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備份,https://youtu.be/PJOJ1RUdha8
以下是逐字稿
中國房地產市場,應該是最近一個月,全球經濟最大的新聞,所以我今天呢就盡量依據這些客觀事實,結合著最近發生的這些新聞,來跟大家一起聊聊。
希望能幫大家至少認清一個客觀的現狀,就是我們現在到底是個什麽樣?
where we are now
咱先簡單過一下前一陣子發生的事啊
7月17號 恒大,公布了久違的2021和2022這兩年的財務數據,截止到2022年底他的總負債是2.44萬億,總資產是1.84萬億,你看這就已經嚴重的資不抵債了。這兩年,他的虧損總計超過了8,000億元。
什麽概念?
就平均每天他就要虧11億元,也就是1.5億美元,你聽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震撼了吧,但畢竟是恒大嘛,所以很多人可能就已經見怪不怪。不過,之後碧桂園出現的這個流動性危機啊,就真的讓很多人非常出乎意料了。
8月7號 市場上流傳出來一份紅頭文件,佛山自然資源局催碧桂園還錢13.7億元,這文件也就說了,說今年6月1號碧桂園剛剛簽了合同,說要拿一塊地,7月15號正常應該付第一筆款13.7億元,結果得一筆就還不上,而就在同一天也是8月7號,碧桂園的境外有2,250萬美元債的利息也還不上,宣布違約。
那市場可就傻眼了,這可是碧桂園呢!
一年房子能賣三四千億的碧桂園啊!現在連1億多利息付不起?!
接下來,他面臨九十月份是大量的美債到期,你說到時候將近要付20億美元啊,那可咋整!?
這還沒完
8月10號碧桂園又開始給大打預防針了,他發布了一個盈利預警,說今年上半年啊,估算虧損將在450-550億元之間,這是什麽概念?
碧桂園從上市以來啊,去年是首次虧損虧了60億,今年是在上半年啊,預估就說要歸去年全年的8倍了。
緊接著8月14日
碧桂園境內存續的11支公司債,進入停牌,總計規模157億元。
8月15號 另一家地產公司遠洋也宣布,區區2,000多萬的美元債利息還不起了。這個遠洋集團啊,雖然沒有碧桂園那麽大,22年營收461億大概是碧桂園的1/4。不過啊它也不簡單,它的第一大股東中國人壽,持有了將近1/3的股份,中國人壽資產6萬億,一年營收就小1萬億,你看這麽不差錢一個集團,楞得讓遠洋因為區區1億,還不起而違約,可見遠洋集團已經成了一個棄子。
市場立刻就陷入了恐慌情緒
我剛才看碧桂園24年到期的那個債券,已經跌到不到10塊錢了,這是什麽概念?就是你現在花10塊錢,就能買一個明年24年100塊錢到期的債券而且還有8%的利息,也就是說你到期能拿到108,就這麽個債券現在居然值不到10塊錢!你可見大家預期未來能還上的概率得有多低,這跟買彩票差不多了嗎!
碧桂園股票這邊就更沒跑了,立刻腰斬,跟去年12月份相比已經跌去了¾,已經跌破一塊錢了。
而這還沒完,就在地產商流動性危機的同時,信托公司也出問題了。
8月11號 有好幾家資管公司說,他們之前買的中融信托的產品,本金和利息都沒收到。
幾天之後,中融信托開始全面停止兌付其他的產品,涉及總金2,300億元的投資和15萬名的投資者。
你看這麽一連串
市場已經情緒非常緊張了吧
哎沒想到地產股依舊堅挺
當然碧桂園除外啊
你說這是怎麽回事呢?
哎別急哈咱來捋一捋
首先啊咱先來整體大致了解一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般房地產呢就是開發商買地蓋樓,然後賣給消費者,而我們知道在國內個人或者企業呢,他主要是有土地的使用權和房屋的所有權。
90年代稅改之後呢,賣地就成了各個地方政府的一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那你看作為地方政府,他手上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呢是賣地,而他最主要的經濟指標呢是當地的GDP,那很自然呢地方政府就會賣地,然後拿過賺來的錢呢做基建搞開發,這樣呢一方面可以刺激當地的GDP,同時呢又能擡高地價,進一步賣地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
那你想2,000年初那20年,可是中國經濟奇跡般的20年,地方政府可以說是怎麽投怎麽有,那地價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如果你是個投資人,你面對一個怎麽投怎麽有,價格永遠只在上漲的市場,你會怎麽辦呢?
