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非農就業報告以及相關經濟數據 202309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嚴格來說,筆者對於上周五市場的反應是有點錯愕的,因此,遲遲無法對於上周五的數據有個反應,不過,如果暫時想不出來,就先靜一靜,等後續發酵。

 

簡單講,筆者的錯愕是對於利率市場的走法,非農公布後,利率先下跌,筆者認為很正常,但是後續10年期美債上揚了18 bps,筆者基本上就很錯愕。

 

先說說非農

其實,這次非農就業報告數據算是中規中矩。失業率上揚至3.8%,基本上直接猜應該就知道是勞動力人口的增加,因此,並不算是顯著的惡化。每周工作小時數小幅上揚至34.4小時(從34.3小時),每小時工資上揚至33.82USD(從33.74 USD),但是年增率從4.36%緩緩地下滑到4.28%,基本上都算平穩。並且都該算是市場喜歡的數據,金髮女孩(Goldilocks)。

 

不過,這邊還是得補充一下,就是本月對於之前的非農數據下修是真的有點大。本月除了繼續延續2023年以來月月就業數據下修的傳統之外,6月份還一口氣下修了104k (10.4萬人),使得6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口僅有105k (10.5萬人)。這有點碰觸到筆者心中的警鈴,使得筆者覺得後續得更警惕地去盯就業數據的變化。

 

怎麼說呢?

以美國的現況來看,每個月大概需要102-185k的非農就業人數可以使得失業率位在低位。(8月份是新增187k)而6月份這一下修,數據就到了105k,換句話說就是筆者計算過後維持失業率低檔的下緣。當然,一個月的數據不準,並且非農就業數據過往都以波動大著稱。但是,畢竟絕對數字已經開始趨向於該警戒的水位其實就該心生警惕。

raw-image

再談談ISM製造業指數

這是筆者的另一個困惑點。8月份的ISM製造業指數是有所改善,但是是否值得利率市場這麼大的波動?筆者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ISM製造業指數在第三季的改善,其實是可預期的,因為廠商到了需要補庫存的階段。如果各位讀者有興趣去看亞特蘭大Fed的GDPNow的預估第三季GDP年化季率有5.6%,算是非常強。但是其中有1.31%是跟補庫存有關,成色其實就有點退了。況且周五的ISM製造業指數基本上是靠產出跟就業支撐,新訂單跟存貨是惡化的,這種情況下的ISM製造業指數怎麼去推動利率,筆者基本上也有點困惑。

 

https://www.atlantafed.org/cqer/research/gdpnow

3Q23 美國GDP預估

3Q23 美國GDP預估

因此,合併周五晚上的兩個數據----非農以及ISM製造業指數,筆者其實對於利率的上揚是有困惑的。至於市場有很多其他看法,例如:中國政策?有可能,但是其實有些事情盤前就有耳聞,不該在發布數據後才開始動。油價?有可能,因為看起來油價是不受數據變化的一路上揚。企業發債9月大增?問題是,這應該是提前就知道的事情。至於,筆者為何那麼糾結?因為,往往你想不通的事情就是行情的主軸。筆者會認為利率是有可能已經見頂,其實從各種數據來看,其實這判斷有其合理性,但是,利率卻非常有韌性的上彈,恐怕是需要多方觀察這變化。

 

後面再補上兩個數據

PCE Inflation

7月份核心PCE數據0.22% MoM,如果維持這數據,到年底全年的Median Core PCE會落在3.38%。(如果要落在Fed的評估3.9%,未來幾個月需要有0.32% MoM)。換句話說,通膨的趨勢應該依舊是緩步放緩,或者是至少低於Fed原本的預估。9月份FOMC理論上應該要下修2023年通膨的預估。

 

PCE收入以及支出

這兩個數據基本上就很有意思。7月份的實質消費支出(real consumer spending)是上揚的,不過,實質可支配所得(real disposable income)增長居然放緩,並且持續低於趨勢線(trend line)。合併這兩者的預估,7月份的儲蓄率(saving rate)大概會落到3.5%,這水準是COVID前相對偏低的位置。因此,我們認為後續的消費增速應該會下滑去往收入增速靠攏。

 

