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熱死了!暑假還要在七八月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暑假熱死了,哪都不想去,在家吹冷氣打電動追劇不是很好嗎?」「小孩暑假作業每次都要交出『我的暑假』,還要圖文並茂,在家打電動是要怎麼交作業?」「誰不想帶小孩往郊外走?但這麼熱能去哪?」最近在一個家長的聚會中大家大吐苦水。一個疑問在我心裡很久了:氣候暖化,台灣的暑假能不能往後調整?

今(2023)年7月3日,全球氣溫突破有史以來最高溫,但你我都心照不宣這將是未來常態,接下來只會一年比一年熱。身在亞熱帶地區的台灣或許可以應付,但這樣的高溫對歐洲人或前往歐洲旅遊的人來說真的是受罪。歐洲家庭冷氣安裝率不到5%,地鐵、公車或車站也幾乎沒有空調,COVID解封後亞洲人大量湧入歐洲旅遊,不少人回來後都抱怨歐洲實在又擠又熱又貴(當然想見歐洲人也沒多歡迎我們這些亞洲觀光人海入侵吧)。不少國人暑假已往南半球移動, 但這策略恐怕也無法持續太久,先不管南半球是否能承受北半球旅遊人口南移的壓力,今年冬天(6~8月)澳洲的平均溫度已經高達16度!

(Photo credit: 新華社)

(Photo credit: 新華社)

其實每個國家的學生暑假時間都不同,美國5~8月(這時間會不會太完美!),歐洲大約是6~9月(以往歐洲人會好好利用短短的夏天來讓自己肌膚鍍上古銅色,現在只能去海邊一邊上色一邊灑水),亞洲國家如台灣、日韓、中國等則是7~8月。印度就聰明了,印度南北長超過3000公里,北部暑假是5~7月,南部則可以早到4~6月,今(2023)年6月印度甚至因氣溫突破45度高溫而宣布學校暑假延長至6月底開學。

今年7月氣溫已來到歷史新高

今年7月氣溫已來到歷史新高

學校本來放暑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擺脫教室和課本,增加他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鼓勵多元的生活體驗。也因為有了暑假這個產物,航空旅遊業像是冬天的薑母鴨羊肉爐餐廳一樣嚴陣以待、一年一次賺好賺滿。然而氣候變遷下,七八月的天氣已不適合在外面活動,許多國家甚至因為高溫而接連發生森林大火,台灣氣象報告也不斷提醒民眾嚴防中暑、甚至建議老人家中午避免外出。台灣政府是不是應該與大自然俱進,為了人民健康著想、為了地球著想,將暑假時間延後呢?

這是台灣後花園日本的夏天,人們悠閒躺在海灘享受陽光的畫面只會在日劇中看到了。(Photo credit: BBC)

這是台灣後花園日本的夏天,人們悠閒躺在海灘享受陽光的畫面只會在日劇中看到了。(Photo credit: BBC)

我認為可行性極高,台灣若將暑假從7~8月調整到8~9月,一來可跟中國日韓的暑假錯開、讓國人有機會享受較不擁擠的旅行,二來可以避開最炎熱的七月旅遊,再者還可以把中秋假期涵括在暑假內(政府有沒有一種賺到的感覺)。如此,只不過把學程裡上學期的五個月跟下學期的四個月做對調,將上學期學程改成10~1月四個月、下學期改成3~7月五個月,對現在的國高中考試時間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每當我將此想法跟學生家長或孩子的同學們分享,所有人都是舉雙手贊成呀!

