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認為讓人變窮的絕對不是好吃懶做,而是通膨這隻怪獸

閱讀主席先生 : 聯準會前主席保羅.伏克爾回憶錄 ( 原文作者 : Paul Volcker , Christine H )這本書時,我發現去年曾經在筆記中寫下~2020~2021年,因為基期較低而顯示出來曇花一現的高經濟成長率,如今看來,如果延續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一直到2022年2月24日開打的俄烏戰爭,我們會發現,因為基期較低相對顯示的高經濟成長率其實也無法對抗天災人禍,於是呢 ? 直到現在就呈現全球停滯性通膨持續的一個狀態。

據說,這個狀態跟1970年代末的美國經濟很類似,因此,現在拜登也已經宣示要和聯準會共同抵抗通膨,不惜以提高失業率為代價,而且以持續升息的財政政策來對抗通膨。

關於過去的年代曾經走過的通膨,不管溫和或短期升溫 ( 只有戰爭才會惡性通膨 ) 這本書提供了當代通貨膨脹真實原因的來龍去脈。

從數十年的公職生涯中整理出幾個有用的關鍵心得供作後人參考,是年事已高的90歲聯準會前主席保羅.伏克爾於2018年出版回憶錄的真正原因。

在他曾經生活和服務過的世界,正朝向更開放的民主社會前進浪潮中,中國的歷史性正在崛起、極端民粹主義再現,還有專制政府的強權,都讓美國的領導地位和理想受到嚴峻挑戰。

作者用了三個真理~1、穩定的物價。2、穩健的金融。3、良好的政府。來概括過去及未來,人們對政府能夠產生的信任基礎。

保羅.伏克爾是德國家族移民美國的第三代。祖父曾是德國小鎮的高中校長,父親則是美國提內克市執政官。作者自述「我是個很安靜的孩子,可以一言不發的和同伴玩上好幾個小時。…不參加小組討論。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克服這一點。雖然我很擅長主持會議,但是要我在任何小組努力吸引別人的注意,還是會讓我感到不自在。」( 頁021 )

伏克爾家族的理財觀念是 ~ 不會為了享樂而向銀行借錢。作者一輩子將之奉為圭臬。伏克爾家規之一則是,「從小學1年級到大學畢業的16年裡,在美國最好教育機構的所有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全是父母的責任。」( 頁 026 )

作者於1945年7月到普林斯頓大學報到前,曾經為了每個月25美元的零用錢和母親反應 ~ 【「妳不知道從1930年來,物價已經漲一倍了嗎 ? 」作者後來在經濟學的課堂上學到「貨幣幻覺」,才發現這是一種無視通膨對名目貨幣價值的影響。】( 頁027 )

作者的母親也是個喜歡讀書的女人,作者「曾經發現她留有一本1911年出版的經濟學概論,而且還在書頁邊緣寫下另作者印象深刻的筆記,且現在看起來簡直就是作者未來職涯發展的預言~ 「如果我們忽視了心理影響,經濟規則就不再可靠。」( 頁033~034 )

作者留學倫敦政經學院的計畫,由扶輪基金會贊助 ( 作者父親在堤內克的扶輪社很活躍 ) 。 1952年,作者回到美國紐約,感受到那個世代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州州長史蒂文森的熱情擁戴,從而加入民主黨。

不過,寫回憶錄時的數十年前,作者早已是無黨籍中立者了。「物價在1952年已經相當穩定,不但經濟持續成長了15年,失業率也非常低。雖然15年來出現過3次短暫的不景氣,但都可以歸咎於住宅的過度建設和存貨購買的週期性反覆。總體而言,美國經濟穩健成長,而且物價持平。」( 頁051 )

1952年,作者進入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工作,「一開始做的就是初級經濟學家的典型工作~分析銀行數據、製作經濟預測、回答法規相關問題、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政策決議會議準備資料。」( 頁55 )後來,因為教育培訓需求,「也在聯準會為了調節商業銀行在聯邦準備銀行的準備金,而買賣國家債券的交易櫃台工作。」( 頁056 ) 「學習的過程中,作者逐漸發現,決定市場價格和交易活動的,是人類對第二天、下個月或明年可能發生甚麼和不可能發生甚麼的預期心理;雖然倚賴數學迴歸分析的計量經濟學仍是日後學術界的主流。」( 頁057 )

