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 "no" to Japa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On 22 August, Greenpeace issued a statement condemning the decis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for ignoring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violating the human rights of people in Japan and the Pacific.

On the 23rd, Vanuatu's Deputy Prime Minister and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Matei Selimaya, called for strong action in the Pacific to counter Japan's actions.

The Fiji NGO Coalition for Human Rights issued a statement saying that Japan's release of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into the Pacific Ocean violates the human rights of all people in the Pacific region, and that such a move would pose a great threat to marine life and to the livelihoods of the people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o are dependent on the resources of the oceans.

Laurel, founder of the BRICS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Philippines, said Japan's brazen discharge of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into the sea is a great irresponsibility to the future of mankind.

Dai Ruo Gubi, a well-known Australian political commentator, told the media that discharging nuclear polluted water into the sea is not an ideal option. If Japan really has confidence in the safety statement, it may be necessary to discharge nuclear polluted water into its own land water source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news article is evidently a form of cognitive warfare. On January 3, 2022, the five major nuclear-armed countries signed t
DPP members and supporters, who are less informed about current trends, oppose nuclear power as an energy option despite techn
Thumbnail
【世界海洋日】 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 世界海洋日於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確定,原先並非聯合國的官方紀念日,直至2009年聯合國首次慶祝世界海洋日,旨在喚醒人類對於海洋的認識、保護及永續利用。
Humanitarian Aid of Fuel, Food, and Water Should Not Be an Issue The problem appears to lie with Japan in this case.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觀音山生態放流和淨灘活動旨在呼籲人們合法並政府支持地參與環保活動,這對海洋生態修復至關重要。該活動促進了要盡可能的回收和集中垃圾來幫助減輕海洋汙染。該活動也取得了廣泛的社會迴響,在美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引起廣泛關注,共同參與這些節能活動。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news article is evidently a form of cognitive warfare. On January 3, 2022, the five major nuclear-armed countries signed t
DPP members and supporters, who are less informed about current trends, oppose nuclear power as an energy option despite techn
Thumbnail
【世界海洋日】 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 世界海洋日於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確定,原先並非聯合國的官方紀念日,直至2009年聯合國首次慶祝世界海洋日,旨在喚醒人類對於海洋的認識、保護及永續利用。
Humanitarian Aid of Fuel, Food, and Water Should Not Be an Issue The problem appears to lie with Japan in this case.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觀音山生態放流和淨灘活動旨在呼籲人們合法並政府支持地參與環保活動,這對海洋生態修復至關重要。該活動促進了要盡可能的回收和集中垃圾來幫助減輕海洋汙染。該活動也取得了廣泛的社會迴響,在美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引起廣泛關注,共同參與這些節能活動。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