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以語言重建所有失落的愛與存在的意義──《末日狂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身為同志,有時候很難想像未來。

我不知道這樣說正不正確,但至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九〇年代(或更早)的同志們似乎容易陷入一種無未來之感。那種對未來的虛無感來自整個社會,也來自 LGBTQ 這個群體自身(當然早期根本還沒普及 LGBTQ 這個詞彙)。

《末日狂戀》開頭沒多久,便從看不見臉的主角口中道出:「年輕時,我想我正在見證,見證著一些事物的結束、歷史的結束、電影的死亡。沒有未來。」

This is the end。每一天,張開眼都不小心會對自己提出這樣的疑問──會不會今天就是結束的日子了呢?也許身旁躺著誰,依然很難想像明天。總之我們不會有小孩,那時候也沒辦法結婚,也許過兩天身邊的人就被逼著當一個「正常人」,或者假裝自己是正常人而離去。那是關於感情的末日。另一部分的終結更是直指整個意識/感受上的沒有明天。時常覺得所處的整座城看起來就是那麼空洞,我們找不到容身之處,不只是身體或者身分,甚至是思想。是的,思想。那時候所謂的文藝青年,那樣的腦袋似乎難以找到安身之處,整個世界以某種虛無、制式、乏味的方式重複著,於是那些叛逆又奔放的思想顯得格格不入,顯得彆扭。

沒有安身立命之處,又哪來的明天?

raw-image

《末日狂戀》(This Is the End)幾乎是導演半自傳式的散文電影,導演 Vincent Dieutre 將自己的經歷放入電影中,片中訴說著一位來自法國的製片,到訪 Los Angeles 與四十年前的舊識相會,兩人在疫情的大城中探尋著生存與愛,叩問著生命的意義,並在龐大的末日感中試圖挖掘出一些光作為解答。解答可能來自四面八方,也許是城市的街景、也許是詩句、也許是天光或夜色,也許是來自愛人相擁時靠近的鼻息。電影取用了許多細微的日常細節和文學作品,透過主角的眼以及角色的口述展現在眼前,交織出一片這個世代獨有的奇異光景、感受與解答。

曾經有著「天使之城」之稱的 Los Angeles 中的西好萊塢區,如今在時間的推移下卻顯得慘澹無光,隨著主角開車的視線,整個城顯得昏黃,彷彿沒有明天,伴隨著疫情帶來的封閉與混亂,更加強了末日之感。隨處瞥去都是一種接近虛無的虛假亮麗,那種亮麗有點陳舊,像脫漆或者褪色的老舊畫面。穿越在天使之城中,似乎沒有天堂,眼見之處都只剩意識與情感上的廢墟。

關於「終結」的議題隨著窗外接連的景象,展開了一連串的叩問,伴著大量詩語言的堆疊,嘗試在生命的混沌中堆疊出解答。

raw-image

電影以四個看似獨立但又在許多細節相互呼應的畫面交錯而成。其一是主角乘著車穿越城市的視角,他透過車窗看著各種變換的街景,以法文訴說著眼前的城市如何讓他感到虛無,和對藝術、語言、文化崩塌的悵然;其二是泳池與蛇的畫面,突如其來地落下一聲轟然的聲響,畫面裡頭便出現泅泳的蛇,這是一種與天使相對的隱喻,是某種邪惡與崩壞的象徵,是墮落或者恐慌的延伸;再者是一段又一段奇異的詩篇,在俱樂部中被讀出,配著迷幻的音樂與光線,偶爾舞蹈或者搖擺,所有的詩句都是引誘與叩問,試著逗引出末世殘存的希望,同時向所有的可能提問,並以詩的語言試圖找回真實的感受;最後則是如 GIF 般循環撥放的相擁畫面,那些相擁或者親吻,以極短的秒數被切成碎片般的畫面,一遍又一遍地重播──像是所有的日常,總以某種方式無限重複。

四個部分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與視角在探尋存在的意義、探究愛的本質、拷問世界的同時也質問著自己,四個片段以不同的方式論述著生而為人的那種身為失落一代的共感。無論何種形式或者角度,都傳達出了一種此時此刻,一切的一切都正在崩塌之感。「終結」、「死亡」等詞彙反覆地在電影中出現,於是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存在究竟是什麼?我們所見、所感受的一切是否真的有其意義?

raw-image

我們在電影中看到許多的穿越:時間的穿越、空間的穿越、意識型態的穿越、歷史的穿越。六十多歲的歐洲老年男同志主角,以這樣的身分從青春穿越了四十年來到現在,也以這樣的身分從歐洲穿越了空間來到 LA。在眾多的穿越中,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總有一種不確定性的龐大終結感存在,總有一切在不斷地死去或逝去,這樣的「無未來感」不斷膨脹,在愛的議題上亦如是。不得不去想,身為同志,無論如何穿越,是不是永遠都會被困在這種只剩終結的無未來感受中?

