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遺跡——日軍戰俘營(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住在臺北板橋區的加拿大籍何麥克(Michael Hurst)先生,收到一封英國寄來的信,寫信人艾莉絲說,她十五歲時在教會團契與艾倫認識,十九歲與艾倫訂婚,之後,艾倫加入盟軍赴遠東作戰,一九四四年在新加坡被日軍俘虜,送到臺灣戰俘營,一個月後,艾倫身染痢疾,病逝於戰俘營中。終生未婚的艾莉絲,希望能找到艾倫生前最後停留的地方。

看完信,何麥克既痛心又感動,立即著手為艾莉絲籌劃來台相關事宜。

兩年後,二零零一年六月,艾莉絲帶著艾倫廿一歲時的照片,搭機來台,在何麥克夫婦陪同下,來到艾倫生前所在——位於屏東的麟洛俘虜收容所舊址,她說,「如果不是隔著海,我會一直徒步走到臺灣,走到埋葬艾倫之地。」在象徵退伍軍人的小型十字架上,她寫下「親愛的艾倫」,插於麟洛公墓角落,再飛往香港,找到了艾倫的墓(臺灣光復後,英國政府將英籍死亡戰俘的屍骨遷葬到香港外籍兵團墳場)。

又過了三年,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六日,麟洛收容所舊址舉行豎立紀念碑儀式,艾莉絲再次來台,為這群無名英雄獻詩:

「一群男孩帶著榮耀前進,
他們低頭、閉眼、輕泣,
年輕的生命旅程就此消逝;
一群飽經歲月痕跡的人,
他們付出所有,
為國家、自由奮戰,
輕聲訴說著生命的留白;
這群帶著深沉痛苦的人,
用鮮血、眼淚與悲傷為我們換來明天,
只是和平的代價竟是如此之高。」

何麥克:「我們必須找到這些戰俘」

火線下的生命飽受摧殘,淪為戰俘的盟軍軍人亦有生命背後各自不同的故事,而那些埋葬在異國他鄉的戰俘,已隨時光流逝被歷史湮沒。

一九九五年是二戰終戰五十週年,全球各國媒體始關注二戰戰俘,台灣戰俘營因此逐漸浮上檯面。

來自加拿大的何麥克,已年過七旬,一九八八年與臺灣太太結婚後長居臺灣,從事外貿。一九九六年,何麥克參加二戰盟國在台舉行的追思紀念活動,始知台灣也有戰俘營,「這些是真正的奴隸勞改營」,而他的家族亦有親人在二戰中加入盟軍,「我突然想到我們必須找到這些戰俘,並講述他們的故事」,他開始尋找台灣的戰俘營區及戰俘。

何麥克在臺北家中。取自BBC

何麥克在臺北家中。取自BBC

一九九七年五月,加拿大、澳州、英國、紐西蘭等國在臺灣當年規模最大的金瓜石戰俘所舊址舉行追思紀念儀式,並決定推動設置戰俘營紀念碑,擔任立碑委員之一的何麥克突破重重難關,終於在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於金瓜石落成台灣第一座戰俘紀念碑。

一旦開啟台灣戰俘營的尋覓、探索,何麥克停不下腳步了。他聯合六位志同道合的外籍夥伴,成立了「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Camps Memorial Society, TPCMS)。

因年代久遠,所留資料有限,何麥克多年來走遍全台,和夥伴們做田野調查,深入村落,尋覓戰俘所舊址,追溯這段失落的歷史。每找到一個,何麥克便加緊展開蒐集資料的工作,重繪戰俘營地圖與相關位置,拍攝現今景物,做今昔比對,最後將資料登錄在「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網頁,讓當年曾經滯留台灣戰俘營的世界各國軍人及家屬,跨越國界從網路上獲悉相關線索。

