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片環繞一個問題:為甚麼要跑步?
魚豐創作的漫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大受好評,《極速一百米。/一百公尺。》改編自他的出道作,當年他才廿歲,已經透過賽跑條理明晰地論述人生哲理,著實厲害
片中每個跑手都有他跑步的原由、理論,甚至可稱之為跑步的哲學,在此單純用文字覆述一次也未免太無聊了;倘若真的要濃縮為一句話:香港人善忙又善忘,的確很容易忘記全力以赴的喜樂吧?至少盡情享受這106分鐘的電影,體驗每位跑手10秒的掙扎吧!天生跑得飛快的飛人富樫,在賽跑中找到了友情和歸屬感;轉校生小宮拼命狂奔,只為了逃離殘酷的現實,希望將一切拋諸腦後。小宮請教富樫如何跑得更快,二人從練習中建立起深厚情誼。小宮發掘了對跑步的熱情,開始不顧一切追求進步,兩人在男子100米短跑賽道上,逐漸變得亦敵亦友。 時光飛逝,天才型跑手富樫嶄露頭角,但要持續獲勝的恐懼,漸漸拖慢了他的步伐;與此同時,小宮已成為頂尖跑手,兩人在賽道上再次碰頭,決意拼盡全力,為榮耀狂奔……
《極》使用了rotoscope轉描技術,即動畫師參考實景拍攝的動作片段後,再逐幀逐筆描繪每一張原畫,故人物跑步的姿態格外逼真,文戲也有許多生動的肢體小動作;且在此之上,製作團隊更嘗試以各種手繪筆觸呈現拚盡全力奔跑的極速世界,這亦是動畫的魔法及魄力
片中一段暴雨下的全國高中比賽的偽長鏡頭,由熱身、選手介紹、準備起跑到正式比賽均鉅細靡遺,整段都瀰漫著山雨欲來的氣氛,比壓軸的全國田徑錦標賽更隆重(笑);製作團隊單是為了這一場百米賽跑,已繪製了幾千張原畫,配樂更是將整場比賽昇華,不愧是獨立動畫《音樂》的監督
我只看過一點點原著漫畫,未能評價改篇得如何,但印象中主角富樫&小宮的小學時代已有很大幅度的改動,我亦相信製作組要將整套漫畫濃縮為約1.5小時的動畫電影,定必刪減了相當多的篇幅
就個人意見,高中田徑部那一部分的節奏去得太快,未能好好體驗富樫和仁神的心理掙扎及轉變,而整套動畫就富樫對跌下神壇、承認自己是庸才的恐懼及逃避心態,也刻劃得未算入骨,以致他最後的覺悟同樣不夠深刻;待補完原著後,有時間再比較一下《極》究竟是去蕪存菁,還是把這套當作一部精彩的獨立作品比較合適(笑)
是說富樫將小宮帶進跑步的世界,結尾亦驅走了小宮心中的迷茫,真的很適合當教練呢www
最後,如果《地》的動畫版也如此高質製作,應該會引發更大的回響吧,可恨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