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從媽媽住進安養院,再也沒有娘家可以回,以前不管心情好或不好,可以隨時回去,即使人在外地也可以電話聯絡,說不出思念的話語,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顧左右而言他也能消心頭的思念。

娘家還是在那裡,但對我已經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只有假日哥哥姊姊們帶媽媽回家時,我回去探望她,那時的娘家才有作用,我終於可以體會到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但安養院怎麼會是家呢?媽媽前幾天確診,應該是待在安養院的房間裡隔離吧!

轉念一想,媽媽在安養院有人專責照護,有年紀相仿的老人家作伴,雖然媽媽一心想回家住,但現實環境就是不允許,想當初我在內心抗爭了很久很久,才願意接受媽媽必須住進安養院的事實。我想,哥哥姊姊們也是必須向現實妥協,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媽媽32歲守寡,拉拔四個小孩長大成人,單親家庭長大的我們是辛苦自愛的,我們沒有自我放逐,每個都兢兢業業的在事業家庭上奮鬥著,從小沒有爸爸的我們,每個人都相當有志氣,這點可能讓媽媽稍感欣慰。

今日身體不適,突然好想媽媽,但想想自己也兒女成群,年紀也不小了,該是理性成熟的面對現實,媽媽,願您在安養院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我除了偶爾失心瘋抓狂之外,其餘時間都很正常且努力的過活。我們大家都要認真的過著每一天,踏實的生活~