因此,合併整個上周的所有數據,筆者還是得說,對於利率的走勢,充滿困惑。STAY TUNE~



分享投資上,滾雪球的方法,也分享投機路上,可能的十字路口。如同費茲傑拉德所說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仍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一起共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我們看了企業的利息負擔以及信用狀況,今天看看消費者的部分。 現在,美國消費者的消費信貸,信用卡貸款以及汽車貸款的違約率都已經回到pre-COVID(新冠前)。換句話說,現在美國消費者的狀況已經不是在絕對健康的狀況,並且已經惡化超過歷史平均。
央行升息的是藉由借貸成本來減少需求以求抑制經濟。之前比較多討論的是在民間消費部分,只是過往有超額儲蓄以及鎖定的低廉貸款利率所保護,因此,遲遲沒有看到民間消費的疲態,只是考驗,據推估慢慢要迫近了。   至於企業的部分,則是利率上揚除了對於資本開支計畫的影響之外,也會影響企業的成本,間接會影響就業,
建議可以自行看完英文版,寫的不錯。 筆者做中文的摘要。不過,結論的部分,筆者還是得說,第一,內容談的是相對長期因素,也會對整體市場產生深遠的長期影響,第二,這長期影響不僅僅只是對債券層面,也是對於其他風險性資產定價的挑戰。特別是期限溢價(term premium) 1.今年債券市場的下跌,主要的
今天介紹的另外一位名家,是余小波先生。與李蓓不同,余小波先生基本上並非以總經見長,並且,坦白說,其文字相對更加隱晦。但是,筆者在今年初得知余小波先生居然可以在2022年的陸股,完全滿倉的狀況下繳出6%的年報酬率(假如是真的),便認定其有過人之處,就來閱讀其寫的文章,覺得非常有意思。值此月即將要結束前
現在的中國就是美國的反向。美國是滿滿的財政刺激,中國是缺乏財政刺激。而後續,是否會接近反轉的臨界點,以及後續的演變,尚待觀察。   筆者最近一直被問到對於美國與中國的看法,筆者雖然在前面陸陸續續寫過,不過就在此做一個宏觀式說明,就不引用具體數據以及細節推論。   美國   坦白說,對於美
昨天我們看了企業的利息負擔以及信用狀況,今天看看消費者的部分。 現在,美國消費者的消費信貸,信用卡貸款以及汽車貸款的違約率都已經回到pre-COVID(新冠前)。換句話說,現在美國消費者的狀況已經不是在絕對健康的狀況,並且已經惡化超過歷史平均。
央行升息的是藉由借貸成本來減少需求以求抑制經濟。之前比較多討論的是在民間消費部分,只是過往有超額儲蓄以及鎖定的低廉貸款利率所保護,因此,遲遲沒有看到民間消費的疲態,只是考驗,據推估慢慢要迫近了。   至於企業的部分,則是利率上揚除了對於資本開支計畫的影響之外,也會影響企業的成本,間接會影響就業,
建議可以自行看完英文版,寫的不錯。 筆者做中文的摘要。不過,結論的部分,筆者還是得說,第一,內容談的是相對長期因素,也會對整體市場產生深遠的長期影響,第二,這長期影響不僅僅只是對債券層面,也是對於其他風險性資產定價的挑戰。特別是期限溢價(term premium) 1.今年債券市場的下跌,主要的
今天介紹的另外一位名家,是余小波先生。與李蓓不同,余小波先生基本上並非以總經見長,並且,坦白說,其文字相對更加隱晦。但是,筆者在今年初得知余小波先生居然可以在2022年的陸股,完全滿倉的狀況下繳出6%的年報酬率(假如是真的),便認定其有過人之處,就來閱讀其寫的文章,覺得非常有意思。值此月即將要結束前
現在的中國就是美國的反向。美國是滿滿的財政刺激,中國是缺乏財政刺激。而後續,是否會接近反轉的臨界點,以及後續的演變,尚待觀察。   筆者最近一直被問到對於美國與中國的看法,筆者雖然在前面陸陸續續寫過,不過就在此做一個宏觀式說明,就不引用具體數據以及細節推論。   美國   坦白說,對於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美國上週公佈的七月ISM製造業指數46.8連續四個月在景氣榮枯線50以下,並創下八個月來的新低,有衰退疑慮,背後原因為新訂單大幅減少,及僱傭指數下跌,對就業市場放緩來說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增加失業率大幅增加的壓力,.....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非農就業人數不錯 今天美國又公布了非農就業人數 讓我們來看一下數據走勢 市場預期18.5萬人《參考資料》,然而實際數字卻遠高於此,來到27.2萬人。 消息甫一公布,公債殖利率馬上噴高,如下圖: 換言之,就是債券價格下跌。 債券殖利率何時下跌呢?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債券價格究竟什麼時候上
Thumbnail
美國公布 4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報 17.5 萬人,低於市場預期 24.0 萬人,前值則上修至 1.2 萬人至 31.5 萬人,同時失業率自 3.8% 上升至 3.9%,勞動力市場持續指向再平衡 (re-balanced),在這樣的勞動力市場趨勢下,似乎 7 月份的聯準會 (Fed) 會議就可能為
Thumbnail
美國公布 3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就業報 30.3 萬人,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失業率降低至 3.8%,另外,勞動參與率自 62.5% 上升至 62.7%,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增加,與此同時,美國新增就業仍舊強勁,這繼續指向勞動力市場再平衡 (re-balanced) 的趨勢不變,總經延續「好消息就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美國上週公佈的七月ISM製造業指數46.8連續四個月在景氣榮枯線50以下,並創下八個月來的新低,有衰退疑慮,背後原因為新訂單大幅減少,及僱傭指數下跌,對就業市場放緩來說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增加失業率大幅增加的壓力,.....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非農就業人數不錯 今天美國又公布了非農就業人數 讓我們來看一下數據走勢 市場預期18.5萬人《參考資料》,然而實際數字卻遠高於此,來到27.2萬人。 消息甫一公布,公債殖利率馬上噴高,如下圖: 換言之,就是債券價格下跌。 債券殖利率何時下跌呢?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債券價格究竟什麼時候上
Thumbnail
美國公布 4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報 17.5 萬人,低於市場預期 24.0 萬人,前值則上修至 1.2 萬人至 31.5 萬人,同時失業率自 3.8% 上升至 3.9%,勞動力市場持續指向再平衡 (re-balanced),在這樣的勞動力市場趨勢下,似乎 7 月份的聯準會 (Fed) 會議就可能為
Thumbnail
美國公布 3 月非農報告,新增非農就業報 30.3 萬人,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失業率降低至 3.8%,另外,勞動參與率自 62.5% 上升至 62.7%,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增加,與此同時,美國新增就業仍舊強勁,這繼續指向勞動力市場再平衡 (re-balanced) 的趨勢不變,總經延續「好消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