1975年8月,作者出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行長。再次回到第一份工作的銀行的第一天,「我仔細檢查著精緻華麗的大辦公桌。好奇心讓我按下了藏在桌子內側的一個按鈕,沒想到她居然是緊急警報紐,按下後整個銀行都會關閉,所有出入口立刻鎖上,每個警鈴響不停。上班第一天就這麼倒楣,顯然不是好兆頭。」( 頁136 ) 作者幽默解釋他頗富深意的不經意舉動,我認為是很嚴肅的突擊演習,身為新上任的行長,有必要了解當突發狀況發生時,示警機制是否能夠確保銀行財產以及人身安全。「1978年年初,新上任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卡特任命商人出身的威廉˙米勒擔任聯準會主席。」( 頁143 )

1979年年初,中東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國內物價指數在一年內飆高13%,當時的報紙頭版天天都是汽油短缺、人們排隊接受定量配給。為此總統卡特於1979年7月15日發表著名的「信心危機」演說。作者當時曾經在一張便條紙上潦草的寫下想要給總統的3個建議 ~ 確保聯準會的獨立性、聯準會必須和通貨膨脹對決、貨幣政策必須比米勒在位時更加緊縮。幾天後,威廉˙米勒打電話給作者,希望他到白宮面見總統。見完總統的隔天早上7 : 30,「還沒起床的我接到總統親自打來的電話。我掙扎地裝出正常的口吻,答應接任聯準會主席。」( 頁147 ) 在床上接到老闆打來的電話,也許令人驚慌失措,但只要有過經驗的人,必然會從容以對。

1979年8月6日,伏克爾接任米勒為聯準會主席;米勒則出任財政部長。

10天後(8/16),聯準會將貼現率從10%調升至10.5%。

又過了1個多月(9/18),繼續升息至11%。

10月6日繼續升至12%。

「此時,美國金融史上各種利率頭一次全面飆高。三個月到期的美國利率超過17%;商業銀行優惠貸款利率達21.5%;抵押貸款利率超過18%。」( 頁154 )

1987年6月2日,伏克爾和雷根總統會面,遞交親筆辭職信。聯準會主席的身分伴隨作者近8年的時間;同時,美國金融體系建置及健全,也因他的務實性格,更顯開放而可靠,不但有紀律又有效率。