從臺北大直、新店到台中、玉里、台南、屏東等地,陸續找出十六個戰俘營舊址,它們不是毀於戰火,就是被用作軍事基地,或疏於照顧而荒廢。何麥克說,二零零零年以前的執政者並不關心這段歷史,也未加以保留相關遺址,最近這二十年來則相當支持他的工作。

他找到了數千名曾關在臺灣俘虜收容所的前戰俘,並與其中的八百多人有接觸,一段段已被歷史遺忘的悲慘戰俘營滄桑樣貌被重新拼圖,他成為二戰盟國每年十一月十一日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在台舉行紀念活動、為前戰俘及其家屬在台舉辦追思的靈魂人物。

藉由何麥克的努力,二戰時期臺灣戰俘營逐漸爲人所知,時為英國王子的查爾斯特向何麥克頒授勳章,以表彰、感謝他的義行。

何麥克與戰俘營紀念碑。取自BBC

何麥克與戰俘營紀念碑。取自BBC

在何麥克及「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推動下,全台目前已有超過十個盟軍戰俘紀念建物。他還期待建立一個紀念館,以保存、展示相關珍貴歷史文物。

最近四年,他彙整了二十四年來對台灣境內二戰戰俘營的歷史研究成果,寫作《永不遺忘》(Never Forgotten),他與八百多名前戰俘的信件、以及他對前戰俘家屬的訪談,悉數入書,包含解密檔案、照片、戰爭法庭的證詞、涉案人的日記、彼時台籍監視員提供的資訊、一些戰俘證詞、文獻等,於二零二一年正式出版。

「(當時)死很容易;難的是一天天活下去。」
「我們總是挨餓。」
「我們總是很餓,心裡總是想著活下去和回家。」

何麥克說,「他們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我對他們的遭遇感到震驚……有時我會落淚;他們向我傾訴心聲,有些甚至從未向家人說過。」

一九九五年以前,關於遠東戰俘營的國際重要著作中,提及台灣的次數少到可以忽略,《永不遺忘》可謂第一本對台灣戰俘營深入研究的專書。

他認為,儘管太平洋戰爭奪走了三千萬人生命,但與歐洲相比,紀念太平洋戰爭卻做得太少。歷史應該被傳承下去,以紀念在亞太地區戰鬥過的士兵,如此一來,錯誤的過去才不會重演。

令何麥克感傷的是,過去幾年,不少前戰俘催促他儘快完成著作,他們想在過世前拜讀;著作完成了,卻僅剩五名前戰俘在世,年紀皆已超過九十歲;現在出版了,除了一位上百歲的老者之外,其他人都已過世了。

