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疑惑」

「小時候的疑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蛇吞青蛙

蛇吞青蛙

「小時候的疑惑」是《禪門第一課》的第一章,聖嚴法師用它來作書的開始,他總共說了三個故事,似乎一個比一個深刻。聖嚴法師說:「我想先談一下小時候發生的三件事情,它們在我的學佛之路上影響很大。每一件事都讓我對生命的本質產生了疑惑。」P.15這是聖嚴法師故意的安排嗎?這些故事的禪修意義為何?讓我們來品味一下。

第一個故事是蛇吞青蛙。他說:「有一天我看見一條一尺長的水蛇在追著一隻約有半個手掌大的青蛙。蛇快要追到青蛙的時候,青蛙轉過頭來面對蛇。蛇停了下來,對著青蛙吐出蛇信。奇怪的是,這青蛙居然自己往蛇嘴邊爬過去,像是要把自己獻給蛇吃一樣。那蛇一下子就咬住了青蛙的頭,然後慢慢把整只青蛙吞進去。」P.16

又說:「我年輕的經歷、我說的三個故事,以及我心裏因此而生起的疑惑,都和禪修有關。我告訴你們這些事,是因為這不但是很好的禪修入門,同時也對我一開始的修行很有幫助。但這和禪修到底關聯在哪裡呢?我不會告訴你們,這要你們自己去發掘。以禪而言,你一定要自己不斷去發掘。」P.20-21

看完這個故事之後,請問大家是否有些啟發,這跟「禪修」有何關係?您可以也講一個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嗎?


avatar-img
胡健財的沙龍
5會員
15內容數
禪,作為一種古老而深刻的修行法門,已經在東方文化中扎根了數千年。在這個系列中,是以法鼓山聖嚴法師的智慧教導為核心,探討禪修的思想和實踐。 我通過多篇文章,將禪的基本概念、禪修的方法與技巧,中國禪宗的背景與特點等,分享精選的內容,藉此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提升專注力,以及在內心中找到真正的寧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胡健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大乘佛法的開悟,謹以般若經典之《金剛經》為例說明。 即菩薩須發菩提心度眾,以付出為本懷,而實無眾生被自己滅度,如是而修持戒與布施,忍辱與懺悔,讀誦經典,努力行善,放下四見,不生法相。即是說:若有成就,當應以「六如」而觀,以「有為法」來看待,沒有執著。 過程中,發心菩薩要整合凡聖兩重觀點:達到不退
 「開悟」是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但對「開悟」的見解,禪與教是各有說法。 「教」方面,小乘有小乘的開悟,大乘有大乘的開悟,代表著二者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是兩種生死智慧。先就小乘佛法而言,小乘的教法是「四聖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本文是小乘佛法對生死開悟的智慧。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大乘佛法的開悟,謹以般若經典之《金剛經》為例說明。 即菩薩須發菩提心度眾,以付出為本懷,而實無眾生被自己滅度,如是而修持戒與布施,忍辱與懺悔,讀誦經典,努力行善,放下四見,不生法相。即是說:若有成就,當應以「六如」而觀,以「有為法」來看待,沒有執著。 過程中,發心菩薩要整合凡聖兩重觀點:達到不退
 「開悟」是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但對「開悟」的見解,禪與教是各有說法。 「教」方面,小乘有小乘的開悟,大乘有大乘的開悟,代表著二者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是兩種生死智慧。先就小乘佛法而言,小乘的教法是「四聖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本文是小乘佛法對生死開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