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農曆7月份,是一般人口中的鬼月、普渡月,也是佛教徒的感恩月。每年到了這個月份,就會有長輩或者是民俗專家跟你說「哪些事情不要做」「要做什麼事情才能保平安」。
關於這所謂的「鬼月」,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民俗專家的文章,或者是農場文,大家或多或少都已經看到膩了。
我就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跟大家分享我對於這個月份的一些想法。
我目前的家庭環境,只有在每年的過年除夕以及農曆七月祭拜地基主。忘記有多久沒有參與我祖父母那樣,跟宮廟一起的「普渡好兄弟」了。 基本上,我覺得不管農曆七月是所謂的「鬼月」也好,或是所謂的「感恩月」也好,在行祭拜/祭祀地基主的這件事情來說,應該是一個感恩的心情為出發點, 這也是孔子認為祭祀/祭拜的一個根本的原則。
孔子生存的時代,祭祀主要有三個原因:求福、報恩、免災。孔子的心中,他只贊成報恩的祭祀行為[註1],這也是我認同的一個觀念。還記得我在大學最後的一段時光,接觸了許多的宗教。包含紫衣神教、基督教、一貫道等等。我從基督教中得到的一個感想是:祈求的禱告不一定靈驗,但感恩的禱告發自內心,上天定會聽見。
每個朝代,或者說同一個朝代的前後期,國家人民的經濟生活水準都不一定一樣,生活文化的呈現當然不會一樣。
傳統就祭祀這件事情,是當時人們能夠將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祭出來的呈現,竭盡所能地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感謝上天、感謝有功的前人。
從文獻中可以看到,以前的人祭祀是有可能全豬全牛全羊的獻祭,身為現代的我們,則可以看到有人用麥當勞、肯德基來作為祭祀的奉獻。
你會說用麥當勞肯德基的人不尊重傳統文化嗎?還是你會覺得他有創意,順應時代的演變?
我認為或許過個三五百年後,用麥當勞肯德基是一項傳統,因為那個時代的人有可能直接都是用太空包食物、組合肉、人造肉、人造食品作為獻品。
《禮記》《禮器》:「禮,時為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這裡的「禮,時為大」說的是在制定禮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要合乎時代環境。
個人認為,祭祀儀式的呈現,可以順應當時的民風環境或是個人的經濟條件。但是祭祀的內在本質,應該不離「感恩」這件事情。
例如我用簡單的飯菜,再準備一些我們自己喜歡吃的零食飲料,為的是感謝地基主這些日子以來,保佑我們家人們出入的平安,以及小孩健康的長大。
是否一定要準備到多麼豐盛,或者說一定要拜什麼東西,哪些東西不能上祭桌...這些的內容我覺得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祭拜時,是否誠心的做到感恩這件事。
註1:孔子的祭祀觀及其對漢代社會的影響,王青,北京師範大學,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