將暑假延後到八九月,絕對會是政府的一個德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conutmil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開始了,我開始寫了,我開始提筆(鍵盤)寫(打)了。 成天看別人文章,成天想像自己也能像大家一樣提筆寫出讓人產生共鳴的文字,就這樣想像了快十年了。好吧,不開始寫,也還是停留在想像。 那就從“想像“開始吧。人到了知天命之年,不得不預防染上失智症,比起吃 DHA、NMN或各種彩色營養品,最好的預防藥
五年前的春天,星期天,老爹走了,是腎臟癌。 那天早上,定居國外的大哥搭長榮班機清晨降落,直接到醫院。老爹插上鼻胃管大約兩週,狀況也沒什麼大起大落,之前也從沒經歷過吃東西嗆到引發肺炎的戲劇性急救畫面,但,我們心裡都知道時間不多了。 直到快中午,意識不清醒的老爹才睜開眼看到大哥回來,老爹伸手去握大哥
前幾天,一位年輕的未婚男性朋友傳給我這篇文章跟我說:這樣誰敢生小孩? 文章是有關一位爸爸,孩子出生後家裡生活品質大大下滑的苦水文,包括夫妻關係像是住在一起的兩個家長,逐漸遠離朋友圈失去自己的社交生活,面對失控的孩子還要忍住不能打罵…等等。 文中甚至寫道:成為父母,整個社會文化要求你表現必須是「成
我開始了,我開始寫了,我開始提筆(鍵盤)寫(打)了。 成天看別人文章,成天想像自己也能像大家一樣提筆寫出讓人產生共鳴的文字,就這樣想像了快十年了。好吧,不開始寫,也還是停留在想像。 那就從“想像“開始吧。人到了知天命之年,不得不預防染上失智症,比起吃 DHA、NMN或各種彩色營養品,最好的預防藥
五年前的春天,星期天,老爹走了,是腎臟癌。 那天早上,定居國外的大哥搭長榮班機清晨降落,直接到醫院。老爹插上鼻胃管大約兩週,狀況也沒什麼大起大落,之前也從沒經歷過吃東西嗆到引發肺炎的戲劇性急救畫面,但,我們心裡都知道時間不多了。 直到快中午,意識不清醒的老爹才睜開眼看到大哥回來,老爹伸手去握大哥
前幾天,一位年輕的未婚男性朋友傳給我這篇文章跟我說:這樣誰敢生小孩? 文章是有關一位爸爸,孩子出生後家裡生活品質大大下滑的苦水文,包括夫妻關係像是住在一起的兩個家長,逐漸遠離朋友圈失去自己的社交生活,面對失控的孩子還要忍住不能打罵…等等。 文中甚至寫道:成為父母,整個社會文化要求你表現必須是「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暑(國歷7月 6或7日) 國曆七月天氣日漸炎熱,水稻第二期作秧苗期,而一期稻作黃熟,所以有「小暑小禾黃」之諺語。而台灣六月已完全脫離梅雨期,四周海域隨時有低氣壓形成,颱風從此說來就來。
Thumbnail
一年中最炎熱的一天了!2024年「大暑」日期是7月22日(星期一),「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俗話說:「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意指古人說「大暑」若不夠熱,就會有颱風大雨,因此大暑越熱越好。同時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
Thumbnail
每年7月初是美國學生放暑假回台灣的季節。 去年疫情解封了之後,6月就開始接到許多詢問,因為兒女從美國回來,想要預約調香課。今年也是一樣。 我的調香課大概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比較有機會成功。所以有些6月底才打電話或是私訊詢問的,我都直接告訴他們7月中以後才有空檔,這時就會聽到他們說:可是我們七月xx
Thumbnail
炎炎夏日,大家一定都想要去避暑吧?在4月左右,我們就已經規劃要去東京了!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說:「東京?去澳洲、紐西蘭這些國家不是更涼、更適合避暑嗎?」是的,如果在允許的情況下,我當然會去南半球的國家啊!但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錢,「計劃」這種東西,就要想辦法去實現它。因此,安排了旅行後,我就一直想著
Thumbnail
每年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氣溫節節升高,高溫的日子也把夏季拉長,一出們就好像快融化了! 還好,這個時候到山上避暑,最好不過了,白天只要不到室外,連風扇都免了,晚上更是涼爽,還好有這麽好的老家,只是有時候的豪雨,會猶豫上不上山,偶而看到落石,心中真的怕怕,跟長期住那裡的居民,自然害怕程度多一些,但一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4月中開始,其實就已經明顯感受到氣溫上升,不開冷氣真的受不了。這幾年大家應該特別有感,夏天比以前更熱,而且時間更長,幾乎長達半年以上都是處於高溫炎熱。而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以後可能只剩漫長的夏天、短短的冬天及不明顯的春秋兩季。不管如何,今年夏天才開始沒多久,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日本苗場滑雪之旅⋯⋯
Thumbnail
