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bstacle Is The Way (挫折逆轉勝)』閱讀筆記(上) - 論認知的力量

2024/04/07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中文書名:『挫折逆轉勝:認知×行動×意志,32個聰明應對困境的心理技巧』

原文書名:『The Obstacle Is The Way』

作者:Ryan Holiday

譯者:張斐喬


大多數人遇到麻煩事時,會因為生理本能而變得僵固麻痹,感到四面楚歌,迷失方向,反動被動,痛苦不堪和無所適從。上司對你不信任,客戶的責難與抱怨,同事對你不公平的評價,產品銷售數據始終沒有起色,被公司裁員……我們職場或生活中總是會遇到這些問題,就我的自己經驗來看,感到沮喪,負面情緒,無力感,怨懟,人生好難等等,這些都是遭遇困難時常遇到的情感。


然而面對困境,有些人視其就像氧氣之於火,成了助長其雄心的燃料,他們是無法被擊倒或拘束的。他們有能力去看清障礙的本質,有智慧去解決問題,有意志去忍受這個多數時候,超出他們理解和控制的世界。


面對阻礙和困境,這本書不是談『如何不把事情看得那麼糟?』而是幫助我們打從心裡相信『這本來就是一件好事』,我們會因此得到一個大好機會,來獲取新的立足點,往前邁進或走上更好的方向。不是『保持正向』,而是學會不斷創造和把握機遇。


現今就業環境,與二戰或大蕭條等紛亂的時代相比較,多數的障礙是內在而非外在。我們面對的主要不是外部的敵人,而是內在的緊張和衝突。我們會遇到職業上的挫折,沒有達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產生『習得性無助感』,悲傷,痛苦與失落。


我們需要一種方法來『克服障礙』,這包含了三個關鍵步驟的修煉:

  1. 『認知』:對特定問題的看法,也就是我們的方法跟態度。
  2. 『行動』:主動出擊,擁有能量與創造力,將問題轉化成機遇。
  3. 『意志』:培養及保持內在的意志,使我們能應對失敗和困難。


『The Obstacle is The Way』這本書將引導我們如何擁抱障礙,這些障礙將幫助我們考驗我們自己,嘗試新事物,並在最終取得勝利的絕佳機會。


障礙即是正道。


先打個預防針


『The obstacle is the way』這本書寫作時,會用些激將法,類似:『那些偉人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而你呢?只會逃避與拖延,或是抱怨周遭。』這樣的句型在本書很常見,假如讀者對激將法比較沒有免疫力,或是身心方面正遭遇極大的痛苦,擔心這些敘述會像是風涼話刺激到自己,那就請自行斟酌一下是否該繼續閱讀。我個人是情緒低潮時讀到這本書,裡面的文字給我帶來許多力量,但這只是我個人主觀感覺,所以還是要先在此先提醒一下。


有許多書會教我們用更聰明的方法做事,發揮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這樣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機會就變少,沒必要什麼事都硬碰硬。問題是,有些事就是會自己找上門,逼得我們不得不面對,手上也還沒合適的手段來應付這些狀況。我從我自己身上,以及周遭看過許多例子:原本一路順遂的求學與工作過程,卻像是溫水煮青蛙似的,漸漸陷入困境或缺乏應對能力而不自知,當意識過來時,自己碰到大障礙時,已經沒有克服困難的手段以及心理素質。所以,就算是在人生順遂時,仍需要有意識地對可能的危機做好準備。這些準備,不外乎稍微走出舒適圈,去面對一些挑戰,增強自己應變的能力,這時本書提到的關鍵修煉心法,就能幫助你在心理上做好面對困難的準備。


書上的心法並不容易實踐,有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人類有天生的演化包袱需要克服。書上的舉例多是歷史名人,也許會不禁讓人覺得:『也只有偉人辦得到書上提到的修煉吧』。但人是可以選擇的,進步是一道光譜,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偏誤,你總是可以選擇要不要往好的方向發展,只要願意往前走,儘管只是小小的進步,長期累積下來將會有可觀的成長。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們也是。


三個關鍵修煉:『認知,行動,意志』


『認知』修煉


我們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障礙,對你來說也不一定公平。重要的不在於你遇到怎樣的挫折,而是如何看待它,碰上後該如何反應,以及能否沈著以對。試著用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不再將眼前的問題視為問題,太容易被情緒左右,只會把壞事變成真正的壞事。人類演化的速度遠比科技進展慢,我們腦中仍存在許多生理結構上的包袱,仍舊會去偵測不存在的威脅與危機,進而產生『戰或逃』的生理反應。至於要被原始情感牽著走,或是理解並學會過濾這些情感,我們其實可以自行做選擇。


