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實現自主富有』讀書心得之『財富』論

2023/09/1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中文書名:『快樂實現自主富有:傳奇創投創業大師拉維肯的投資智慧與人生哲學』

作者:『Eric Jorgenson』

英文書名:『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A Guide to Wealth and Happiness』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是作者收集矽谷創投界標竿人物,納瓦爾.拉維肯發表過的文章,談話,推文整理而成的書籍。猶如一名智者,將他豐富的人生經驗,淬鍊之後娓娓道來。這本書有兩大主軸,分別是『財富』與『快樂』,本文將聚焦在書中談論『財富』的部分,『快樂』的部分會分第二篇文章來談。


關於財富


關於財富,先來看一下本書的見解:

『許多人都想要財務自由,但如果你沒有擁有公司的一部分,就很難達到財務自由。真正賺到錢的人,都擁有某個產品、事業或智慧財產權的一部分。』

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只靠時間賺錢有上限,靠資產賺錢才能突破限制。那該如何擁有公司的一部分?一般狀況下,買股票或ETF來累積投資獲利。假如在科技業或新創產業,就可能以認股的方式獲得公司股權。至於難度更高的方法是創業,成功的話你將擁有自己的公司。

那要如何在新創產業或科技業展露頭角?如何開始踏出創業之路?作者把方向引導到『商品』的概念上。假如是創業者,需要創造商品並銷售它。假如是受僱者,就把自己當成商品,把你的服務銷售給公司。

這個『商品』的價值將影響你是否能過達成財務目標,接下來將介紹書中介紹提高商品價值的方向。


創造與銷售


個體經濟學通常都會教供需法則,假如你能提供一項只有你能提供的商品,而且市場也需要這項商品,將可賣得很高的價錢。

書中特別描述了『獨特知識』這個詞,就是能夠用來產出上述商品或服務的知識,具有創造性與技術性,幾乎只有你知道的知識。

要磨練出『獨特知識』,需得先找到自己天賦與熱情,讓你廢寢忘食地研究它。持續地學習與實作鍛鍊,累積經驗產生自己的洞見,最終獲得只有自己或一小群人才知道的『獨特知識』。這並不是容易的事,光是去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一般人就不一定辦得到。也只有熱愛的事物,才會廢寢忘食去鑽研而樂此不疲。從找到自己的熱愛到獲取『獨特知識』,或許要花上十幾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但光是『獨特知識』還不夠,若是要得到商業上的成功,還要加上『市場需求』這個條件,商品要賣得出去才能賺錢。

把『獨特知識』與『市場需求』連結起來後,有可能時機未到,市場還沒那麼需要這項獨特知識,需要耐心地等待,或是調整『獨特知識』能發揮的地方來連結市場需求。但更有可能遇到狀況,是因為你不確定市場要什麼,這樣就算時機成熟也會錯過。

為此你必須學習『銷售技巧』。書中這樣寫道:『學會銷售、學會創造。如果兩種都會,你就所向無敵了。』


判斷力


『全力以赴做事,雖然跟誰工作、做什麼,比你有多努力更重要。』努力很重要,但要努力對方向,但如何知道自己方向正確?學習過程中磨練『判斷力』是必要的。

沒有經過訓練的話,人往往會靠情緒,直覺或自尊心來做決定,造成不良的後續效應,作者在書中不止一次用人類只用「猴腦」來思考形容這種狀況。就算是跳脫『猴腦』來思考事情,有時不免當局者迷,因為各種認知偏誤而欠缺通盤考量。

唯有磨練判斷力才能減少上述狀況,要磨練判斷力,擁有傑出的心智模式,唯有學習一途。前面提到的賽局理論,個體經濟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培養看懂局的能力,以及在商場上應對進退的技巧。而科學實驗的工具或精神,則可以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時,你的顧客,上司或股東,他們需要的就不是你的時間,而是判斷力。

『獨特知識』,『銷售技巧』,『判斷力』三者,都得靠持續學習來獲得。


終身學習


持續學習各種技能來獲得『獨特知識』與『銷售技巧』。只學幾項技能就能過一輩子的時代已過去,科技進展飛快,人也必須與時俱進。為此,作者認為九到十二個月內掌握一項新專業有其必要,當趨勢改變時,轉換一項新的專業以適應新潮流。

持續學習在科技業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先專精自己的主要技能,再選擇輔助用的支援技能,先深後廣,打造自身獨特的技能組合,將可以適應與勝任更多挑戰。

那要如何加速學習過程呢?重點在於是否有穩固的基礎。

舉例來說,當學習一項程式語言後,因為已經有了基本的函式,迴圈,物件導向的概念,要學習第二項程式語言,速度會快上許多。很多人也都會拿Elon Musk曾談到的第一性原理當例子,這也是基於對原理與基礎的深刻了解,再去拆解建立在基礎上的專業問題。

作者建議研讀以下領域的知識以作為穩固的地基:個體經濟學、賽局理論、心理學、說服技巧、倫理學、數學和電腦。這幾個領域,除了倫理學我沒有概念以外,其他都是讓人一輩子受用的知識。舉例來說,當紅的科技發展,例如深度學習,資料科學或區塊鏈,全都建立在數學之上,當你有數學方面的深厚基礎,你將比其他人能更快跨入新一波典範轉移。

