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男籃世界盃仍在火熱進行中,許多球隊的征途卻已告一段落,雖然比賽是在亞洲的菲律賓、印尼及日本進行,但亞洲球隊卻繳出了相當慘澹的成績,第一階段小組賽,菲律賓、中國、約旦、伊朗和黎巴嫩全都苦吞下三連敗,全亞洲唯一的勝利是由日本從芬蘭手中奪下。

圖片來源:NHK
你沒聽錯,日本戰勝了有NBA球星馬卡南(Lauri Markkanen)領軍的歐洲勁旅芬蘭!
亞洲第一的日本男籃
加計第二階段的小組排名賽成績後,整個亞洲仍以日本最優,最終,日本在全部32支隊伍中名列第19名,亞洲各隊詳細成績如下
日本:第19名,3勝2敗,得失分-10。
黎巴嫩:第23名,2勝3敗,得失分-82。
菲律賓:第24名,1勝4敗,得失分-21。
中國:第29名,1勝4敗,得失分-94。
伊朗:第31名,0勝5敗,得失分-98。
約旦:第32名,0勝5敗,得失分-106。
讓我們回頭看看2009年在天津舉辦的亞洲盃吧(當時還稱作亞錦賽),最終榮獲冠軍的是伊朗,亞軍是中國,約旦拿下第3名,黎巴嫩第4名,菲律賓第8名。
對了!當年中華隊在曾文鼎、林志傑等所謂的黃金世代率領下,搶下第5名佳績,而日本呢?僅在全部16隊中排名第10,用「弱旅」來形容也不為過。
沒想到短短約10年過去,形勢已經全然不同,誰能想到,昔日亞洲籃球霸主中國及伊朗,竟會淪落到日本身後,甚至連要見到車尾燈都有點勉強。

難堪的中國男籃(圖片來源:TVBS)
回到這次的世界盃。
戰績出色之要因
從比賽內容來,我不認為日本已經發揮出百分之百的實力,防守老被開後門,空檔投籃把握度也不算太好,失誤偏多等問題顯然都還是存在,那為何還能拿下亞洲球隊最佳成績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鬥志與求勝慾望
毫無疑問,這是日本本次表現出色的最大原因,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種無法量化的虛幻東西,對勝負影響極其有限,但其實在關鍵時刻,多一次飛身救球、多一次捨身阻擋,都可能是扭轉場上氣氛的關鍵;無論是第一階段小組賽面對德國、芬蘭、澳洲,或是第二階段排名賽面對委內瑞拉、維德角,日本球員都展現出打死不退的奮戰精神,即使已落後15分、20分,仍瘋狂爭搶、拼死救球,不知道比數的人,還以為雙方正在打一場互有領先的拉鋸戰!
由於先天條件較不足,日本選手在很多運動項目都處於劣勢,但可能是先天民族性影響,也可能是受運動動漫感染,他們總能秉持一股傻勁向前衝,打從心底相信沒有「不可能」這回事,這點真的很值得擅長計較利害得失的台灣學習。
2.河村勇輝的出色發揮
首先,筆者要為自己在世界盃前瞻文中,質疑河村的穩定性深深一鞠躬致歉!這位年僅22歲的年輕控球後衛,在世界盃舞台上,證明自己的日本職業籃球聯賽MVP獎項乃貨真價實,除了與芬蘭一戰最末節,他幾乎憑一己之力扭轉比賽勝負,面對各國優秀後衛的壓迫防守,河村場均可拿下13.6分,送出7.6次助攻,成功扮演攻勢發動機角色,且場均2.8次失誤、助攻失誤比達2.7的數據,在這種短期盃賽中已屬相當出色,另外兩分球命中率51.7%、三分球命中率36%,也都在水準之上,從最後2戰取代富樫勇樹成為先發來看,只要總教練霍瓦斯繼續執掌日本男籃兵符,河村應該會穩坐日本的不動先發。
3.霍金森(Joshua Hawkinson)的籃板球
由於八村壘缺陣,這次日本平均身高僅192.1公分,是所有參賽球隊中最矮,超過200公分的長人也只有霍金森(208公分)、渡邊雄太(206公分)、川真田紘也(204公分)和井上宗一郎(201公分)四人,其中渡邊本就不是在禁區打滾的類型,川真田在為數不多的上場時間中,顯然無法跟上比賽的攻守節奏,而井上根本不在總教練霍瓦斯的主要輪替陣容,換言之,禁區等於全部交給霍金森一個人負責,他也不負球隊期望,以誇張的73.5%兩分球命中率繳出場均21分的表現,同時徹底鞏固攻、守兩端的籃板球,場均10.8籃板,其中含3個進攻籃板,讓台灣、南韓、中國等急需歸化外援的球隊看得好生羨慕。
平心而論,霍金森並不屬於那種個人攻防能力特強的類型,進攻沒有太多單打腳步,單防能力也非頂尖,但卻是極優秀的團隊作戰成員,協防積極、掩護確實、肯拼肯搶、關鍵時刻還絕不放棄,非常適合總教練霍瓦斯的系統,相信未來有相當高機率在日本國家隊繼續看見他的身影。