沒錯加杠桿啊,也就是借錢
可是當時法律規定,地方政府是不能直接發這融資的,所以怎麽辦呢,他就繞了一圈,搞了一個融資平台,來通過這個公司發債融資,一般名字呢,就比如說叫小林市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就大概這麽個名字,而他們發的這個債呢,
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城投債
所以,雖然說理論上這個城投債是個公司債,可是大家都知道,他背後實際上就是地方政府定價呢,也都按政府發的債來去給他定價。
這個城投債呢我們之後如果有機會再詳細聊吧!總之呢,就是地方政府可以通過他來融資,可以一個非常低廉的利率,融到大量的資金,然後去搞基建擡高GDP。
這一套下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土地財政。
在2008年之前呢,中國城投債的總量也大概就1,000多億,但是08年4萬億的刺激下來之後哈,這個城投債就指數級的在增長,到現在據估算已經有60多萬億這個級別了。
這是什麽概念?
這就已經超過了中國國債,加上官方地方債的總和,就這個隱性債務已經超過了顯性債務。地方的債務加起來,已經超過100萬億人民幣了,這都快趕上全國GDP了
哎到這大家習慣習慣,就今天我們這個計量單位呢,都是以萬億來稱的,地產裏頭那幾億幾億啊那都是小錢。
剛我們說這些是政府賣地這一環,那後面開發商圈地蓋樓呢其實也一樣。你想需求那麽旺盛地價一路飛漲,房價也在漲,對於開發商來講就是誰的杠桿開最大,誰的現金流管理的最好,誰就賺的最多,許家印就是個典型的現金流管理大師。
在政府銀行供應商客戶之間
上面那層分期付
下面這層先要了押金再付上面了
就這麽輾轉騰挪呀
用相對比較小的資金
撬動了極大的杠桿
才能發展的如此之快
自己也在1516年那會啊,成為了中國的首富恒大。我們就不詳細說了
咱先說這個碧桂園
碧桂園呢它跟恒大也類似,都是做房地產開發的,而且這兩家公司都起家於廣東。恒大是在廣州,而碧桂園的老本營呢是在佛山,你別看前兩年啊新聞裏整天就是恒大,他那2萬億的債確實是無人能及。
但是這兩年啊,其實碧桂園才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龍頭。17-22年連續6年是國內銷售第一。
總資產1.74萬億總負債1.43萬億
我記得當時早在2005年的時候啊,這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自己接力棒交給二女兒楊慧妍的時候,楊慧妍直接晉升成亞洲女首富。你想想這個規模,作為地產商啊,這個碧桂園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紮根在三四線城市,有60%的項目都是在三四線城市。所以呢,你別看它資產規模跟恒大差不多,但是它的項目要比恒大多的多,是恒大的三四倍。所以,它買房的那個房主的數量要大的多。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媒體說,一旦碧桂園出事,那對社會的影響比恒大還要大。
碧桂園是從2015年開始瘋狂的圈地蓋樓,15年的時候他的營收大概是1,400多億,三年之後2018年就已經漲到7,000多億了,翻了5倍多。而且這個碧桂園啊不光是在國內,它在海外,像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也都有項目,尤其啊,它在馬來西亞有個非常有名的叫,周期將近20年而且還聯合了馬來西亞政府,還聯合了新加坡填海建了四個島來打造它,這個園區據說能居住70萬人。不過吧,後來呢馬來西亞政府,他不希望那麽多外國人大量湧入,所以這個項目呢最後就比較尷尬,到現在呢住了還不到1萬人。被當地人戲稱叫做鬼城。咱們這跑題了啊這不是重點,雖然這個投資確實不太成功,但我的意思哈,就是碧桂園它規模真的是很大很大。