『行動』修煉


透過認知轉變想法後,接下來需要的就是行動。若我們被人類生理包袱所控制時,可能就會開始拖延,自欺,就樣是明知道再過幾天就要考試的學生,外部的誘因似乎都變得比準備考試重要,但你內心深處會知道,事情並沒有因此好轉,所以你必須行動。與其抱怨,不如學會與現實共處,充分利用每一次機會,因為必須如此,別無選擇。我們必須為特定目標而努力,沒有人會來拯救你,要達成目標,你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用正確的行動來對付問題。


『意志』修煉


我們總是有機會遇到,即使保持冷靜和付出行動,也無法應付的狀況。為此,我們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在苦難中找到更大的目標,用堅忍的態度面對它,這時需要的就是意志。

意志是最後的修煉之道,是唯一我們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意志決定了我們該把障礙放在生命中的哪個位置,給予終極的力量,讓我們從無法輕易克服的障礙中,學會忍受,理解脈絡並找出意義,就算世事無常,我們依然能成長茁壯,保持愉悅,但意志也是所有修煉中最難的一項:

  1. 『意志』比『認知』修煉更難:控制自己的認知與情緒,比放棄控制他人或事件的慾望容易
  2. 『意志』比『行動』修煉更難:努力不懈持續往前,比起忍受不適或痛苦容易。


我們沒辦法控制障礙本身,或是製造障礙的人,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這就足夠了。『最大的威脅並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是自己成為最大的敵人』。


認知的修煉:鎮定心神,控制情緒


人並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情緒的動物,這也是地球上大多數問題的根源。遇到上計畫外的問題,許多人只會發洩情緒,因這樣做比面對困難來的容易多了。書上提到:『才智並不是最吃香的特質,優雅和沈著才是。在你有機會運用其他技能之前,必須先擁有這兩種特質。』假如遇到障礙無法冷靜下來,判斷力與能力都會大打折扣,就算擁有各種技能也無法正常發揮。


職場與生活中隨時有可能遇到各種不順遂,把你推出舒適圈,逼得你需要在準備不充分的狀況下做出決定。這些狀況會往往會逼人進入生理的保護機制,出現『恐懼』或『憤怒』的負面情緒,心神不寧,感受到壓力。你或許可以學習透過『正念』的方式,讓自己內心沈澱下來。若某種情緒無法改善正在應付的狀況,就是無異的情緒。並不是說你不能有任何感受,也不是假裝它不存在,而是練習感受它後放下它。情緒是一時的,自我覺察可以幫助你更容易度過這段難捱的時刻,感受並接受負面情緒後,轉換成不同的視角看事情。


除了正念外,還有一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情緒:

  1. 『刻意練習』:當預期有即將面臨的障礙時,充分的練習,可以降低陌生感,減少不確定性與恐懼。泰國佛寺中僧侶修行處,有些會掛出人類大體各種腐朽階段的照片,讓僧侶預先練習凝視與接受『人終將一死』這件事。知名徒手攀岩好手在進行無安全索的攀岩挑戰前,必定經過會先在有安全機制的條件下,進行大量的練習與預演,摸索合適的路線以及對應的姿勢。當要上台簡報時,事前的反覆練習,以及針對可能的提問準備好答案,這都可以增加你的餘裕,減少準備不足所帶來的恐慌。
  2. 『邏輯思考』:透過反覆發問與陳述,就有機會找的事情發生的原因。『我太忙了,我可沒有閒工夫去心神不寧,還有一堆事等著我處理。』『我需要對這件事大驚小怪嗎?』『我可以自我覺察,我知道卡在這個狀況沒有建設性。』『我能掌控情緒,而不是讓情緒掌控我。』諸如此類的反覆發問與自我對話,過程中極端情緒就會漸漸消退,心神便可以回到該專注的問題上。


認知的修煉:改變觀點


我們能夠決定自己如何應對每個情境,我們有完全的自主權,去決定我們對一件事的認知。書中提到:『別人可以監禁我們,替我們貼標籤,剝奪我們的財產,但他們永遠無法控制我們的思想,信念和反應。』我們碰到的障礙,也會因為我們對事物自己不同的詮釋方式,變得更有破壞性,障礙也因此變成真正的難關。既然我們永遠可以控制自己的認知,那除非你自己『放棄』,不然總是可以轉換觀點,找到出路。


有時我們無法輕易轉換觀點,是因為自己身在其中。『有件事發生了,而且是件壞事』,前一句是客觀的狀況,後一句是主觀的感受。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透過自我覺察的技巧,試著以旁觀者的角度,把遇到的情境,刪除『你』這個主觀部分,這樣或許就可以用更平淡,鎮定的心情來面對問題。


『觀點就是一切』,這不僅是斯多葛哲學,同時也是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當遇到令人懼怕的問題時,可以把問題拆解開來,或是從新的角度看待它,它對我們的影響力,也可能跟著消失。雖然情境本身是確定的,障礙還是存在,但我們可以選擇透過正確的觀點去理解情境,這會決定克服障礙的艱難程度。『觀點』有兩種解釋框架,能有效改變原來看起來很困難的處境:

  1. 『脈絡』:對世界有更寬廣的感受,而不是僅限於眼前的事物。就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試著去看懂『大局』,從更高的視角去看懂問題,只從近距離觀察的話,會少考慮到許多地方。
  2. 『架構』:個人看待世界的獨到方法,也就是詮釋事件的方式。使用更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觀點,例如從保護心態,受害者心態,轉換成學習心態。


觀點是否正確,是決定一切的關鍵。頭過身就過,認知走在行動前面,正確的認知會帶來正確的行動。遇到事情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沈澱下來,去換位思考,而非靠生理反射動作去莽撞地行動。


認知的修煉:分辨哪些事能由我們決定


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提到:『我們人生中的首要任務,就是把事情區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外部因素,這部分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二是自己的選擇,這部分是我們可以掌控的。能不能掌控一件事,是要從哪兒去區辨呢?從我們的內心,以及我們的選擇。』


『寧靜禱文』中也寫道:『神啊!求祢賜予我平靜的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賜與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賜與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那麼,哪些事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呢?以下這些都是:自己的『情緒』,『判斷』,『創造力』,『態度』,『觀點』,『渴望』,『決定』,『決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提過所謂的『重力問題』:為在地球上生活受到重力而感到困擾這樣的問題,這可用來譬喻我們有時候會為被一些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卡住。『重力問題』並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是一種現象與情境,我們通常只能接受它。假如我們把心神都放在自己無法改變的事,那就是一種浪費。舉例來說:


  1. 讀者對你的文章沒興趣不想按讚,你能強迫他們按讚嗎?想辦法去了解你的受眾,提升文章或作品能提供給讀者的內生價值,才是優先權更高的任務。
  2. 主管對你的表現不滿意,你只埋怨評價方式太主觀不公平,對你的職涯有幫助嗎?去了解你與主管溝通是否通暢,是否施力在關鍵任務上,或是技能是否不足需要加強,甚至是準備轉換跑道跟後路,都比自怨自艾來的有建設性。
  3. 消費者不買你的產品,你花時間埋怨消費者不識貨,只是空等自認有慧眼的顧客上門,這樣做有改變什麼結果嗎?你能做的也只有盡量了解客群,考慮產品滿足了他們的用途,是否還需要改良或補強服務與消費者體驗,甚至是考慮止損,快速失敗吸取教訓,好進入下一輪迭代與嘗試。


專注在我們有能力改變的事情上,不要花心思去懊惱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會使我們的力量更強大。


認知的修煉: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前面說到『觀點就是一切』,面對敵人的時候,我們會成功還是失敗,認知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鍛鍊肌肉時,會經過肌肉組織破壞與修復的循環,進而讓肌肉越來越大塊,一如尼采所說的『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恩典與負擔,這兩者並非互斥的,我們永遠可以使用下觀點:『以穿透的眼光忽視外包裝,只去看其中的恩典。』只要能用這種視角來看待,就能翻轉所有的事情。


當遇到慣老闆,不對盤的主管或難相處的同事,眼前盡是打擊我們的事物,若你能將其看成機會而不是災難,會變成什麼狀況呢?在巴不得辭職走人的狀況下,因為在這個職場環境,已經沒有什麼好失去的,在『準備離職』這個安全網上,就可以更無顧忌地做嘗試。你可以趁這個機會,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和策略,或是看看公司還有什麼資源或計劃可以幫助你增強技能。你甚至可以從那位慣老闆等你的敵人身上,找看看他們是因為什麼原因能爬到現在的位置,或許能發現可以學習的地方。你可以為下一份工作做準備,並先在目前這份工作上嘗試與練習。假如在目前這個職場真的一無可取,至少讓你知道自己不想成為怎樣的人。


『最糟糕的永遠不是問題本身,而是事件的本身加上失去的理智。』只要看穿這一點,就能往前邁進一大步了。


小結


我剛好在職場上遇到困難時閱讀『The Obstacle Is The Way』這本書。原本我的心裡也是充滿怨懟與失望,原本已經有所控制的憂鬱症狀也同時發作,腦袋只要有空檔,便會冒出如何離職以及說些難聽話以消心頭之恨的念頭。但理智上知道這樣做,並不是實際的作法,只是我需要先化解掉情緒帶來的障礙,而這本書便是帶我走出心裡難關的關鍵。


雖然實際上職場的難關還存在,但心裡已經能夠比較釋懷,且能試著把難關看成讓自己成長進步的機會而努力著,我相信不管結果最後是好是壞。都能在這次經驗與過程中,看到自己有所成長。


在能夠改變自己的『認知』後,就要試著有效率地『行動』,以及處變不驚的『意志』,行動與意志也是我下一篇讀書心得要討論的範圍。我們下一篇讀書心得再見。




6會員
20內容數
本專題用來記錄個人的讀書筆記。閱讀的書籍主要包括個人成長,生產力,以及日常知識等種類書籍,不定期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