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咩小咩一起上肩!
今年,是我第一次過真實的父親節,也是咩咩第一次搭車回中部,來回坐滿5個半小時!慶幸她們還算給面子,都在超過兩小時後才開始崩潰,也算是我的第一個父親節禮物吧!可以開始出遠門了!
爸爸的生命通常在孩子到來後才真正遭逢鉅變,回顧這七個多月的日子以來,還真是如此。
當爸爸真的很不容易。以前,我只管向前衝,老婆有安撫好就好。
現在,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顧嬰優先,協調再協調。
以前,我只要照顧自己心情就好。
現在,我必須照顧全家心情,同時顧兩個小壓力源不開玩笑。
過去,我可以隨時動身挑戰心中的最難最遠最特別。
如今,我沒有時間也有了幾分躊躇,風險控管被擺在第一位。
過去,我可以不在乎自由業的收入不穩定性。
如今,就算今年很滿,我也會開始警惕明年是否能延續。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穩定的職業那麼受歡迎,因為有小孩的人沒有資格談無條件的冒險,職涯的底線是一家溫飽,而非漂泊流浪。
我從一個可以全盤掌控自己人生、決定一切的男人,變成一個事事都以「家」為優先思考的父親,中間有好多的痛苦與拉扯,不習慣與爭吵,還有不管怎麼做,都被正在Baby blues的老婆罵的挫折。
以及那個在育兒世界裡,「不管怎麼樣都是媽媽比較偉大」的次等感。
從理解到坦然接受,有很長、很長一段距離。畢竟職涯與人生的巨變夫妻都會有,但身體的巨變只有媽媽有,這份巨大的貢獻爸爸永遠無法彌平。
幸好在無數衝突、爭吵、揭露、溝通、互相理解後,我與老婆都接納了彼此的想法與狀態,互相調整成對方能接受、自己也能妥協的模樣,為咩咩打造出最堅固的避風港。
在這之中,更有著掙扎擺脫父權泥淖的內心戰爭:對抗「生了孩子就要全心拼事業」的陳舊慣習。
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父權遺毒,如今仍縈繞在華人社會之上:「養小孩超花錢,所以爸爸要更努力賺錢,媽媽要專心帶小孩,讓爸爸心無旁騖拼事業賺大錢。」這個價值觀造就了多少無可挽回的遺憾與人倫悲劇?
儘管女權抬頭,父權主義已逐漸被年輕世代唾棄,然而這套思維,卻仍在繼續隱隱約約影響著當代的父母。
從前我沒有金錢焦慮,會願意為了長遠的價值投資自己,讓存款低到不可思議的水位,反正錢再賺就有,餓不死。但我發現生小孩之後,我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心情:「錢不夠怎麼辦?接案生活不穩定怎麼辦?」
一則以喜,代表我打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有對象要負責。
一則以憂,代表我陷入了金錢焦慮。
於是乎,我變得更不願放過任何能使我成長的工作機會,所有的大案子都接,因為大案子就是最好的履歷,結果代價顯而易見:我在非洲時,老婆打來崩潰,我也崩。
「為什麼你就是不能理解,我的工作就是不穩定,不能放掉任何大機會,必須要不斷前進才能保持成長不被淘汰?」
「我不要你消失、我不要你忙成這樣,我要你在家和我一起顧小孩,而不是我得放棄我的工作變成育兒機器!」
「你有沒有想過你出去工作的時候,我就不能工作?你的事業要成長,我的也會需要呀!」
她說得對,她有自己熱愛的工作。早知道要全職育兒,她打死都不會生,遑論生兩個。
經過幾次激烈爭吵之後,我終於領悟了,我被華人這該死的父權思維捆綁了。如果要自己顧孩子,那「當爸爸後就要全力拼事業努力賺錢。」就會是個建立在犧牲媽媽人生上的父權枷鎖,因為留在家的那個人,只能放棄外面的所有,注定接下來十幾年的人生就只剩孩子。
「假如你真的因為把時間分給家、分給咩咩,因為工作量減半而導致事業走下坡,那我們就一起面對、一起承擔,好嗎?」
我想起來了,這是我最喜歡的布農族「一起」的精神,我怎麼只是久沒爬台灣深山,就這樣給忘了呢?。
這個人能自己帶兩個嫩嬰睡過夜,把半夜起床的雙寶哄回去,還能有如此清晰的思緒,我願稱她為最神,一輩子尊敬。
至於為什麼我們要這樣搞自己、激盪這麼多思辨還不送托嬰?因為我們生孩子的初衷,就是想利用都是自由業的優勢,在幼稚園前自己帶,用自己的言行,親手建立孩子無法以語言修改的行為基礎,作為她們一生的禮物。
於是,非洲回來後,我們再也沒有為這件事吵過,而我對工作的態度,也回到過去的狀態,甚至案量減半,不再極限塞行程了。
因為,我們是個家。
我不是賺錢機器,老婆也不是育兒機器。
我們都是,無情的洗屁屁機器。
所以,作為一個父親,必須抱著完全揮別少年的覺悟,至少在孩子上幼稚園前如此(不托嬰的話)。
出遠門?在外過夜?