像恒大碧桂園這種拆足杠桿搞大規模,就是當時國內地產商,一個非常典型的模式
而這些房企呢,為了能盡可能的開大杠桿
,就已經不限於最傳統的那些融資模式了,比如說找銀行借錢或者發債,而是有了比較特殊的兩種,也是比較有中國特色的,一個是商票,一個就是信托。
這個商票呢
就算是一個沒有擔保的借條吧
他主要呢是跟這個房企上下遊的企業
就你給我幹完活我給你開個條
說哎兄弟這10億哈我過半年再付
你放心一定付上
這種商票因為實在是太多了
已經有了二級市場開始流通了
而這種玩法玩的最溜的就是恒大
一般地產商啊,可能這個規模也就在一兩百億,暫時的現金輾轉一下,恒大就不一樣了,他被爆雷的那時候,商票的規模有三四千億,那是一騎絕塵的,基本上就是把上下遊能合作的合作商,都借了個遍。
另一種呢就是信託
你看這兩天中融信托不也出事了嗎
所以咱就稍微展開說說這個信託
西方比較普遍說的信託,在國內一般叫家族信託,它主要就是為了一些資產的傳承啊,避稅呀風險隔離等等。
這我們專門之前做過一些視頻聊過
不過哈像中融這種,就國內更為普遍的這種所謂的信託,它的玩法其實就更簡單粗暴,你就可以簡單把它理解成,他就是個基金,信托公司呢也是融錢然後去投資,只不過他能投的覆蓋的產品的面更廣。
甚至可以說他是所有金融公司裏邊能投的面最廣,他不光是像公務基金這種,你可以投到股票啊,債券這種標準化的證券,也可以投資到實業,尤其是像房地產這種非標準化資產的業務俗稱就叫非標。
因為他受到的監管約束非常少嘛,所以他的牌照也最難拿,中國一共就幾十家。
投信托的門檻也非常高,就一般人你要想投資個信托,那都是100萬起投的,而且都有鎖定期一兩年拿不出來。
總結起來呢就是他投資很靈活,可以投到實業啊,房地產這種非標準化的資產,但是風險高不透明,
信托呢也是中國非常主要的一種啊叫影子銀行,就是他幹銀行的事,但是沒有銀行之名。
整個信托行業有多大呢?大概有20萬億的規模,投到房地產這塊,大概有兩三萬億的樣子。你比如說在恒大19年底那時候,他整個公司負債裏邊,有40%的融資都來自於信托。
你看不能說哪哪都有恒大,他確實特別會借錢杠桿也最大,所以那不就出事了嗎!
其實不光是房企
像剛剛我們說那種城投公司
就是地方政府
他也會時不時通過信托去進行一些非標融資
這回出事的這個中融國際信托呢,他其實是中植集團旗下最主要的一個信托公司,中植下面除了中融以外還有4家財富管理公司和5家資管公司。這些我們一般統稱都叫中植系。
你看資本市場也是分派系的,類似的就還有像明天系啊,海航系安邦系聯想系等等
我們就不展開了。
中融信托呢它雖然不是最大的,但也是幾個頭部的薪酬公司之一。2019年管理資產有7,500多億,去年呢稍微降了一點也有6,000多億。中融信托的這些產品,他的收益率平均下來是6.88%,而他背後實際投的那些地產項目,有些收的利率超過了10%,你想想相對現在1.65%的存款利率啊,這些地產公司願意花超過10%去融資,你可想而知這背後的風險有多大,而這些風險呢,最後就都被這些投資人買單了。
所以你看像商票信托,其實都給地產商,提供了各種奇形怪狀的融資方式,不管是地方政府賣地這一環,還是開發商賣房這一環,其實都存在著巨大的杠桿。
其實還有第三個環節
就是購房者貸款買房這一環
你看國內的家庭債務比
GDP其實也是一路直線上升
不過啊,就中國來說這塊把控的是比較嚴的,就不能讓你隨便炒房,不像韓國有全租房的問題,包括美國當年次貸危機,其實也都是各種形式的終端,開的過大的杠桿導致的泡沫。國內這塊還是挺好的,主要是前面這兩個環。
其實吧,加杠桿這個詞它本身也不是個壞詞,你看我要叫它信用擴張,是不是聽著感覺就好聽多了,它只要在合理範圍之內,其實是可以加速經濟發展。
你比如中國來講
2,000年初那會哈是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信貸規模嚴重不足,這時候杠桿肯定是好的,那這個東西肯定需要個度,就整個社會來講,你借過來的錢,如果他產生的收益能還上你借來的錢,那就是OK的。
地方政府他通過城頭投借過來的錢,投到基建裏頭去,
能不能產生足夠多的回報?
