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核廢水進入海洋,賭上地球的命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3年9月


排放核廢水進入海洋,賭上地球的命運?

將130萬噸核廢水倒進入海洋,光是看到這件事已經心寒。

報道說已去除氚以外62個核素的多核素。而現時比較爭議的是氚(tritium)和碳14(Carbon-14),它們分別是氫和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兩者均難以從水中分離。而同時也常見於大自然,甚至是人體。含有氚的水可稱為氚水(tritiated water)。


報告指核廢水與一般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等更曾形容該國所稱的「處理水」可以飲用。

而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資深核能專家蕭恩·伯尼(Shaun Burnie)6月份又投稿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的英文《中國日報》說:「有機形態的氚,已被發現會在浮游植物中——即海洋食物鏈的基層——出現生物積聚的現象,令人憂慮。單是至今仍未有任何相關的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已是非常荒謬的事,反映或有人刻意低估氚在環境中的積累和潛在毒性。」


公告天下要把核廢水排放入大海,並取得人類的「安全」檢測與結果,這是真小人。

也有些國家偷偷排進大海的偽君子,兩者分別在於對海洋傷害的程度不同。

如同一人用大刀傷人,一人用小刀傷人。難道小刀就不痛嗎?

這是五十步笑百步。

又如吸煙與吸毒哪個傷害較大? 一定有人會說是吸毒吧,你看吸煙的人也有些很長命的。

那是歪理,主要看份量,你試試每日吸50支看看吧。


海洋不會理會你是什麽國藉、什麽種族、有心抑或無意,也不會對人類進行問責。

海洋只是默默接受,還孕育了整個地球的生命和環境,包括人類與他們的文明。


有人說:我們要「相信科學」,沒錯,我們要相信科學。

但百年物理學誔生至今,科學來到今時今日,開始停滯不前,有沒有想過,現今人類的科學與科技太落後呢?

我們無法更好處理核廢水,只是稀釋後一直儲放。現時儲存130萬噸時,才開始排入大海。若說沒有地方,令人難以信服,更加準確的說法是不要再浪費財力建造儲存槽與地空間罷了。


以人類現今的科技,真的能夠掌握核廢水中所有的有害物質嗎?當中有含我們不知道物或者反應後產生的物質嗎?我們不會知道。

核廢水對海洋中的哪些生物會造成傷害或者變異,以現今的知識又可以知道嗎?


我們對海洋也只是一知半解,還有多少種生物是我們也不知道,談何說對海洋影響甚少?

人類自工業革命年代便開始破壞自己懶以生存的地球,由工廠的廢氣排放,發明膠袋污染海洋,有毒汽油的排放,小型冰箱用的冷卻劑,不是傷害海洋便是大氣層。

幾十年後終於有人發現問題,這些問題才得以減少與使用其他物質取代。

人類總是很自信地發明新的科技和物品,很驕傲地相信自身的知識與科學,當環境被污染後才知覺,後知後覺。


有毒鉛汽油就是一個例子。


1920年 托馬斯·米基利 (Thomas Midgley, Jr.) 為了從低成本賺取高利潤發明加鉛汽油令汽車排放出四乙基鉛(Tetraethyllead) 有毒物質,令地表的含鉛量比海底高出80倍,大氣含鉛量也升至百倍,不僅毒害人類本身,還破壞臭氧層。

托馬斯當年也因此獲受尼克斯獎章,然而,四乙基鉛不僅令患鉛中毒的人急劇增多,也有工人因鉛中毒而患病和死亡。

直到 克萊爾·卡梅倫·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發現鉛工業是大氣和人體內的鉛含量急劇上升的原因,並努力使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於1973年宣佈將逐步使美國的含鉛汽油減少60%至65%。到1986年,事至66年後的美國停止這種汽油,全球在2021年才結束這種有毒的汽油。