『不管在哪個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學會銷售,學會創造,這些能力會是你重要的人生支點。』作者這段話很適合總結這個段落,有了支點,就可以應用槓桿原理。


槓桿效應


若有較長的力臂,就能用較小的力量橇起大重量,槓桿效應也常常拿來形容用較小的輸入,取得更大的輸出,例如投資股期時開槓桿,期望取得超額報酬的狀況,就像是增幅器一般(當然融資風險也放大了)。

那要對『獨特知識』進行增幅,有哪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開槓桿?工作時間是人以自己力量賺錢的硬限制,若能突破時間限制,就會有槓桿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工作一小時,卻能讓我們超過一小時效益的事物。作者列出了數種槓桿,以下一一介紹。

第一種是『資本』。先排除投胎投得好,跟融資的狀況,一般人能夠直接使用大筆資本作為槓桿的狀況較少。

第二種是『人力』。例如領導一個團隊。要能升到管理職需要長時間的奮鬥,而且管理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要讓團隊目標對齊並非易事。

第三種是『軟體』與『媒體』。你不需要任何人允許,只需要電腦跟網路,就可以產生近乎零邊際成本的產品或服務。

『媒體』這部分舉例來說,以前歌星明星想上電視節目,除了實力以外,可能還得靠關係走後門甚至潛規則,現在人人都可以透過網路讓大家有機會聽得到自己唱歌。『軟體』更不用說,現代科技巨頭大部分是靠軟體與網路起家的。

你可以寫程式,寫部落格,拍Youtube影片或短影音,發推特短文,寫電子書,錄線上課程......。『資本』要有人給你錢,『人力』要有人追隨你,而你只需要相對小的成本,就能使用『軟體』與『媒體』槓桿來增幅你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如作者所述:『如果你想要擁有支配時間的自由,你選擇的工作,就要有槓桿可以利用,這樣你才能拿回對時間的掌控權,以產出(而非投入)做為成果的依據。』,透過槓桿,就有可能重新取回時間,取回自主權。


習慣與複利效果


不管是學習或是尋找天賦熱情,都需要不斷地投入時間,且最好不要去期待短期內能獲得回報。不少投資專家都有提過,長期定期定額投資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卻違反人性,不容易辦到。常人若短期沒有得到回報,或是遇到比較大的股價震盪,意志就有機會動搖。書上提到這樣一段話:

『成功需要時間,即使你已具備一切,仍需投入一段不確定的時間。如果你一直在算時間,在成功真正來臨之前,你就會失去耐心。』

股神華倫巴菲特的大部分資產都是五十歲以後賺來的,在此之前他仍持續耐心地不斷投資。這就是複利效果的威力。

『玩重複賽局,而不是單次賽局,生命中所有回報,無論財富、關係或知識,都來自於複利。』

別太在意短期內的高低潮與得失,只要確認自己走在正確的方向,剩下的就交給時間,每天走一小步,隨著時間累積發酵,自然會滾出豐厚的成果。

為了每天能進步一點點,你需要的是養成好習慣。『呆伯特法則』作者亞當斯說過:「你應該設定的是系統,而不是目標。」這個系統就是你每天不假思索的會自動做某些事情,也就是習慣。每天養成習慣去全心全意投入學習,以及天賦熱情。要養成好習慣,暢銷書『原子習慣』有很多好方法可以參考。


總結


上面的段落可組成一個成長飛輪:『持續學習->找出天賦熱情->磨練獨特知識,銷售技巧以及判斷力->販售商品或服務->善用槓桿->取回自主權->持續學習......』,這將是一個迭代的過程,不斷去運轉。這個飛輪轉第一圈可能需要很長的光陰,但隨著時間累積複利效果,它將會越轉越快,高速地進行循環。

至於本文的核心財富,其實只是這個迭代過程的連帶產物,這個成長飛輪,除了財富以外,更帶來自主權這個更大的回報。

尋找天賦熱情(這是線上教育機構『大人學』的slogan之一,但我覺得很切題,所以一直用這段話)是其中一個關鍵,個人推薦可以去看看『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這本書,應該會有不少收穫,未來我可能也會寫這本書的心得。或是也可以參考『大人學』教育機構開設的課程。

從ChatGPT開始興起的AI熱潮,儼然是新的典範轉移,然而眾人也擔心很多工作可能會被AI取代。隨著大環境改變,舊的工作可能消失,但也會產生新的機會,持續學習更為重要,不然沒辦法掌握新機會的人有可能會被市場淘汰,假如上面的飛輪能夠高速運轉,相信面對新的挑戰都能迎刃而解。

另外,能夠善用AI的人,也能夠解放自己一部分的時間,我認為AI也將會是人力,資本,媒體以外的新槓桿工具,好好掌握新科技來放大自己的成果吧。


6會員
20內容數
本專題用來記錄個人的讀書筆記。閱讀的書籍主要包括個人成長,生產力,以及日常知識等種類書籍,不定期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