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英文單字 "take",一起來讀亞馬遜的股東信~

如何善用英文單字 "take",一起來讀亞馬遜的股東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背新單字其實很累,而且就算好不容易把單字背起來,到真的用得出來還是有一段距離,所以有個相對不那麼累的方法就是站在你原本就會的單字上出發,把你本來就會的字盡可能用到不同情境裡

讀過亞馬遜2020年的股東信,我覺得裡面有個很好的例子是它怎麼重複使用 "take" 這個單字到不同情境裡,分享如下:

"take" 加上一段時間,表示花費這段時間

"take" 加上一段時間,表示花費這段時間

先學基本用法

亞馬遜的股東信裡面有提到一個消費者數據:

🎈The typical physical store trip takes about an hour
一般去實體店購物大概一趟要花一小時

這裡是用

👉 "take + 時間" 來表達「花多少時間」

多花一點力氣順便學延伸用法

然後我股東信讀到最後,發現 "take" 這個字又出現了,一樣是「花費」的意思,但是被用在另一個情境裡:

"take" 也可以連接這些名詞

"take" 也可以連接這些名詞

🎈 Things would take less energy if we were a little more normal.
如果我們願意更甘於平凡的話是會花比較少精力

這句話是用

👉 "take + energy" 來表達 "花多少精力"

所以現在就學到,原來 "take (花費)" 不只可以拿來描述 "花費時間 (time)",還可以用來描述 "花費精力 (energy)"

再舉一個延伸應用例子

亞馬遜股東信裡面有提到想要走出不同的路需要花費很多功夫,所以 "take (花費)" 又出現了,那句話就是:

🎈 How much work does it take to maintain your distinctiveness?
花多少功夫才能維持你的獨特性?

這句話是用

👉 "take + work" 來表達 "花多少功夫"

所以說~

以後只要想要描述甚麼事情需要耗費你的 "時間 (time),精力 (energy),功夫 (work)"

這時候你就趕快把 "take (花費)" 搬出來放在這些單字的面前就可以講出來囉!

我來照樣造句

🔑 It took me 2 hours to read Amazon's 2020 letter to shareholders.
我花了兩小時讀亞馬遜2020年的股東信

🔑 It takes much energy to find patterns in language
找出語言的使用規則需要花很多精力

🔑 It took some work to come up with a design for my post.
想我的教學圖卡怎麼設計需要花一些功夫

(最後三句好像在寫日記XDD)


🌏 歡迎免費訂閱我的七點半​學英文電子報:

我會在每周五早上七點半把整理好的文章精華、重點整理圖卡,還有延伸學習材料送到你的信箱。

電子報訂閱連結: 👉 https://astounding-producer-2828.ck.page
(訂閱完記得去你的信箱做二次確認才會真的訂閱成功~)

🌏 追蹤我的臉書看最新文章:👉 https://lihi2.cc/kmbXu

🌏 想看更多內容,歡迎你收聽/收看我的新節目理科生聊英文!

🎈 追蹤我的Youtube "凱茜女孩 Cathy Girl"
👉 https://www.youtube.com/@cathygirl2763

🎈 訂閱我的 Podcast "理科生聊英文"
👉 ​https://lihi3.com/viRU7

avatar-img
凱茜女孩的沙龍
139會員
19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凱茜女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聽母語人士講話會有一種感覺是,他們總是可以順順講出比較長、意思很豐富的句子,會覺的自己很難一時間湊出那樣的東西 其實想要講出意思比較複雜的句子要從簡單的句子出發,在原本的架構上慢慢擴充新材料,就可以越講越複雜了~
我看過美國Youtuber Vanessa跟她先生聊天的影片 發現他們用了很多 “go + 介係詞” 的組合來表達不同意思 即使發音簡單,這類 “簡單動詞 + 介係詞” 的搭配沒有像想像中容易用出來 很多時候英文意思跟中文沒有那麼直接對應 所以需要情境跟例句比較容易體會怎麼用
有學生跟我分享他在公司做英文簡報時經常花很多時間想要怎麼修飾簡報的英文文字,順便分享了幾張他的簡報給我看,然後我看到簡報上的英文忍不住手癢幫忙改一下 我想說這個學生會遇到的問題應該大家都會遇到吧! 所以藉由這個例子分享讓簡報英文表達更加一目了然的方法~
我在Youtube看過一段好珍貴的影片喔!內容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年輕的時候跟他的團隊開會討論產品開發的進度跟銷售流程,然後我發現這段對話內容剛好很適合拿來學助動詞要怎麼用在工作情境裡~
曾經聽過哈佛商業評論的Podcast (Dear HBR),裡面有個觀眾寫信給主持人說他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因為遇到怎樣怎樣的問題,主持人讀完信後就歸納這個觀眾抱怨的問題重點是甚麼 我覺得主持人歸納觀眾講話用的英文句型超級實用耶~精簡又清楚! 拿來報告或開會時歸納重點很方便~
之前有學生要寫信給廠商,想要用英文表達: 這個問題已經在媒體和使用者手上開始 "發酵" 和 "渲染" 學生只是想單純描述 "這個問題在擴散, 越來越多人看到了這個問題"..
聽母語人士講話會有一種感覺是,他們總是可以順順講出比較長、意思很豐富的句子,會覺的自己很難一時間湊出那樣的東西 其實想要講出意思比較複雜的句子要從簡單的句子出發,在原本的架構上慢慢擴充新材料,就可以越講越複雜了~
我看過美國Youtuber Vanessa跟她先生聊天的影片 發現他們用了很多 “go + 介係詞” 的組合來表達不同意思 即使發音簡單,這類 “簡單動詞 + 介係詞” 的搭配沒有像想像中容易用出來 很多時候英文意思跟中文沒有那麼直接對應 所以需要情境跟例句比較容易體會怎麼用
有學生跟我分享他在公司做英文簡報時經常花很多時間想要怎麼修飾簡報的英文文字,順便分享了幾張他的簡報給我看,然後我看到簡報上的英文忍不住手癢幫忙改一下 我想說這個學生會遇到的問題應該大家都會遇到吧! 所以藉由這個例子分享讓簡報英文表達更加一目了然的方法~
我在Youtube看過一段好珍貴的影片喔!內容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年輕的時候跟他的團隊開會討論產品開發的進度跟銷售流程,然後我發現這段對話內容剛好很適合拿來學助動詞要怎麼用在工作情境裡~
曾經聽過哈佛商業評論的Podcast (Dear HBR),裡面有個觀眾寫信給主持人說他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因為遇到怎樣怎樣的問題,主持人讀完信後就歸納這個觀眾抱怨的問題重點是甚麼 我覺得主持人歸納觀眾講話用的英文句型超級實用耶~精簡又清楚! 拿來報告或開會時歸納重點很方便~
之前有學生要寫信給廠商,想要用英文表達: 這個問題已經在媒體和使用者手上開始 "發酵" 和 "渲染" 學生只是想單純描述 "這個問題在擴散, 越來越多人看到了這個問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