最近天氣真的太熱,尤其這兩天說是〔超級夏天〕,各地溫度瘋狂飆高。 看看今天的高溫資訊,屏東直接熟透,真是要命! 這種天氣,只要一離開陰涼處,就有一種要熱到往生的感覺,悶熱的天氣讓人狂流汗到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呈現一種臭酸狀態,而進到冷氣房的瞬間就像到天堂一樣開心。 但汗還沒乾就脫外套吹電風扇或吹
夏至隔天,不同以往的星期六,因為第一節課的老師採線上考試,我騎機車準備前往校園時十點的太陽毫不留情地摧殘我外露的皮膚。我不禁感嘆:「阿,夏天已經到了呀!」。
Thumbnail
台灣近期的天氣普遍為晴朗多雲,氣溫更是高熱如夏;不過,下週二(4月2日)將迎來一波天氣變化,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將陸續受到鋒面及東北季風影響,預期將帶來降溫和雨勢。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資料,今天台灣各地以及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大多為多雲到晴天,東半部地區以及中部以北的山區可能會有零星短暫陣雨。而金門、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暑(國歷7月 6或7日) 國曆七月天氣日漸炎熱,水稻第二期作秧苗期,而一期稻作黃熟,所以有「小暑小禾黃」之諺語。而台灣六月已完全脫離梅雨期,四周海域隨時有低氣壓形成,颱風從此說來就來。
Thumbnail
一年中最炎熱的一天了!2024年「大暑」日期是7月22日(星期一),「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俗話說:「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意指古人說「大暑」若不夠熱,就會有颱風大雨,因此大暑越熱越好。同時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
Thumbnail
每年7月初是美國學生放暑假回台灣的季節。 去年疫情解封了之後,6月就開始接到許多詢問,因為兒女從美國回來,想要預約調香課。今年也是一樣。 我的調香課大概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比較有機會成功。所以有些6月底才打電話或是私訊詢問的,我都直接告訴他們7月中以後才有空檔,這時就會聽到他們說:可是我們七月xx
Thumbnail
炎炎夏日,大家一定都想要去避暑吧?在4月左右,我們就已經規劃要去東京了!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說:「東京?去澳洲、紐西蘭這些國家不是更涼、更適合避暑嗎?」是的,如果在允許的情況下,我當然會去南半球的國家啊!但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錢,「計劃」這種東西,就要想辦法去實現它。因此,安排了旅行後,我就一直想著
Thumbnail
每年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氣溫節節升高,高溫的日子也把夏季拉長,一出們就好像快融化了! 還好,這個時候到山上避暑,最好不過了,白天只要不到室外,連風扇都免了,晚上更是涼爽,還好有這麽好的老家,只是有時候的豪雨,會猶豫上不上山,偶而看到落石,心中真的怕怕,跟長期住那裡的居民,自然害怕程度多一些,但一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4月中開始,其實就已經明顯感受到氣溫上升,不開冷氣真的受不了。這幾年大家應該特別有感,夏天比以前更熱,而且時間更長,幾乎長達半年以上都是處於高溫炎熱。而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以後可能只剩漫長的夏天、短短的冬天及不明顯的春秋兩季。不管如何,今年夏天才開始沒多久,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日本苗場滑雪之旅⋯⋯
Thumbnail
最近天氣真的太熱,尤其這兩天說是〔超級夏天〕,各地溫度瘋狂飆高。 看看今天的高溫資訊,屏東直接熟透,真是要命! 這種天氣,只要一離開陰涼處,就有一種要熱到往生的感覺,悶熱的天氣讓人狂流汗到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呈現一種臭酸狀態,而進到冷氣房的瞬間就像到天堂一樣開心。 但汗還沒乾就脫外套吹電風扇或吹
夏至隔天,不同以往的星期六,因為第一節課的老師採線上考試,我騎機車準備前往校園時十點的太陽毫不留情地摧殘我外露的皮膚。我不禁感嘆:「阿,夏天已經到了呀!」。
Thumbnail
台灣近期的天氣普遍為晴朗多雲,氣溫更是高熱如夏;不過,下週二(4月2日)將迎來一波天氣變化,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將陸續受到鋒面及東北季風影響,預期將帶來降溫和雨勢。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資料,今天台灣各地以及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大多為多雲到晴天,東半部地區以及中部以北的山區可能會有零星短暫陣雨。而金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