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

含有「佛學」共 8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雕樑燕語,喬木鶯吟。 秋田水足,麥嶺雲深。 聲色純真渾聲色, 無端花擘祖師心。 耳無輪, 眼無筋。 優遊子聖外, 閬蕩拾花針。 ~宋~紹曇禪師。 嗯~ 老安云: 禪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諸善男子善女人自行參悟便得。 (白話:老安悟性不足,不知如何解析,請大家自行去體悟
Thumbnail
文言文的符號.....
三法印,一組可以用來印證自己跟隨的師父、老師說的教義,或正在看的書藉、經典中的理論,是否合乎有正確符合佛教思想的三個要點。 ~~~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時,反覆思考著一些問題: 我們的世界,真實狀況到底是什麼樣子?(世間實相) 為什麼世間萬物會不斷地發生變化?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從死亡的課題出發,探討《西藏度亡經》帶來的生命體悟,以及對於輪迴、解脫、空性的哲學思辨。文章分享個人學習心得,並提及向內探索、接受自我、活在當下等重要課題,同時點出課程業配的趣味經驗,最後推薦相關講座與書籍。
Thumbnail
九月底確診喉頸癌的阿公,這幾個月來進進出出大醫院,進行了一連串的治療,從腫瘤壓迫到氣管,半夜因不能呼吸而跌倒開始,歷經氣切、發炎跑急診、太虛弱再次跌倒、兩次化療、停止每天一次的質子治療、進入居家安寧。 這一切的一切如夢似幻,已經五天沒有進食的阿公,今天看上去只有六個字可以形容:瘦到不成人形。以前阿
阿公很棒,予晞也很棒;願你們之間充滿著愛,直到最後🩷
娑婆三聖: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是佛教中重要的三位聖者,他們慈悲地守護著娑婆世界眾生。本文將詳細介紹這三位聖者的故事、特色和供奉意義,帶領讀者深入瞭解他們的慈悲與智慧。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感謝格友: ❦ 莊小昕 分享出考卷的工作過程: 讓我想到老安之前學習使用Google 之時,有做了三個練習成果,就拿出來測驗一下,大家對「釋迦牟尼佛的一生」了解的程度吧。 歡迎大家來測驗看看自己的佛學功力。
Thumbnail
佛教知識初級測驗 答案: 1、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對 2、「四恩」是指: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對 3、『三學』是指「聞.思.修」。 錯,『三學』是指「戒、定、慧」,「聞.思.修」是「三慧」。 4、娑婆世界教主是阿彌陀佛。 錯,娑婆世界(就是我們這裏),教主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5、東方妙喜世界教主是藥師佛。 錯,東方妙喜世界教主是「阿閦佛」。(閦ㄔㄨ丶,音同「處」) 6、太子悉達多親生母親是摩耶夫人。 對 7、傳說悉達多太子誕生後向四方行七步,舉右手說了<我是世界的光明>。 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8、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 對 9、所謂「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對 10、在佛教尚未興起以前,『僧伽』一詞早在古印度的社會中普遍使用,意思就是『同業工會』,這樣的團體,即名為『僧伽』。 對 11、第一位比丘尼是大愛道比丘尼,是佛陀的姨母。 對 12、第一座佛教精舍是祇樹給孤獨園,簡稱祇園精舍。 錯,竹林精舍 13、佛陀在鹿野宛初轉法輪,為僑陳如等五人說法,度他們出家僧,這是僧團成立的開端。 對 14、『緣起法』是佛陀「創造」的。 錯,「發現」 15、最後供養釋迦牟尼佛的人是金銀匠「純陀」。 對 16、釋迦牟尼佛在無憂樹下進入涅槃。 錯,娑羅雙樹 17、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前,指示弟子之後要以大迦葉尊者為師。 錯/以「戒」為師 18、洛陽白馬寺是中國最古的佛教寺院。 對 19、舍利弗尊者被稱為神通第一。 錯/智慧第一 20、「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此首悟道詩是宋朝的茶陵郁禪師所寫。 對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不同讀書會中的成長和體悟。從大學畢業後,與朋友組織的讀書會到後來的佛學研讀班,作者回顧了七年來的閱讀與討論經歷。雖然面對閱讀經典的挑戰,作者在持續實修與反思中獲得了許多心靈的養分,並感謝當中的每一位夥伴,強調共讀帶來的成長和生命的契合。
Thumbnail
如何由惡人變善人?佛教有一個名詞:「四正勤」,就是講解關於一個「壞蛋」如何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好人的方法。 別懷疑,這不是童話故事,而是佛法中的「四正勤」! 一、「四正勤」是啥? 「四正勤」,這個佛教名詞聽起來好像很高深,其實就是四個簡單的行動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從壞習慣中脫離,往好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減肥真的很需要意志力....
一、四大菩薩的簡介: 在漢傳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 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他們的修行境界,其實應該都到了菩薩的最高等級: 「一生補處」。(下一世就可以成佛) 但是祂們故意留下了一點對人世的依戀,故意不成佛。 (佛教術語叫:「留惑潤生」。)
Thumbnail
算出我適合「普賢菩薩」!
本文深入探討《攝大乘論》中提到的聞薰習與阿賴耶識的關係,通過印順法師和牟宗三的不同解釋,揭示水乳交融的概念。文中強調,清淨種子與染汙種子雖然表面融合,實則自性獨立,並以實驗和日常概念探討分離的真相,最終引發對成語的反思。從佛學角度看這一科學現象,引領讀者思考更深層的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