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邊佇佗位〉2023  005 他鄉變故鄉

更新於 2024/09/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厝邊佇佗位?1952-1992@老相片記憶創生 /穿越彰化市福安里的時代變身

2023厝邊佇佗位?1952-1992@老相片記憶創生 /穿越彰化市福安里的時代變身

1.我不喜歡老照片

朋友們常以為我喜歡老照片,剛好相反,我在2016年之前,一點也不喜歡。因為我曾經在國中時,因為爬上椅子,注神看著公媽龕上方的祖父、祖母和大媽泛黃遺照,跌下來,尾椎撞到椅角骨折,不敢告訴家人。過了很多年後照X光才發現。從小到大,我討厭和恐懼那些在夜晚讀書時,在我的書桌上方,注視這間屋子的老照片裡陌生長者的眼神。這三位長者在我出生之前都已經離世,而我卻是在最近這幾年來,逐漸比較認識他們了。 

2. 老照片的「刺點」

在我意識到老照片對於那些快速遺忘的過去,具有提點作用時,已經是2016年了。我發現自己在那之前,也很少拍照時,把自己拍進去。2016年媽媽開始行動不便,需要日常協助。那年我們請了外籍看護,就在那個時間點,我發現,我需要去紀錄原先不大在意的親人日常。 

另一方面,我對老照片的重視,來自我發現老照片裡的人物有很多我未知的故事,從那時開始,我就像那位《致不滅的你》的主角,開始探詢這些陌生又有點熟悉的老照片「刺點」故事。開始拿著老照片,訪談相關的家族或親友長輩,去找尋那些未知的過去,像進入一齣又一齣超現實的老靈魂奇幻劇。 

在這個手機不斷拍照成癮的時代,無法拍照、沒有相片,對很多年輕世代不可思議,相片也被當成快速滑過、不留痕跡的視覺慣性。為何要去找那些珍貴的老照片呢?又為何要在社區的巷弄牆面展示,伴隨相片旁邊鄰居曬衣的親切日常呢? 

當去年七月開始,卦山力的朋友們將這些有鄰居自己或親人的老照片貼上老屋的牆面後,鄰居們經過,看看、閒談,或獨自凝視,喚起自己的回憶點滴。老照片和來來往往路過的鄰人身影交會,讓老相片像是一道神話時光的入口,不只是疏離陌生的圖像。

 

3.他鄉變故鄉

對很多這個社區長輩而言,我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來辦活動。儘管我自己沒有這種夫家/娘家的區分。但是這種傳統對於女性透過婚姻,而和原生家庭產生分離的實況,卻依然是台灣的常態。這讓我聯想到因為婚姻而從他鄉異地來到福安的婆姊們,像去年照片中的周秀雲阿嬤,今年的阿丹姐、月桂姐。也包含我的母親黃玉珠,從附近的大埔延和里農家,因為和父親王燈岸結婚,定居在鎮南里西勢巷(現南瑤路314巷),他鄉變故鄉。 

在去年2022年展出時,我雖然繼續蒐集老照片,但對大部分鄰居還是困難。其中有一個理由,讓我改變了原先的設定,那就是來到福安里這個地方之前的老照片算嗎?跟我家相當熟的隔壁鄰居阿丹姊,給我看了幾張老照片,都非常有特色,可惜照片中的親人不想展出。但其中有一張阿丹姊的照片拍得非常好,是她的少女時代牧牛的照片。 

根據我跟阿丹姊的訪談。這是1967年(民國56年)阿丹姐的少女時代,大約十五歲左右,在南美里(舊稱湳尾)的家門口埕所拍攝。阿丹姐正牽家裡的水牛吃草時,被哥哥拍下來。家裡四周都是田,相片裡後面有幾座稻草紮成的草囷(tsháu-khûn),是當時瓦斯尚未普及時,農家用灶煮食所用的草絪(in)燃料。門口埕常做割稻後曬穀用途。那時期農村每戶人家都飼水牛來犁田。 

那時阿丹姐幫家裡做農事,牽牛去田岸仔路,路邊都長好多草,可以讓牛吃。阿丹姐陸續工作,再經過十多年後結婚,來到西勢巷(現南瑤路314巷)。 

透過老照片去看那些消逝的年代,正如Susan Songtag 在《論攝影》所給我的啟發,提到所有的相片都是在為消逝、和無常,作註腳和見證。能夠透過老照片來體驗到這種超現實,穿越時空歲月,不就像參與生命生生不息、老靈魂煉金術的遊戲嗎?

