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社會,原來是因為「身為父母光環不再」?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一位年輕的未婚男性朋友傳給我這篇文章跟我說:這樣誰敢生小孩?

文章是有關一位爸爸,孩子出生後家裡生活品質大大下滑的苦水文,包括夫妻關係像是住在一起的兩個家長,逐漸遠離朋友圈失去自己的社交生活,面對失控的孩子還要忍住不能打罵…等等。

文中甚至寫道:成為父母,整個社會文化要求你表現必須是「成為父母好幸福」「孩子是一份上天賜與的禮物」。因此當面臨育兒壓力,不敢表現出來不幸福,身體和心理健康開始出現問題。

當了爸爸就應該表現幸福,符合一般人期待?這太幼稚了。我換個方式問他:在竹科工作辛不辛苦?上班時間長不長?老闆機不機歪?答案都是Yes,頂著高學歷高科技高薪水的光環在外面走路有風,決不能承認自己不開心,就像當爸爸不能承認自己不開心。但為什麼總能自我療傷後在公司繼續幹下去?因為公司用白花花的銀子砸昏你,還出錢定期讓你健康檢查確保你的肝是新鮮的,看在錢+光鮮亮麗名片的份上,男人們就牙一咬忍痛繼續幹下去。

然養兒育女卻沒有白花花的銀子跟響噹噹的公司名號來回饋給父母的付出,這可是要怎麼支撐堂堂男子漢的自尊心?我認為與其說「不敢承認當父母不幸福」,應該是不敢承認「當父母沒有更多實質回饋」,虛榮的光環也好、「持續性量化數字」回饋也好。

咱們父母那個年代,沒了華麗的物質誘惑,便從簡單日常來尋找心靈的富足。孩子畫了張鬼畫符,就等不及拿去炫耀給街坊鄰居;孩子長得頭好壯壯,父母就開始到處傳授給孩子吃什麼好。這些日常,都成為街坊鄰居誇讚的成功父母role model,更是父母引以為傲的光環。現今社會人們口味變重,如果父母付出的回報只看量化數字,無法從孩童成長得到心靈上的回饋,無法從日常教養過程中自我領悟成長,那拜託不要生小孩、養養寵物就好,讓這個社會健康一些。畢竟不是每個父母都可以當百萬網紅把一家大小日常生活拍成影片轉取流量變現,得到另類的光環。

現今少子化問題,不只是因為養不起孩子,還有一群膚淺又拒絕長大的大人。政府除了給一大堆育兒補助,更應該從(大人)價值觀的教育做起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消遣社會的生育率是低的,因為養小孩很累、很花時間,不生小孩就會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消遣活動。 老一輩的人認為,父母生我,我生子女,天經地義。一部分人甚至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生兒育女是很自然的事。現在則有更多的年輕人不育不婚,有的即使結了婚也不生小孩。導致2024年台灣的生育率來到全世界最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少子化的議題日益嚴重,政府不斷釋出利多,鼓勵國人勇敢婚勇敢生,但對於女性來說,走入家庭結婚生子,也意味著個人職涯有可能受到改變。 根據勞動部統計,儘管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件數已經創下新高,平均每4位申請者就有1位是男性,但男女的占比仍然相差懸殊,有2.89倍的差距,顯示在照顧幼兒時,多數家庭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現在積極面對的問題,但多數國家投入資源、卻沒有什麼進展。而許多人保持單身,是惡化少子化的最關鍵原因。前陣子有看到統計說,在台灣,有結婚的人多數還是會生小孩,頂多是比以前少生。但晚婚、不婚的人,就幾乎沒有生小孩了。
Thumbnail
房價節節攀升,讓許多年輕家庭對未來感到絕望。另外,空氣汙染以及就業市場的壓力也成為許多人猶豫生育的考量。然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即使面對當前重重困難,我們仍然能夠採取積極行動,為未來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性。
育兒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是社會怪罪的都是女性沒有教好孩子,但是難道男人射完一發精子,就沒他的事了嗎? 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自己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當你自己愛自己時,社會的畸形框架與道德綁架, 才不會影響你,不論你是男是女,或對於孩子來說你是爸爸、媽媽、或是養育的親人。 因為當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想來聊聊生育這件事,或許是因為春節見了親戚,又被催產了,奇怪的是家裡兩個20多歲的女孩子都沒有男朋友,比起催產不是應該先催婚嗎?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消遣社會的生育率是低的,因為養小孩很累、很花時間,不生小孩就會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消遣活動。 老一輩的人認為,父母生我,我生子女,天經地義。一部分人甚至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生兒育女是很自然的事。現在則有更多的年輕人不育不婚,有的即使結了婚也不生小孩。導致2024年台灣的生育率來到全世界最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少子化的議題日益嚴重,政府不斷釋出利多,鼓勵國人勇敢婚勇敢生,但對於女性來說,走入家庭結婚生子,也意味著個人職涯有可能受到改變。 根據勞動部統計,儘管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件數已經創下新高,平均每4位申請者就有1位是男性,但男女的占比仍然相差懸殊,有2.89倍的差距,顯示在照顧幼兒時,多數家庭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現在積極面對的問題,但多數國家投入資源、卻沒有什麼進展。而許多人保持單身,是惡化少子化的最關鍵原因。前陣子有看到統計說,在台灣,有結婚的人多數還是會生小孩,頂多是比以前少生。但晚婚、不婚的人,就幾乎沒有生小孩了。
Thumbnail
房價節節攀升,讓許多年輕家庭對未來感到絕望。另外,空氣汙染以及就業市場的壓力也成為許多人猶豫生育的考量。然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即使面對當前重重困難,我們仍然能夠採取積極行動,為未來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性。
育兒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是社會怪罪的都是女性沒有教好孩子,但是難道男人射完一發精子,就沒他的事了嗎? 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自己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當你自己愛自己時,社會的畸形框架與道德綁架, 才不會影響你,不論你是男是女,或對於孩子來說你是爸爸、媽媽、或是養育的親人。 因為當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想來聊聊生育這件事,或許是因為春節見了親戚,又被催產了,奇怪的是家裡兩個20多歲的女孩子都沒有男朋友,比起催產不是應該先催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