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真實的大學生活

不太真實的大學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去行經台北看見101,多半有種真實來到台北的感覺,而搬進宿舍的那天,我訝異的發現自己能夠很清楚的看見101大樓,但過了這麼多天,經歷了新生營、開學跟各種系上活動,我卻還是感到不太真實,對自己大學生的身分感到不真實,對於18歲感到不真實,迷惘的感覺讓我突然好想念暑假在掀海風忙到不行、不斷更新自己的那種步調,就好像只要忙起來我就能解決一切一樣。

從窗戶外看見的101大樓

從窗戶外看見的101大樓

  前幾天去面試了一間火鍋店,很迅速地加入了群組,一切順利地讓我有種不安的感覺隱隱作響,第一次在餐飲業打工,讓我多少有些擔憂,自己是否能勝任?是否能拿捏好工作與學習的比例,一切的不確定性讓我感到煩躁。

  這陣子的我更喜歡一個人,應該說,更安於跟一個我已經相處18年的人格待在一個空間,任何的社交對我來說就像是在耗損我的活力,過後的疲倦感、無法融入的排斥感,種種讓我懷疑自己加入這間學校的初衷,但看著學長姊,好像自己也在不斷自我催眠沒事的。

  對我而言,房間是我最自在的地方,一直以來都是個很羞於表達自己想法的人,所以我習慣自己待在房間,花上一下午來聽歌、睡覺與整理,這對我而言是種自我心靈上的交流,自己的空間也讓我更舒服許多,搬來台北後,新的室友、新的環境跟新的房間,似乎又是一次的磨合,希望自己能更快適應這裡的生活。

avatar-img
張一的沙龍
5會員
19內容數
高三畢業後,我在網路上查到關於掀海風招募實習生的資訊,向組織投出了自己人生第一份履歷,這個專題除了記錄我在實習過程的發現與感想外,也想分享自己是如何發現這樣的活動,並且抱著熱情參與了,從卓蘭到苑裡,騎車大概50分鐘,即使這樣,我也願意到這個地方、這個組織實習的原因,相信看完文章,你也一定能理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歷經人生的一大轉變,還有些不習慣自己目前的狀態跟環境,有一陣子都忙於課業、工作而無心書寫自己的生活紀錄,趁著現在大概了解學校的模式與平衡自己生活,來恢復自己以往在這個帳號裡記錄自己心情的習慣。 因為最近開始學攝影,似乎可以有很多封面照,而我主要在Instagram分享我的攝影作品,這裡會比
  大學必修學分:學業、愛情、社團,似乎已在大一新生的心中達成一個共識,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成為這些學分的奴隸,但為什麼我們要進入大學呢?是為了這些嗎?還是為了有個好學歷,再找份好工作?   跟一般人不同的是,高三畢業那年,因為家庭環境、經濟等因素,我的未來選擇道路,比別人多了一樣是休學賺錢,雖然不至
這次活動我擔任小組長帶著孩子討論兒童參與式預算的提案,過程看見許多孩子將自己的想法轉譯成提案呈現出來,其實覺得蠻有意義的,能夠直接地從孩子角度去看這筆預算的規畫,並且擔任中間的溝通橋樑,整個過程感受到團隊為一個目標去進行規劃與行動的熱情,也對如何與孩子相處有很多新的了解。
  最近歷經人生的一大轉變,還有些不習慣自己目前的狀態跟環境,有一陣子都忙於課業、工作而無心書寫自己的生活紀錄,趁著現在大概了解學校的模式與平衡自己生活,來恢復自己以往在這個帳號裡記錄自己心情的習慣。 因為最近開始學攝影,似乎可以有很多封面照,而我主要在Instagram分享我的攝影作品,這裡會比
  大學必修學分:學業、愛情、社團,似乎已在大一新生的心中達成一個共識,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成為這些學分的奴隸,但為什麼我們要進入大學呢?是為了這些嗎?還是為了有個好學歷,再找份好工作?   跟一般人不同的是,高三畢業那年,因為家庭環境、經濟等因素,我的未來選擇道路,比別人多了一樣是休學賺錢,雖然不至
這次活動我擔任小組長帶著孩子討論兒童參與式預算的提案,過程看見許多孩子將自己的想法轉譯成提案呈現出來,其實覺得蠻有意義的,能夠直接地從孩子角度去看這筆預算的規畫,並且擔任中間的溝通橋樑,整個過程感受到團隊為一個目標去進行規劃與行動的熱情,也對如何與孩子相處有很多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