若不是因為克萊爾不斷對比環境中的含鉛量,甚至遠赴大西洋和太平洋底採集沉積物樣本分析,堅持地尋找出問題的所在。堅決拒絶乙基公司的遊說,將真相公訴於世。


很難想像可能要百年任由鉛毒害人與環境,人們才會知道真相。


人類過度的自信所犯下錯誤,而且當沒有人發現的時候,或者自身根本沒有能力去發現錯誤時,當日已漸久這將無法再彌補。

海洋無分國界,不僅是一體化,與所有生物都息息相關,如果失去了海洋,一切生物都無法生存。


一旦海洋生態遭到改變,或者破壞,尤其在深海出現問題時,我們也無法得知,當我們知道時將是惡夢的開始。


正如暴風雨出現之前,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暴風雨來臨時想走也恐怕太遲了。


以人類現時的科技也只是在太空建立太空站,讓幾個人在上面駐守,但補充還是回到地球,想要建立太空殖民地,可以自給自足生活還是痴人說夢話。


倘若科技依然停滯不前,等到地球滅亡那天,人類也是同一命運。

如今,地球還未滅亡,人類便要豪賭一番,賭上地球的命運。若然安全便沒有事,否則就是自掘墳墓。


或許,如科幻電影所說。

人類最終滅絕了自己,還把其他生物和地球都拉來陪葬。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月。如水的沙龍
13會員
148內容數
電影、劇集的介紹以及影評和劇評。
2025/04/28
陽光,如何強勁之下也有陰影。 歡笑,多麽快樂之下也有悲傷。 再堅強,再獨立的你。 有時候, 也許, 也許, 你只是需要好好地哭一場。
Thumbnail
2025/04/28
陽光,如何強勁之下也有陰影。 歡笑,多麽快樂之下也有悲傷。 再堅強,再獨立的你。 有時候, 也許, 也許, 你只是需要好好地哭一場。
Thumbnail
2024/10/09
我們的愛 只是海鷗與魚相愛 只是一種 意外
Thumbnail
2024/10/09
我們的愛 只是海鷗與魚相愛 只是一種 意外
Thumbnail
2024/09/28
2024/09/28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在壽命結束時的回收和處理方式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目前來看,被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尚不算多,但預計在2032年後將急劇增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日本已開始制定對策,如「廢棄等費用預付制度」。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在壽命結束時的回收和處理方式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目前來看,被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尚不算多,但預計在2032年後將急劇增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日本已開始制定對策,如「廢棄等費用預付制度」。
Thumbnail
福島核廢水的正式排放成為國際焦點,其背後涉及著環境、漁業和食品安全等議題,不僅受到週邊國家的關切,甚至在日本國內也引起了不少的反對聲音。以下將從多個角度來探討福島核廢水排放的爭議。
Thumbnail
福島核廢水的正式排放成為國際焦點,其背後涉及著環境、漁業和食品安全等議題,不僅受到週邊國家的關切,甚至在日本國內也引起了不少的反對聲音。以下將從多個角度來探討福島核廢水排放的爭議。
Thumbnail
日本政府宣佈福島核電廠將排放含氚廢水入海,這將對海洋生物和我們的飲食產生影響。 瞭解如何避免重金屬中毒,同時獲取足夠營養是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混亂的未來,個人內心的問題也將逐漸浮現。 土星和海王星的合相,暗示著更多真相和挑戰將出現在未來。
Thumbnail
日本政府宣佈福島核電廠將排放含氚廢水入海,這將對海洋生物和我們的飲食產生影響。 瞭解如何避免重金屬中毒,同時獲取足夠營養是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混亂的未來,個人內心的問題也將逐漸浮現。 土星和海王星的合相,暗示著更多真相和挑戰將出現在未來。
Thumbnail
日本政府預計最快將在今年(2023年)7月開始進行,整個排放過程將持續長達30年以上,因此引起周邊國家嚴重抗議。 福島核能發電廠建立時尚未有ESG指標,有一些不透明的事情與試驗報告書造假被發現出來,與其說天災倒不如說是人謀不臧占了一大部分,我們透過ESG指標檢視出這個事件,事故原來可以避免的。
Thumbnail
日本政府預計最快將在今年(2023年)7月開始進行,整個排放過程將持續長達30年以上,因此引起周邊國家嚴重抗議。 福島核能發電廠建立時尚未有ESG指標,有一些不透明的事情與試驗報告書造假被發現出來,與其說天災倒不如說是人謀不臧占了一大部分,我們透過ESG指標檢視出這個事件,事故原來可以避免的。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近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將在2022年起,開始向太平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中產生的含氚廢水。但福島核災造成的含氚廢水排放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仍然存在諸多爭議。然而,日本政府已經於2021年4月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了福島廢水排放計劃,並在多次充分溝通後,最終做出了排放的決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近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將在2022年起,開始向太平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中產生的含氚廢水。但福島核災造成的含氚廢水排放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仍然存在諸多爭議。然而,日本政府已經於2021年4月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了福島廢水排放計劃,並在多次充分溝通後,最終做出了排放的決
Thumbnail
日本311大地震引起的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十年後,日本政府通過在福島核電廠內受輻射汙染的廢水排放入海。 接下來,我將會透過這篇報導,讓大家了解支持(支持日核廢水排海)方和反對(反對日核廢水排海)方的看法,同時讓讀者反思自己對這起事件的想法是否太過草率。
Thumbnail
日本311大地震引起的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十年後,日本政府通過在福島核電廠內受輻射汙染的廢水排放入海。 接下來,我將會透過這篇報導,讓大家了解支持(支持日核廢水排海)方和反對(反對日核廢水排海)方的看法,同時讓讀者反思自己對這起事件的想法是否太過草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