主角與舊識的再相遇,必定燃起了一種熱烈的慾望和流動,可同時也有什麼正隨之逝去。片中一段關於愛的質問,主角問對方是否愛他,對方回道「我不知道,也許我們該回到四十年前那種極具儀式感且刻骨銘心的愛戀。」這段敘述非常淡然,主角悠緩地說著,頓時,關於愛的一切,我們沒有人有解答。

正因為對所有的失落與崩塌感到茫然無助,電影中的人們把希望放在詩中。讀詩俱樂部裡頭,詩句不間斷地流洩而出,有些詩句呼應著愛與存在,有些則放浪或叛逆,有些帶著挑釁意味。全片出現了十多首文學作品,來自不同年代、不同性別、不同國家的作者,導演 Vincent Dieutre 在訪談中提到,透過這些詩,他期望去思考在不同的時空底下,這些散落在不同時間軸上的詩作與發聲者們,關於語言的展現是否相同?有趣的是這些散落在許多不同向量的詩作,卻又都存在某種幽微的共鳴。

raw-image
「文學已經在迷失在商業模式中了,電影只剩下對災難的熱情。似乎只剩下分享詩作,在聚會中那樣自由、敏感的朗讀詩作(像是一個小型的活動)能帶給我活著的真實感受。」

這是一部以語言堆疊出的電影,有影評人稱他為散文式的電影,我倒覺得電影本身其實就是一部巨大的詩篇。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斟酌設計過的呈現,每一個畫面、每一顆鏡頭,無一不是動人的佳作。

關於末日與終結, Vincent Dieutre 所說的末日與終結,是關於一座城、關於這個世紀、關於藝術與文化、關於同志,又或者也關於人生。末日之感在這對老年男同志的身上顯得特別鮮豔,但我想也許所有人,都被困在這個將要崩塌的困境裡頭,而《末日狂戀》中也許剛好會有那麼一句話或者一個畫面,能成為你/妳存在的解答。