我寫稿的同時,八方雲集的招牌水餃,從6元/1 個漲至6.3元/1個,漲幅5%。若加上之前從1個5.5元漲至6元的9%漲幅,那也是14%的通膨了。

如今,我認為讓人變窮的絕對不是好吃懶做,而是通膨這隻怪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yl's Notes 雪柔的閱讀筆記
61會員
224內容數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2025/02/16
辦公室裡一直存放著一瓶得自朋友致贈的紅酒,據懂酒的同事說,這是瓶好酒。送人 ? 該送給誰呢?還是夜晚來襲喝它暖身,應付今年的冷氣團 ?......春節假期長達9天。在人潮尚未湧出的小年夜午後,我們選擇在高雄亞灣區逛了逛。
Thumbnail
2025/02/16
辦公室裡一直存放著一瓶得自朋友致贈的紅酒,據懂酒的同事說,這是瓶好酒。送人 ? 該送給誰呢?還是夜晚來襲喝它暖身,應付今年的冷氣團 ?......春節假期長達9天。在人潮尚未湧出的小年夜午後,我們選擇在高雄亞灣區逛了逛。
Thumbnail
2024/11/24
每當我探索「 時間 」的所有相關議題時,我總是習慣從物理學研究的結果去思考哲學問題。學說有門派,能夠被廣泛接受的就成為我們的生活常識,而被踢館成功的,就會漸漸被人遺忘。隨著新世代的研究成果,我們得以從不同視角看見事物的本質,這當中也包含「 時間」。
Thumbnail
2024/11/24
每當我探索「 時間 」的所有相關議題時,我總是習慣從物理學研究的結果去思考哲學問題。學說有門派,能夠被廣泛接受的就成為我們的生活常識,而被踢館成功的,就會漸漸被人遺忘。隨著新世代的研究成果,我們得以從不同視角看見事物的本質,這當中也包含「 時間」。
Thumbnail
2024/10/26
將這些問題和解決方案之間的緊張關係用「毀滅之馬」和「希望之馬」的競賽來譬喻,兩隻馬一直加速奔中,哪一隻搶先則成為......
Thumbnail
2024/10/26
將這些問題和解決方案之間的緊張關係用「毀滅之馬」和「希望之馬」的競賽來譬喻,兩隻馬一直加速奔中,哪一隻搶先則成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出版社:人民東方出版社(東方社) 作者:(美)邁克爾‧赫德森 出版日期:2023.09 isbn:978-7-5207-3311-3   這本書在說什麼: 在說這本書說什麼,我先說說作者的背景吧! 邁克爾是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在紐約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博士被華爾街聘為先計經濟學
Thumbnail
出版社:人民東方出版社(東方社) 作者:(美)邁克爾‧赫德森 出版日期:2023.09 isbn:978-7-5207-3311-3   這本書在說什麼: 在說這本書說什麼,我先說說作者的背景吧! 邁克爾是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在紐約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博士被華爾街聘為先計經濟學
Thumbnail
......在床上接到老闆打來的電話,也許令人驚慌失措,但只要有過經驗的人,必然會從容以對。......
Thumbnail
......在床上接到老闆打來的電話,也許令人驚慌失措,但只要有過經驗的人,必然會從容以對。......
Thumbnail
因爲美聯儲的存在,今天的美國實際上有兩個政府。一個是臺面上由民衆選出來的;另一個則是不受監管、隱藏在美聯儲系統之内的影子政府。隨著這兩年川普及保守勢力的不斷發聲,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影子政府,它也被稱爲——深層政府(Deep State)。 第一個提出上述觀點的人,是於 1963 - 1975 年擔
Thumbnail
因爲美聯儲的存在,今天的美國實際上有兩個政府。一個是臺面上由民衆選出來的;另一個則是不受監管、隱藏在美聯儲系統之内的影子政府。隨著這兩年川普及保守勢力的不斷發聲,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影子政府,它也被稱爲——深層政府(Deep State)。 第一個提出上述觀點的人,是於 1963 - 1975 年擔
Thumbnail
*書名:富比士談通膨 *副標:在萬物齊漲的時代,你如何看對風向,穩穩佈局獲利 *作者:史帝夫·富比士,奈森·路易斯,伊莉莎白·艾姆斯 *翻譯:呂佩憶 *出版社:方言文化 這本書適合的人: 想了解通膨是什麼的人 對總經有研究的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通膨 看看別人怎麼對應通膨 4. 想了解通膨時代如何
Thumbnail
*書名:富比士談通膨 *副標:在萬物齊漲的時代,你如何看對風向,穩穩佈局獲利 *作者:史帝夫·富比士,奈森·路易斯,伊莉莎白·艾姆斯 *翻譯:呂佩憶 *出版社:方言文化 這本書適合的人: 想了解通膨是什麼的人 對總經有研究的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通膨 看看別人怎麼對應通膨 4. 想了解通膨時代如何
Thumbnail
阿福投資週報內容包括投資洞察、投資組合個股分析、買賣策略與對帳單、觀盤重點與投資計畫,透過方格子訂閱專題每週發佈,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阿福投資週報內容包括投資洞察、投資組合個股分析、買賣策略與對帳單、觀盤重點與投資計畫,透過方格子訂閱專題每週發佈,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本文主要在介紹查理蒙格對於經濟發展、通膨困境與股市震盪的看法,在現今股市劇烈震盪的時期,有投資前輩的經驗引路,相信能激發投資朋友自我思考,發展出自己適應股市的模式!
Thumbnail
本文主要在介紹查理蒙格對於經濟發展、通膨困境與股市震盪的看法,在現今股市劇烈震盪的時期,有投資前輩的經驗引路,相信能激發投資朋友自我思考,發展出自己適應股市的模式!
Thumbnail
#好書分享《通膨的恐懼》(Money From Nothing) 你對通膨感到恐懼嗎?物價一直上漲,股市大跌正因為美國打通膨而帶來影響,是時候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這本書於9/7號上市,原文書於2020年9月出版,剛好是QE剛開啟不久的階段,而現在全球正在遭受通膨的壓力而帶來的連鎖反應。 #本書作者
Thumbnail
#好書分享《通膨的恐懼》(Money From Nothing) 你對通膨感到恐懼嗎?物價一直上漲,股市大跌正因為美國打通膨而帶來影響,是時候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這本書於9/7號上市,原文書於2020年9月出版,剛好是QE剛開啟不久的階段,而現在全球正在遭受通膨的壓力而帶來的連鎖反應。 #本書作者
Thumbnail
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小觀念大改變,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小觀念大改變,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富爸爸,菁英的大騙局』圍繞在貨幣、財富教育、資產膨脹三項,同時文末我會告訴大家我對於投資黃金和當代財商教育的心得,你也可以收獲到我對於作者,所撰寫的富爸爸系列書籍的閱讀邏輯。
Thumbnail
『富爸爸,菁英的大騙局』圍繞在貨幣、財富教育、資產膨脹三項,同時文末我會告訴大家我對於投資黃金和當代財商教育的心得,你也可以收獲到我對於作者,所撰寫的富爸爸系列書籍的閱讀邏輯。
Thumbnail
前言: 改變的起點, 不確定從哪一天開始的旅程
Thumbnail
前言: 改變的起點, 不確定從哪一天開始的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