avatar-img
4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宜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同理心的學習,第一時間不要妄加論斷 週五晚上的通識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是有關森林小學的疑問,我內心直覺認為老師在評估,或許這會是他的小孩日後入學的選擇之一。 我以我在教育現場的真實例子稍作分享,當初宜蘭有名的森林小學,那時只有成立國小階段學制,國中必須回體制內就讀,有個醫生的小孩,就是就讀這所森林
人生第一桶金、第二桶金,談財富的累積 我人生第一桶金來自房地產,第二桶金也是靠不動產。這不是有意投資,這真的只是因緣際會,也讓我體會到很多靠房地產致富的人,身邊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關於理財,我算是起步很晚的人,但若擁有了清楚的「財務管理」觀念,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在公務機關跟學校服務了26年多,
上週一走路前往位在藝文特區的桃園圖書館新總館,結果試營運期間的每個週一都休館,轉而至附近的埔子分館借書,當我漫無目的的逛書架上的書,總會有一些驚奇,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想看的書,原來心中有大量平時積累的疑問,一開始先被書名吸引,翻開內頁到決定借的當下,總是因為這本書可以解答我的疑問,這算是淺
30年前剛成為公務員的我,一心想著50歲年資滿25年可以退休,當時還是75制,50+25=75,但上班沒幾年後改成85制,心裡盤算著那就是55歲,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年金改革後就成了95制,我的年紀年資有在過渡期內,所以原本的計畫是60歲退休,當然是採取月退俸的方式,雖然年改後退休俸減少很多,但足以應
上週六是補班日,中午時分我坐在中醫診所候診區等領藥,劉醫師說我脈象有點氣虛,告知醫生我前陣子盲腸炎手術及感染,醫生說是整個過程從發病、手術、感染的壓力,讓自律神經不穩,我也直接跟醫生說我的情緒有點過度緊張📷。 看完診等領藥,坐在我身邊有一組病患三人,她們詢問我一些就醫問題,譬如何時開始來看診,醫術
大家都說盲腸炎是小手術,應該連醫生都這樣認為吧!但這樣看似平常的小手術,卻因為一時大意疏忽,我的傷口就感染了,拖了將近一個月還沒痊癒,整個過程實在值得紀錄下來。 去年的耶誕節,說得好像很遙遠,其實就是23天前的事,那個大家歡樂齊聚一堂的夜裡,我卻是在寒風中拼命跑廁所,一個晚上嘔吐多次,右下腹疼痛,伴
同理心的學習,第一時間不要妄加論斷 週五晚上的通識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是有關森林小學的疑問,我內心直覺認為老師在評估,或許這會是他的小孩日後入學的選擇之一。 我以我在教育現場的真實例子稍作分享,當初宜蘭有名的森林小學,那時只有成立國小階段學制,國中必須回體制內就讀,有個醫生的小孩,就是就讀這所森林
人生第一桶金、第二桶金,談財富的累積 我人生第一桶金來自房地產,第二桶金也是靠不動產。這不是有意投資,這真的只是因緣際會,也讓我體會到很多靠房地產致富的人,身邊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關於理財,我算是起步很晚的人,但若擁有了清楚的「財務管理」觀念,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在公務機關跟學校服務了26年多,
上週一走路前往位在藝文特區的桃園圖書館新總館,結果試營運期間的每個週一都休館,轉而至附近的埔子分館借書,當我漫無目的的逛書架上的書,總會有一些驚奇,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想看的書,原來心中有大量平時積累的疑問,一開始先被書名吸引,翻開內頁到決定借的當下,總是因為這本書可以解答我的疑問,這算是淺
30年前剛成為公務員的我,一心想著50歲年資滿25年可以退休,當時還是75制,50+25=75,但上班沒幾年後改成85制,心裡盤算著那就是55歲,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年金改革後就成了95制,我的年紀年資有在過渡期內,所以原本的計畫是60歲退休,當然是採取月退俸的方式,雖然年改後退休俸減少很多,但足以應
上週六是補班日,中午時分我坐在中醫診所候診區等領藥,劉醫師說我脈象有點氣虛,告知醫生我前陣子盲腸炎手術及感染,醫生說是整個過程從發病、手術、感染的壓力,讓自律神經不穩,我也直接跟醫生說我的情緒有點過度緊張📷。 看完診等領藥,坐在我身邊有一組病患三人,她們詢問我一些就醫問題,譬如何時開始來看診,醫術
大家都說盲腸炎是小手術,應該連醫生都這樣認為吧!但這樣看似平常的小手術,卻因為一時大意疏忽,我的傷口就感染了,拖了將近一個月還沒痊癒,整個過程實在值得紀錄下來。 去年的耶誕節,說得好像很遙遠,其實就是23天前的事,那個大家歡樂齊聚一堂的夜裡,我卻是在寒風中拼命跑廁所,一個晚上嘔吐多次,右下腹疼痛,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想回家害怕回家…… 自從我跟媽媽說: 我每個禮拜回去陪他一天, 陪他一個晚上。 這個轉折,這個拉鋸。 媽媽拒絕了❌ 我懂我懂我真的能懂…… 去年我還不懂, 經過了媽媽去小弟家住一段時間又回來,我終於懂了😉 我無法,怎麼告知?無法怎麼告訴人家, 更無法怎麼說? 這中間似
我多希望,我能夠住在家裡。 當我憶起兒時,僅有恐懼佔滿回憶,母親的不穩定、暴怒,隨時牽涉著我的生命安全。
Thumbnail
外婆晚年身體過於孱弱以致於行動無法自如,不得不請外傭到家中照顧,又因外傭無法適應外婆的諸多要求,做不了幾天就另謀出路。之後又找了幾個來照顧,也是一樣的結果,不得已,只好讓外婆入住安養院,舅舅每天下班去陪伴,若有需要,也會在安養院過夜,陪伴外婆。高齡社會,又病又老的老人需要家人的照顧,家人礙於工作無法
Thumbnail
「回歸故鄉」也許那是許多人所認定的退休後的生活,在那美好、寧靜而緩慢的生活裡,輕鬆愜意地度過不同於前半輩子戮力於工作、家庭的樣貌。然而,如果沒有那樣的故鄉呢?那麼人生又該何去何從,是在既有的生活步調裡學習調整與改變,進而重新找著新生活的可能,抑或者茫茫然地在那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度過餘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姊姊的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我還是非常抗拒帶小孩回娘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想回家害怕回家…… 自從我跟媽媽說: 我每個禮拜回去陪他一天, 陪他一個晚上。 這個轉折,這個拉鋸。 媽媽拒絕了❌ 我懂我懂我真的能懂…… 去年我還不懂, 經過了媽媽去小弟家住一段時間又回來,我終於懂了😉 我無法,怎麼告知?無法怎麼告訴人家, 更無法怎麼說? 這中間似
我多希望,我能夠住在家裡。 當我憶起兒時,僅有恐懼佔滿回憶,母親的不穩定、暴怒,隨時牽涉著我的生命安全。
Thumbnail
外婆晚年身體過於孱弱以致於行動無法自如,不得不請外傭到家中照顧,又因外傭無法適應外婆的諸多要求,做不了幾天就另謀出路。之後又找了幾個來照顧,也是一樣的結果,不得已,只好讓外婆入住安養院,舅舅每天下班去陪伴,若有需要,也會在安養院過夜,陪伴外婆。高齡社會,又病又老的老人需要家人的照顧,家人礙於工作無法
Thumbnail
「回歸故鄉」也許那是許多人所認定的退休後的生活,在那美好、寧靜而緩慢的生活裡,輕鬆愜意地度過不同於前半輩子戮力於工作、家庭的樣貌。然而,如果沒有那樣的故鄉呢?那麼人生又該何去何從,是在既有的生活步調裡學習調整與改變,進而重新找著新生活的可能,抑或者茫茫然地在那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度過餘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姊姊的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我還是非常抗拒帶小孩回娘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