raw-image
劇照提供/酷兒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raw-image

𝟐𝟎𝟐𝟑 第十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影展期間|𝟏𝟎.𝟐𝟎(五)- 𝟏𝟎.𝟐𝟐(日)、𝟏𝟎.𝟐𝟕(五)- 𝟏𝟎.𝟐𝟗(日)
影展購票系統|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影展資訊| https://tiqff.org.tw/Default.aspx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烏托邦裡膨發的性慾望,直指的是人之原始本能,對於生命、新生、消亡的終極──感覺到活著的需求。她偷情,她與陌生人做愛,也和丈夫做愛;她直勾勾地看著男人在路邊撒尿,她會在醜噁的男人發出新生啼哭時將其擁抱入懷。我不想矯情地說,唯有透過做愛她才能感覺到自己活著,我會說,那是女主角/導演的一種探尋,一種悟得。
《餐廳失控夜》用一場戲看安迪和廚師們天衣無縫的合作默契:負責調製醬汁、烹煮主菜、擺盤的人員,相互配合得分秒不差,帶出食材的最佳風味。安迪和廚師們的呼吸都在同一個頻率上,沒有人過於急躁,也沒有人太過緩慢,一切都很完美。然而,隨著安迪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他先前犯下的種種錯誤,開始造成影響⋯⋯
重看一次《曼哈頓》,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這部片,電影裡大量置入的壯麗城市景觀與文化人優越感,明顯是刻意用精緻糖衣包裝的虛華,奪人眼目的外貌卻藏不住編導伍迪.艾倫自詡為知識份子(實則放不下老白男心態)意識下的自溺與耽戀,缺乏對中產階層偽善文化的有力批判與深刻自省。
電影開始,成名歸國的蔚青,身上穿著的黑色繫白色寬幅腰帶,呼應鋼琴的黑鍵與白鍵,她的助理也穿著印有近似於灰黑琴鍵形狀的白底襯衫,說明了蔚青把全部精神寄情於音樂,別無其他。若不是楊德昌早逝,或許他還會把影像視野再延伸到紐約、洛杉磯、巴黎、維也納,讓蔚青式海外遊子的形象更加清晰、立體。
我很感謝釀電影八月號將楊德昌作為主題,整理了許多的資料,但,我想,楊德昌導演不是屬於情懷的,他的現代性不是一種被用來緬懷的現代性,他的現代性是前瞻性的、先驅性的,甚至遠遠地走在了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台灣電影之前。他不是一個適合被當作「已逝的」去認識的導演,而是可以用他的每一部作品,檢視我們所身處的當下。
楊導的作品都以感情生活或圍繞在其周邊的故事開展,但《青梅竹馬》應是與這最貼切的,因為它純然聚焦於一對戀人,卻又不僅止於此。這段愛情尚處於不知前途在何方的迴圈中。阿隆與阿貞在一段沒有愛的關係裡,宛若所有人在一個沒有自我意識、認同與希望的社會裡,面臨的停滯狀態是相同的,是沒辦法、也沒能力真正往前走的。
烏托邦裡膨發的性慾望,直指的是人之原始本能,對於生命、新生、消亡的終極──感覺到活著的需求。她偷情,她與陌生人做愛,也和丈夫做愛;她直勾勾地看著男人在路邊撒尿,她會在醜噁的男人發出新生啼哭時將其擁抱入懷。我不想矯情地說,唯有透過做愛她才能感覺到自己活著,我會說,那是女主角/導演的一種探尋,一種悟得。
《餐廳失控夜》用一場戲看安迪和廚師們天衣無縫的合作默契:負責調製醬汁、烹煮主菜、擺盤的人員,相互配合得分秒不差,帶出食材的最佳風味。安迪和廚師們的呼吸都在同一個頻率上,沒有人過於急躁,也沒有人太過緩慢,一切都很完美。然而,隨著安迪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他先前犯下的種種錯誤,開始造成影響⋯⋯
重看一次《曼哈頓》,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這部片,電影裡大量置入的壯麗城市景觀與文化人優越感,明顯是刻意用精緻糖衣包裝的虛華,奪人眼目的外貌卻藏不住編導伍迪.艾倫自詡為知識份子(實則放不下老白男心態)意識下的自溺與耽戀,缺乏對中產階層偽善文化的有力批判與深刻自省。
電影開始,成名歸國的蔚青,身上穿著的黑色繫白色寬幅腰帶,呼應鋼琴的黑鍵與白鍵,她的助理也穿著印有近似於灰黑琴鍵形狀的白底襯衫,說明了蔚青把全部精神寄情於音樂,別無其他。若不是楊德昌早逝,或許他還會把影像視野再延伸到紐約、洛杉磯、巴黎、維也納,讓蔚青式海外遊子的形象更加清晰、立體。
我很感謝釀電影八月號將楊德昌作為主題,整理了許多的資料,但,我想,楊德昌導演不是屬於情懷的,他的現代性不是一種被用來緬懷的現代性,他的現代性是前瞻性的、先驅性的,甚至遠遠地走在了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台灣電影之前。他不是一個適合被當作「已逝的」去認識的導演,而是可以用他的每一部作品,檢視我們所身處的當下。
楊導的作品都以感情生活或圍繞在其周邊的故事開展,但《青梅竹馬》應是與這最貼切的,因為它純然聚焦於一對戀人,卻又不僅止於此。這段愛情尚處於不知前途在何方的迴圈中。阿隆與阿貞在一段沒有愛的關係裡,宛若所有人在一個沒有自我意識、認同與希望的社會裡,面臨的停滯狀態是相同的,是沒辦法、也沒能力真正往前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終於到最精彩的時刻」通常是這麼說的,如今又會剩多少人對這個殘片感興趣呢?還是說透過這份惡意產生更大的惡意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故事剛開始時,我想著「這可能又只是一部預想末世後的故事」,卻沒想到,隨著故事推進,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末世後的故事』」。 實則,這部作品迄今探討好幾個對於人類而言尚無解答的議題,他一邊用詼諧的表現手法沖淡這些嚴肅的議題,以及濃重的無力感照進現實後的悲傷情緒。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貓與司機先生的故事,充滿色色的劇情和浪漫情感和回憶。文章涵蓋了夢境、愛情、離別等主題,透過豐富的敘述描繪了主人公的心理掙扎和內心情感。文章通過不同的場景和對話,呈現了感情錯綜複雜、模糊不清的狀態。整個故事情節複雜,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愛情、單戀、失戀、離別、再見、狂野之夢。
Thumbnail
2046 是那永遠回不去的故土,是能夠自我痲痹的精神鴉片。所有人在列車上迎接著末日前的狂歡,卻無法以瀰漫的濃煙模糊掉現實的憂鬱,2046 的數字密碼指向了城市陷落的前一年,也是淪陷前向外逃亡的最後機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終於到最精彩的時刻」通常是這麼說的,如今又會剩多少人對這個殘片感興趣呢?還是說透過這份惡意產生更大的惡意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故事剛開始時,我想著「這可能又只是一部預想末世後的故事」,卻沒想到,隨著故事推進,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末世後的故事』」。 實則,這部作品迄今探討好幾個對於人類而言尚無解答的議題,他一邊用詼諧的表現手法沖淡這些嚴肅的議題,以及濃重的無力感照進現實後的悲傷情緒。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貓與司機先生的故事,充滿色色的劇情和浪漫情感和回憶。文章涵蓋了夢境、愛情、離別等主題,透過豐富的敘述描繪了主人公的心理掙扎和內心情感。文章通過不同的場景和對話,呈現了感情錯綜複雜、模糊不清的狀態。整個故事情節複雜,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愛情、單戀、失戀、離別、再見、狂野之夢。
Thumbnail
2046 是那永遠回不去的故土,是能夠自我痲痹的精神鴉片。所有人在列車上迎接著末日前的狂歡,卻無法以瀰漫的濃煙模糊掉現實的憂鬱,2046 的數字密碼指向了城市陷落的前一年,也是淪陷前向外逃亡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