支撐日本禁區的大黑柱-Joshua Hawkinson(圖片來源:集英社)
4.預期以上的三分球
在總教練霍瓦斯接手前,日本男籃從來就不是以三分球見長的球隊,但這次世界盃,霍瓦斯徹底變革,沿襲他執掌日本女籃時的球風,包含禁區的霍金森在內,要求所有輪替上場的球員必須在三分線上積極出手,綜觀5場比賽下來,除了首戰德國只投進6顆三分球,其他每場都能投進超過10顆三分球,雖然31.5%的命中率並不算太漂亮,但靠著提高三分線出手比重,仍有效造成對手傷害,且關鍵時刻出手毫不手軟,有時更成為影響勝負的重要關鍵。
5.主場加持
最後是場外的因素,這次日本的比賽全數於沖繩體育館(沖縄アリーナ)進行,除了省去遠赴國外舟車勞頓的辛苦,集訓階段已在此地進行部分訓練,也相較其他各隊更加熟悉場地外,另外所有賽事皆安排在晚間時段,則有助球員更易調整身體狀況,進入比賽節奏,當然,每場近萬球迷瘋狂應援,對場上球員更是一劑強心針。
有待強化之缺點
雖然成功闖進明年的巴黎奧運,但日本一點也不能掉以輕心,比起較不受NBA球員重視的世界盃,奧運賽事絕對更難應付,尤其是這次世界盃所暴露出的缺點,若不能設法改善,屆時恐又將面臨一勝難求的困境。
1.缺乏有效進攻方式
日本最主要的進攻模式,係透過外圍快速導球或球員不斷切傳,創造外圍投射機會,但這次世界盃,很常看到進攻時,球始終在三分線外傳了又傳,傳了又傳,卻導不出任何空檔,而切入部分,除了河村能有效在撕裂對方防線後,將球傳到空檔球員身上,隊長富樫幾乎不敢往禁區走,比江島慎和馬場雄大也能切,但前者多半只能自己出手,後者則多數以投籃不進或失誤作結,對攻勢串聯幫助有限,這讓球隊很容易陷入進攻困境,最後一場面對維德角的比賽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打完前三節大幅領先18分的情況下,最後一節,日本竟直到終場前50秒才投進第一個運動戰進球,以致比賽一度緊張,差點就遭到大逆轉。
研擬出更多元、更有效率的進攻方式,絕對是日本的首要課題。
2.高度不足
這點在短時間是最難改變的,前面提過,日本平均身高是所有參賽球隊中最矮的,這次的主要輪替中,甚至只有霍金森是專門的禁區球員,還好他不像美國的傑克森(Jared Jackson Jr.)是超易犯規體質,留在場上的時間還算足夠,但考量未來將面對更強的禁區威脅,霍金森也有不幸受傷的可能性,尋求第二禁區球員是日本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八村壘回歸日本國家隊名單,應該是這問題的最佳解方吧!

與洛杉磯湖人完成續約的八村壘(圖片來源:ETtoday)
3.可用之兵太少
這麼說或許很殘酷,但這次比賽打下來,明顯可以看出部分日本球員在世界盃這個等級,是幾乎完全沒有功能的,像是上季拿到日本職業聯賽最佳五人和最佳防守五人的原修太,前2戰擔綱先發,場均出賽超過10分鐘,5場比賽下來竟1分未得,要說他專司防守嘛,在防守端表現也平平,除了好幾次讓對手輕鬆開後門溜進禁區,187公分的高度也無法阻止對手直接在他面前投籃取分;另外還有吉井裕鷹,場均出賽超過20分鐘,卻只有2.2分進帳,當他和原同時待在場上時,進攻幾乎等同於三打五,當然,吉井和原一樣很拼命,196公分的高度也能稍微協助鞏固籃板球,而他確實也有幾個出色的拼搶,但在球隊整體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這樣的個人貢獻度是絕對不足的。
日本職業聯賽還有許多出色的球員,並未進入這次世界盃的12人名單中,找到更多能在高強度之國際賽場上正常發揮的球員,應非不可能的任務。
結語
平心而論,雖已取得亞洲球隊最佳名次,但就比賽內容來說,明眼人應該都看得出,日本跟世界列強仍不在同個檔次上,距離奧運還有將近一年,期望日本能把握時間改善這次世界盃的不足,在奧運繳出更驚人的成績。
日本,加油!

圖片來源:金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