開發商融資蓋了房子,他到底能不能賣出去?有沒有人需要?
如果答案都是能,
那你就借。
如果答案是不能,
你還不停的借,那就成了泡沫。
10年前像中國韓國確實都沒問題,兩個國家發展都那麽快,而且又趕上全球化大背景,你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那投資是只要投進去,基本就不愁回報,但是你要真形成了這種房價信仰,就所有人有了錢就無腦投進房地產去,那就會產生問題。
所以20年國家就提出了三條紅線
限制房企融資
城投債這邊呢也開始收緊,
這下地產商和地方政府的日子
就都非常不好過了
恒大是當時唯一一個,同時踩中了三條紅線的企業,就是因為他之前杠桿開的實在是太過分了,他這一下子就很難從正規途徑向銀行發債這種途徑去融資了。
眼瞅著房企流動性收緊,地方政府的收入就成問題了。
21年開始
哈全國有23個城市先後出台了限跌令
就是禁止或者限制房企叫惡意降價
畢竟對地方政府來說嘛,房價一跌地價就跌,本來已經很緊張的環境就更加惡化了,而國內大環境需求端又不足,新生兒人口又急需要。
你看近5年
哈中國部分城市的房價
已經下跌了10%到20%
西安的跌幅達到了26%
咱其實之前聊房地產經濟學那期也詳細分析過,你說房地產市場為什麽重要,因為它其實是一個巨大的信用市場,假設一個國家,這個房地產市場就剛剛我們分析那三環沒有,地方政府也不發展,開發商呢也全款蓋樓,大家也都全款買房的話,那如果這種情況下房價下跌,那也就跌吧可能影響也沒那麽大。
但是一旦這三層都加了杠桿,甚至是有些加了過量杠桿的時候,那就不光是說土地房子貶貶值的事,一旦這個經濟中心的地方政府或者房企,出現了現金流的問題,他就很容易連帶到銀行體系和金融體系。
所以對於整個市場來說,幾個房企倒了他不是最大的問題,可是我們需要盡全力去避免這個影響力,擴大到實體經濟和金融系統。
你就算倒了你得把樓先給蓋完了
你把債還完了你再倒
中央政府在去年也陸續提出了
什麽保交樓啊
金融十六條啊來防止事態的擴大
所以去年年底的時候,地產股就迎來了一波,久違那種狂歡式的上漲,尤其是碧桂園啊股價一下漲了3倍。
其實吧碧桂園在房地產商裏邊,已經算是那種非常謹慎的,是少數沒有公開違約的民營企業,也可以說是一直以來房地產裏邊啊,現金流管理比較優秀的一個代表。
你看前兩年那麽難都挺過來了,裁員就裁了3萬多人呢,但是所有房企裏邊,裁員裁的最狠的比恒大裁的還多,碧桂園的總裁就號稱打工皇帝的墨彬,年薪從1.9億下降到了只有區區的957萬,降幅達到了95%,楊慧妍也從1,576萬下降到了只有38.5萬,降幅98%,其他高管的薪資也都是斷崖式的下跌,就這些裁員降薪的政策,讓碧桂園在去年現金流都是正的。
好不容易熬過了202年,大家都感覺房地產企業要迎來曙光了吧,嘿誰知道栽在
2023年上。
2023年吧確實,整個房地產市場,沒有迎來預期的那個反彈,1月到7月,全國房地產投資額同比下降了8.5%,其中住宅開發額同比下降了7.6%。房價呢也是上半年漲了幾個月之後,6月份再次開始下滑,而且房價就算漲了一點,成交量其實是極具萎縮的。尤其是三四線城市跌的更是厲害,碧桂園1-7月的銷售額不到2,000億元,同比下降了31.4%。所以上半年他虧了四五百億嘛,你其實從股市也能非常直觀的看出來,你看這個啊是恒生
,中國內地的房地產指數,從21年開始就一路下跌,差不多跌掉了3/4的市值,到了7月份呢,整體的經濟數據也格外的不景氣,人行公布的新增貸款只有3,400多億,比預期少了55%,是09年12月以來的最低,才導致了很多房企和信托公司資金鏈出現了問題。那現在這些出事的,不管是碧桂園還是遠洋還是中融信托,都在努力幹的一件事就是債務重組。
大概意思就是,現在我既然已經這樣了,你作為投資人全身而退呢,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就與其你虧的一分不剩,不如咱倆談談吧找個折中的方案,我呢讓我活下來你我也讓你少虧一點。