投入愈深,何麥克蒐集資料越多,愈發感慨這些歷史不該被遺忘,尤其是台灣人。他希望後世得到借鏡,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也為二十世紀中的前半世紀,遭受戰爭烽火蹂躪的台灣,補述一段大時代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柳笛摸金
24會員
119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柳笛摸金的其他內容
2025/02/06
一百五十年來的恆春半島,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充滿國際陰謀與野心。
Thumbnail
2025/02/06
一百五十年來的恆春半島,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充滿國際陰謀與野心。
Thumbnail
2025/01/11
看完齊邦媛的《巨流河》,追隨她的腳步,來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坐看太平洋流入啞口海,海灣湛藍靜美,浪捲雲湧,海天一色。
Thumbnail
2025/01/11
看完齊邦媛的《巨流河》,追隨她的腳步,來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坐看太平洋流入啞口海,海灣湛藍靜美,浪捲雲湧,海天一色。
Thumbnail
2024/12/10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趙敏恆在上海被捕;同天,在台灣的郭廷亮與妻兒亦遭逮捕。兩個多月後,孫立人遭蔣中正拔俸、剝奪人身自由,家中被迫變賣首飾以應付家計。  
Thumbnail
2024/12/10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趙敏恆在上海被捕;同天,在台灣的郭廷亮與妻兒亦遭逮捕。兩個多月後,孫立人遭蔣中正拔俸、剝奪人身自由,家中被迫變賣首飾以應付家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戰俘營的歷史長期來一直被忽略,臺灣社會也似乎缺乏勇氣去面對暗黑的歷史。
Thumbnail
台灣戰俘營的歷史長期來一直被忽略,臺灣社會也似乎缺乏勇氣去面對暗黑的歷史。
Thumbnail
金瓜石俘虜營倖存者艾華士(Jack Edwards)隨調查人員重返臺灣,意外在成堆的垃圾中發現了一批珍貴史料。
Thumbnail
金瓜石俘虜營倖存者艾華士(Jack Edwards)隨調查人員重返臺灣,意外在成堆的垃圾中發現了一批珍貴史料。
Thumbnail
何麥克蒐集資料越多,愈發感慨這些歷史不該被遺忘,尤其是台灣人。
Thumbnail
何麥克蒐集資料越多,愈發感慨這些歷史不該被遺忘,尤其是台灣人。
Thumbnail
還記得泰緬孤軍嗎? 白衣蒼狗,滄海桑田。
Thumbnail
還記得泰緬孤軍嗎? 白衣蒼狗,滄海桑田。
Thumbnail
「檔案」是什麼?「歷史」是什麼?我們如何從一團曖昧不明中提取「歷史」,提煉成為未來認知的「文化」?讀者因為閱讀,拓展「知的領土」,除了精彩的文字,也會得到「檔案」賦予生命力的某種向度──這就是我感覺到閱讀這些文字的雙重意義。
Thumbnail
「檔案」是什麼?「歷史」是什麼?我們如何從一團曖昧不明中提取「歷史」,提煉成為未來認知的「文化」?讀者因為閱讀,拓展「知的領土」,除了精彩的文字,也會得到「檔案」賦予生命力的某種向度──這就是我感覺到閱讀這些文字的雙重意義。
Thumbnail
「少年兵」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重要一環,但理應跟著日本國軍遍佈東亞各地的足跡,卻通常只留下日本工廠、東南亞及中國等幾條主要的路線,臺灣人踏足滿洲國的紀錄,或許因為人數稀少,長久以來往往少見於主流的歷史論述當中。
Thumbnail
「少年兵」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重要一環,但理應跟著日本國軍遍佈東亞各地的足跡,卻通常只留下日本工廠、東南亞及中國等幾條主要的路線,臺灣人踏足滿洲國的紀錄,或許因為人數稀少,長久以來往往少見於主流的歷史論述當中。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我重新涉獵臺灣史,這才驚覺自己只知中國「甲午」,而不知臺灣的「乙未」,有無數先民自發組成義軍、自籌軍糧、軍餉,和日軍周旋八個月之久,死傷慘烈。去年,位於桃園平鎮的「乙未保台紀念公園」開幕。我對於那一帶因為太過熟悉,熟悉到提不起興致去參訪,這次總算趁興頭上前往遊覽。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我重新涉獵臺灣史,這才驚覺自己只知中國「甲午」,而不知臺灣的「乙未」,有無數先民自發組成義軍、自籌軍糧、軍餉,和日軍周旋八個月之久,死傷慘烈。去年,位於桃園平鎮的「乙未保台紀念公園」開幕。我對於那一帶因為太過熟悉,熟悉到提不起興致去參訪,這次總算趁興頭上前往遊覽。
Thumbnail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
Thumbnail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
Thumbnail
『約有一萬五千名台灣兵被中國民政府遣往中國內戰,其中至少一萬人被押往東北錦州、塔山、華北魚台、濟寧及徐蚌會戰等戰役,成了「無名戰士」。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只有四百多人...當時台東都蘭部落青年被捉走了53人,開放後回來的僅有6人...』
Thumbnail
『約有一萬五千名台灣兵被中國民政府遣往中國內戰,其中至少一萬人被押往東北錦州、塔山、華北魚台、濟寧及徐蚌會戰等戰役,成了「無名戰士」。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只有四百多人...當時台東都蘭部落青年被捉走了53人,開放後回來的僅有6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