avatar-img
11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玲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幾天前我收到一封mail,竟然是這位繼室的曾孫來信,一位陌生人。
看完這部有一大堆各種角度影評討論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之後,我只想稍微提一下,可能比較少被討論的冥婚角度。以下有劇透,請慎入。
重看《致不滅的你》,又給我一種對從消逝到重生活力,這是去參加普渡時會出現的動力嗎?不會嗎?為何?為何不能?難道普渡不是很多過往男女老少生命的透視嗎?老靈魂的縮影穿越嗎?老靈魂告訴我們的故事?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要傾聽?
來自祖靈的祝福 有土地 有種子 有眼淚 有痛苦 有分裂 有縫合 從古老的DNA到物質不滅定律
在我2022年7月主辦〈厝邊佇佗位〉老照片裝置展覽開幕式沒多久,忽然在展覽我家外牆的那條南瑤路314巷8號和9號之間小小巷弄裡,地面好幾處被噴上紅漆,寫著:私人土地。 隔壁鄰居阿丹姊說,地主來噴的。這幾個顯眼的字,喚起了我大概四十多年前的記憶...
當慾望來的時候 不用多說什麼 就是用妳的歌聲 妳的舞蹈 妳的塗鴉 不斷創作 迎接慾望來的時候
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幾天前我收到一封mail,竟然是這位繼室的曾孫來信,一位陌生人。
看完這部有一大堆各種角度影評討論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之後,我只想稍微提一下,可能比較少被討論的冥婚角度。以下有劇透,請慎入。
重看《致不滅的你》,又給我一種對從消逝到重生活力,這是去參加普渡時會出現的動力嗎?不會嗎?為何?為何不能?難道普渡不是很多過往男女老少生命的透視嗎?老靈魂的縮影穿越嗎?老靈魂告訴我們的故事?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要傾聽?
來自祖靈的祝福 有土地 有種子 有眼淚 有痛苦 有分裂 有縫合 從古老的DNA到物質不滅定律
在我2022年7月主辦〈厝邊佇佗位〉老照片裝置展覽開幕式沒多久,忽然在展覽我家外牆的那條南瑤路314巷8號和9號之間小小巷弄裡,地面好幾處被噴上紅漆,寫著:私人土地。 隔壁鄰居阿丹姊說,地主來噴的。這幾個顯眼的字,喚起了我大概四十多年前的記憶...
當慾望來的時候 不用多說什麼 就是用妳的歌聲 妳的舞蹈 妳的塗鴉 不斷創作 迎接慾望來的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台南東區巷仔內新開的全吧台式餐廳風格料理「厝边n.b.r」採預約制板前料理方式,結合精緻法式、日本御節料理的FUSION無國界創意料理,台南囝仔主廚菲利浦將過去10年在加拿大、美國、台灣米其林星級餐廳的經歷帶回故鄉,年輕有想法的他秉持「可以講究何必將就」的初衷,在隱身台南鬧區的轉角巷弄開起究極的跨國
Thumbnail
這篇我想談一下語言。去年〈厝邊佇佗位?〉第一回1967-1994@老相片時,我們在外牆上寫出幾種曾經出現在我家中,也是不少台灣人家中的語言:華語--鄰居在哪裡呢?我的上一代父母輩常用的日語--ご近所の人はどこ?還會出現的英語、和菲律賓看護的語言--nasaan ang mga kapitbahay。
Thumbnail
透過老照片去看那些消逝的年代,正如Susan Songtag 在《論攝影》所給我的啟發,提到所有的相片都是在為消逝、和無常,作註腳和見證。能夠透過老照片來體驗到這種超現實,穿越時空歲月,不就像參與生命生生不息、老靈魂煉金術的遊戲嗎?
Thumbnail
走過有用 / 但傷痛太重 / 不如沒有始終 / 沒有經過
Thumbnail
太心急了 不要急著長大 所以的事都適合慢慢來
Thumbnail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台南東區巷仔內新開的全吧台式餐廳風格料理「厝边n.b.r」採預約制板前料理方式,結合精緻法式、日本御節料理的FUSION無國界創意料理,台南囝仔主廚菲利浦將過去10年在加拿大、美國、台灣米其林星級餐廳的經歷帶回故鄉,年輕有想法的他秉持「可以講究何必將就」的初衷,在隱身台南鬧區的轉角巷弄開起究極的跨國
Thumbnail
這篇我想談一下語言。去年〈厝邊佇佗位?〉第一回1967-1994@老相片時,我們在外牆上寫出幾種曾經出現在我家中,也是不少台灣人家中的語言:華語--鄰居在哪裡呢?我的上一代父母輩常用的日語--ご近所の人はどこ?還會出現的英語、和菲律賓看護的語言--nasaan ang mga kapitbahay。
Thumbnail
透過老照片去看那些消逝的年代,正如Susan Songtag 在《論攝影》所給我的啟發,提到所有的相片都是在為消逝、和無常,作註腳和見證。能夠透過老照片來體驗到這種超現實,穿越時空歲月,不就像參與生命生生不息、老靈魂煉金術的遊戲嗎?
Thumbnail
走過有用 / 但傷痛太重 / 不如沒有始終 / 沒有經過
Thumbnail
太心急了 不要急著長大 所以的事都適合慢慢來
Thumbnail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