常見的方式呢比如說展期,就是我今年該還的錢哎咱推後三年,三年之後呢我盡量還,或者呢比如打折我就還一部分,再或者呢我直接把債轉股,這樣本金就不用還了,反正這些具體呢,就需要公司跟投資人之間去談了。
你看恒大這兩年不就在幹這個事嗎,但到現在也沒有個明確的,結果為什麽,前兩天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了,並不是說我先就破產不玩了,只是呢他跟那些債主啊還沒有談攏,所以我就先保護起來咱慢慢談。
當然就目前信息來看啊,碧桂園的債務情況,比恒大那個要強多了,還不至於資不抵債留,更多呢是現金流問題,那到底能不能挺住呢?
主要還是看接下來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能不能穩住,那你知道這裏邊有意思是什麽嗎?
正常情況下你看這新聞數據這麽糟糕,整個行業都還不上錢了,這股票不得來個腰斬什麽的,但沒想到非常堅挺。
地產的ETF甚至還有大量資金流入,保利啊萬科啊基本沒怎麽跌。
你不覺得挺神奇的嗎?
按理說,這個時候誰還敢碰地產商的股票啊?至少不了解中國國情的人,肯定是這麽想的,哎這其實就是因為大家知道,國家隊要出手了,政府要出馬了。
其實啊地產環境差,需求萎靡這些數據大家早就知道了,但是像碧桂園遠洋這麽一出事呢,反倒逼著政策開始去強力支撐房地產,它其實是一個市場對政府幹預的預期。
你看前兩年美國經濟數據一好,股票反倒跌了,為什麽?
因為大家預期央行可能會加息。
就是像政府,央行對市場幹預的這個短期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數據本身對市場的影響,這其實就是金融市場的好即是壞,壞是即好的原理,
就是你得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投資。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啊,就是7月底這些地產股就漲了一波,因為7月24號政治局就開會,強調了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的力度
,說要通過一攬子化債的方案,來化解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就具體怎麽化他還沒說,但是方向我給你指明了。
這回碧桂園撐不住之後,刺激的力度就更強。
首先就是刺激流動性,降息範圍最廣也最管用,什麽麻辣粉酸辣粉,一年期的LPR全都降了10-15個基點。
之後 8月31號,又開始更直接的進行對樓市的刺激,你原本存量的首套房貸,可以申請變更。說白了,就是你可以申請把利率再降低一點,再往後就是,我相信大家最近聽到,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就認房不認貸,在一線城市全面實行。
你看啊不管是降息還是認房不認貸
其實都是在刺激購房需求和貸款需求
碧桂園這邊呢
9月5號 成功的在30天的寬限期限內,還清了那2,250萬的境外債利息,勉強的熬過了七八月份
因為咱之前沒怎麽聊過,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嘛,所以今天呢我也是比較籠統的,結合著最近發生的一些大事,來跟大家一起梳理了一下。什麽城投債啊,地產商啊,信托啊等等,他們運行的這個杠桿的邏輯,大家有什麽觀點呢,也歡迎在評論區多多討論啊哎我也學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