矮、牆壁與地板不對稱水平的陋室裡一再看見苟活著的那人。有時,他坐在電腦面前,對著黑色的視窗上那些白色的名字,按著過時的讀本,擬定的大綱,嘴巴開開合合;有時,他站在窗前,看著對面樓幢的窗洞,電視屏幕閃滅之間的身影,不知道身體裡滋長的陰暗;有時,他站在一個裸燈泡下,洗菜做飯洗碗盤,如像一件嚴肅差事;有時,他還會在看電影的時候、與人在線上聊天的時候,熱情的笑,悲傷的哭,或在公園的一角與影子同座。依稀像生活但沒感覺活著的日子,一天推開一天,今天希望快點過完,明天不要來臨。從環閉的夢中醒來,不知道是否夢的一層,床邊有人無人,夜不可深沉。
直至你在另一個旅館房間裡,看著大雨淹沒的街道,人們在沙包與店面之間的窄路捲起褲管、踮腳而行,或是騎著勉強發動起來的機車,或擠站在貨車後面的貨斗中冒雨緩行,有必須前往的地方、要見的人、渴望回去的家;或是在週末城裡無數派對曲終人散之後的清晨,聽見鄰屋的後園中有人用竹掃帚掃著塵埃與落葉的聲音而醒,在陽台上看到松鼠從園裡一株矮樹爬到牆沿,跳上道旁的電線杆,便沿著電線橫過了馬路,好像生命便是如此,便想到除了一些或親或疏,終會因各自的人生選擇而要四散別離,或變成不再同道的朋友,你既沒有「回去」那個城市的渴望,也沒有繼續「留在」這個或那個異國小城的理由,在那天枰懸擱的一刻,卻發現時間並沒有變得更輕盈或沉重。
注:
1) Hannah Ellis-Petersen & Manoj Chaurasia. “India racked by greatest exodus since partition due to coronavirus”. Guardian. 30 Mar 2020. See: https://tinyurl.com/45p4e37f
Yvette Tan. “Covid-19 Singapore: A ‘pandemic of inequality’ exposed”. BBC News, 18 Sept 2020. See: https://tinyurl.com/38br4ph3
2)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至2023年4月12日,全球各國已呈報的Covid-19 死亡個案,累計合共 6,897,025人。見:https://covid19.who.int
3) Fatima Bhutto. “The world’s richest countries are hoarding vaccines. This is morally indefensible”. Guardian. 17 Mar 2021. See: https://tinyurl.com/yakws95c
4)“Coronavirus (COVID-19) Vaccinations”. Our World in Data (Global Change Data Lab). 19 Apr 2023. See: https://tinyurl.com/3amnad27
(本文原刊《字花》第103 期「通關者密語」2023年5-6月,頁7-9。)
---
作者簡介:
李智良,著有《白瓷》、《房間》、《渡日若渡海》。散文及小說收入多種香港文學選集,曾獲香港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曾獲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計劃、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駐留計劃,近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兼職,任教創意寫作、文學與電影相關科目。
Patreon專頁: https://www.patreon.com/tomyumpr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