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一個去年就想造訪,但被陽光毒辣嚇跑的地點。
百年前台灣,瘴癘寄生蟲橫行、水利設施不通,當時的政府在南台灣興建這自來水廠是宣告新時代的巨作。依照館內介紹,這個遠在台南偏遠處的水利設施,在市中心的林百貨也受惠,享受著打開水龍頭就有水的便利,【自來水】之名,其來有自。一旦乾淨的水取用方便,衛生條件立即提升,瘴癘寄生蟲病當然減少,這政策的推行總是環環相扣,見樹又見林。1896年,台灣的日治時代正式開始,這年當時總督府開始建設水利設施,濱野彌四郎跟著來台,應該是將青春付諸於這塊土地,完成台灣北中南水道計畫。
扭轉水龍頭就有乾淨水嘩啦啦流下,是多麼神奇且奢侈的事。記憶所及,民國75年之前,番路並無自來水的可用,即使奶奶的老家被徵用成仁義潭水庫,但居住在旁的我們依舊是抽用著井水,一口井供應著好幾個大家庭使用,大家得節制用水,地下水的補充不見得都來的即時。甚而媽媽與一些鄰居阿姆到小溪旁洗衣,偶爾有水蛇嚇著大家,或者是我蹲在石旁觀察那水黽水上飄。
疫情三年,因孩子在中正大學借了一套主題日本明治維新的漫畫,我慢慢對於一個世紀半的日本政局發展有了認識,以往教科書短短的幾句維新哪能把那個春天萌芽的朝氣表達萬一?維新想向上的蓬勃力量,影響了台灣直至今日。濱野彌四郎,當年來台時也只有30歲,他帶出來的後輩八田與一,更設計了嘉南大圳。然而回想2019在訪日本時,我的感受是日本彌漫一種很沉暮的氛圍,當時有個很怪念頭跳出:
日本需要打掉重練,需要經歷一場戰爭。
沒想到台灣近來的危機升級,間接地刺激日本人,或許我那很奇怪的念頭可能成真。反觀台灣社會,總有一群愛說著一代不如一代、緬懷大江大海陳腐語言的人,自己高高在上的批判他人,卻故意忽略有志年輕人努力開創新局的勇氣與決心。或許台海危機也是台灣的轉機,藉此刺激你我努力開創新局,擺脫那些陳腐的失敗主義。
嘉義民權東路有個日治時期建造的水錶室,如今依舊很華麗地蹲踞在人行道旁。民權東路底的自來水廠,毫無特色與隱私建築,在那水錶室前簡直是廢墟,更遑論山上的水道博物館前。
後記:改編自早先在新聞台的紀錄https://mypaper.pchome.com.tw/hare/post/138132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