抱歉,除非賺錢,否則一率不準。
就算是賺錢,也要負責出保母錢,費用扣完還要是正的,
否則給我在家帶小孩還比較實際。
在家專心工作?出門練體能?休閒爬自己的山?
一個一個生還可以,生兩個還敢做這種事,另一半會跟你說:吃飽滿的尿布吧!!!
下面是七個月以前的日子,請記得,雙胞胎則是爸媽每個都要負責全套,沒有「輪流休息」這種好康:
月子中心是天堂,對爸媽來說都是;如果經濟有餘裕,完全不要猶豫,一定值得。當然在家自己顧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動,各有優缺。
在那裏,除了作為人生巨變真正的緩衝期外,更重要的是完全不用照顧嬰兒,不用擔心把軟綿綿脆弱到爆的新生兒弄傷,還可以學一堆育兒知識。重點是,在月中時,爸媽都能保有自己的時間甚至隱私,這兩個東西在帶著小孩回家後會幾乎消失殆盡。
但,第二個月時,回家就是直接地獄模式,如果夫妻自己顧沒外援,會生不如死;因為睡過夜之前,每天要餵6餐,半夜那餐孩子會挖你起來。這邊真的要特別感謝家裡和岳母的全力幫助,我愛你們!
這個時期,一天會被切成6個4小時無限循環:全套「醒了哭、泡奶餵奶、拍嗝、哄睡、整理家務」後,最多就剩1小時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一天頂多就4個分超開的完整1小時能用,還附帶被動技能:睡眠不足的混沌頭腦。狀態極差,連吸收新知都吃力,產出就更不要說了。
會翻身之後,只要她們醒著,眼睛離開一秒都會出事,不是翻到被子裡就是翻過去翻不回來窒息,超可怕。重點是大概3個月後就會出現除了吃睡以外的需求:玩。除了要不斷變換玩具組合滿足這個需求,還要提供玩累後的抱抱,以及看得到人的安全感。
等會爬之後更慘,白天睡得更少,只要醒著就只能陪他們玩,一不注意不是敲頭就是爬去想吃貓飼料玩貓貓水,到底?
而且孩子成長飛快,好不容易搞懂的相處方式,大概只能用一週,他們就又變了。嫩嬰超級變變變,爸媽大腦燒燒燒。
如果不送托嬰,請你想像要在這種狀態裡擠出時間工作。
這就是我的2025,在工作與育兒夾縫間求生存的人生。
每一位願意親自跳進來育兒的爸媽,都會感受到人生不復以往,時間也不再全然屬於自己,我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配合孩子,其餘免談」。
看著剛剛完成育空阿拉斯加獨木舟大冒險的郭熊,再看看手邊熟睡的咩咩們,我深刻感受到,那種冒險的日子、那陣道拉吉里的風,已離我遠去,就像週期彗星般,待孩子獨立之時才會回來。
對成為父親的每一個男人而言,親自照顧孩子、陪伴他們成長,就是人生最大的冒險。把「陪伴孩子」當人生目標,或是一場無止境的冒險,才能在育兒之中找到快樂與成就感,並甘之如飴。否則只能在痛苦與可愛之中載浮載沉,更慘的是等叛逆期一到,就只剩痛苦了。
不知不覺寫了好多好多,這份心情,獻給這近8個月來從混沌到澄澈的我,也謝謝老婆與幫助我們的所有人。
祝我父親節快樂,也祝天下的偉大父親們,快樂。
p.s. 我不會這樣爬山啦!只是有一天覺得好玩就全上了,這樣超過20公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