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開悟

2023/09/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大乘佛法的開悟,謹以般若經典之《金剛經》為例說明。

即菩薩須發菩提心度眾,以付出為本懷,而實無眾生被自己滅度,如是而修持戒與布施,忍辱與懺悔,讀誦經典,努力行善,放下四見,不生法相。即是說:若有成就,當應以「六如」而觀,以「有為法」來看待,沒有執著。

過程中,發心菩薩要整合凡聖兩重觀點:達到不退轉的階段與獲得中道的正見,這條大乘之路,包含五十二個菩薩名目的智慧與功德。

為甚麼菩薩度眾而無視生死苦海?不以度眾有成就而解脫!而且,反以「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甚麼理由?

對修行人來說,「生死」是一個難題,是一個困擾,使人不安。

超越相對,即不以追求成功為得到,反以不居有功而放下,放下才是得到。

放下功德,不貪有功有德,不以涅槃為究竟。大乘佛法是以「無智無得」來說明菩薩是依般若法門而心無掛礙。

換言之,凡夫追求大乘佛法,目的為何?倘非以菩薩為志願,而以人天為目標,則大乘佛法反而變得庸俗。

然則,開悟的智慧為何?大乘的法空,即連神聖莊嚴的法相也可以放下,回到生活上來體會與實踐,因為道不離日用,不必有法相的負擔,才是智慧,這是平凡的偉大處。

總結而言,小乘佛法對生死的開悟,是斷此岸的煩惱與得彼岸的涅槃;至於大乘佛法,則是明白生命的意義是回到生死中種種的面對與學習,不逃避生死,不畏懼生死,入世而不戀世,出世而不厭世,生死智慧在生死中體驗與鍛鍊,稱為「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是大乘佛法的開悟。




    4會員
    15內容數
    禪,作為一種古老而深刻的修行法門,已經在東方文化中扎根了數千年。在這個系列中,是以法鼓山聖嚴法師的智慧教導為核心,探討禪修的思想和實踐。 我通過多篇文章,將禪的基本概念、禪修的方法與技巧,中國禪宗的背景與特點等,分享精選的內容,藉此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提升專注力,以及在內心中找到真正的寧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