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感|面對婆家的心態、不同世代的婆媳觀念落差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婚後就是婆家人」、「要以夫為天」、「要包辦所有家事」等;而且這年代多的是雙薪家庭,要求媳婦上班賺錢又要包辦家事,丈夫只要下班當大爺,這種雙標更是年輕女性難以接受,所以往往更容易出現婆媳糾紛、好媳婦黑化,特別是丈夫沒有當好中間人的角色時,更會衍生很多問題與難題。不過這篇主要想分享當媳婦的心態(?),所以先不多著墨在男方的部分。

婆媳關係及融入對方家庭都不容易

  1. 不比較
    即使是同儕也容易出現比較,妯娌間更容易有這樣的心態,但當然也是很看個人了。最初我也會覺得自己好像不及妯娌,覺得妯娌比較得到婆婆的關愛、與婆家感覺比較好什麼的,去婆家住個一兩晚也極為煎熬,但轉念想想他們認識更久,我就是嘴不甜又慢熱,這樣也是正常,而且跟婆家正常相處就好,也不追求更上一層樓,所以在心態上變成沒那麼在乎後便有點海闊天空,過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到後來就是知道妯娌會拿自己去比較,也只能笑笑,畢竟背景及情況不同,硬要比較也只會更不開心,所以更不需要為這些事情影響心情。在婆媳生活中,不比較,更幸福。
  2. 不要期待公婆要待妳多好、給妳什麼
    雖然跟上一點有點相似,但這邊指的,是當媳婦的心態端正,不要拿別人家的事情跟自己攀比,像是:別人的婆家出月子中心錢、孕期買一堆補品給媳婦,為什麼我婆婆沒有?誰誰誰的公婆出頭期,為什麼我的公婆沒有出還意見多多?閨蜜的公婆因為她生兒子包了百萬紅包,為什麼我的公婆沒有包給我?這樣的比較心態是沒有用及沒意義,只會增加自身對婆家的不滿,但有其實這些想法都不是婆家一定要給的資源,當然也可能是他們沒辦法給出這樣的資源,這都得靠媳婦對他們家的了解來評估,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必須或義務給你這些資源。而且拿人手短,有給資源也不一定是好事,就像有的媳婦網上PO文煩惱公婆要他們新家鑰匙、要留一個房間給他們,只因為他們有幫出頭期款多少。這樣想一想,是不是覺得沒得到資源也不是壞事呢?
    要是遇到婆家偏心其他孩子,常常把資源投在他們身上、或是他們凹一下便想盡辦法幫忙或給資源的情況,這些不公平現象也建議選擇不予置評或事不關己的態度,只因資源是婆家的話,他們愛怎麼分配的確輪不到我們這些外人(媳婦)置喙,重點是不會把主意打到自己小家庭上,想我們一起投資源就好。(要是用情勒方式,像希望一家人互相幫助之類的方式來凹,也千萬記得踩好自己底線,以免演變成軟土深挖的情況)。
  3. 踩好底線
    有些時候,並不是一直退讓配合就對,不該退讓時就是得踩好底線。就像剛懷孕不久時,婆家就提議不用去月子中心、孫子給他們帶,我們當假日父母就好等,那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真的令我極為反感,更多的是「憑什麼?」。因為跟先生相處時,我早就表明真要生孩子一定自己帶、月子中心也要住(不用貴),真要當假日父母除了孩子一定跟自己親、教養也是未知之數,且中部往返台北的車資每月算起來也沒有比較划算,更何況婆家幫忙顧孩子真的敢不給錢嗎?我自己是做不到啦!以上種種算起來根本是弊大於利。而且可能因為我自身成長都是跟父母一起,所以根不無法想像當假日父母,與其小孩生了自己不常顧,那我幹嘛生?我懷孕前已做好覺悟再累再辛苦也是要自己小夫妻顧,所以婆家的提議我完全不可能同意。
    當然,這部分我也一直有跟先生溝通,也踩硬不可能當假日父母,台灣有公托、私托、保姆及育嬰假等,那麼多的選擇,為什麼一定得將就把孩子放那麼距離自己那麼遠的地方被照顧?不過這些都是個人選擇,我並不是指做了其他選擇的人不對,而是個人觀念對自己的家庭期待只接受那些選擇。但我覺得底線踩好,往後也能讓婆家知道我們不是那麼容易被說動、情勒的,因為我不配合也只是不答應、不回應、或笑笑婉拒,真的惹我不爽也會黑臉。不能因為對方是長輩便認為自己只能賠笑,不尊重彼此的關係,那麼我也不必給好臉色,特別是要有不怕從此黑掉或永不往來都沒差的心態,這樣真的會過比較輕鬆。要記得,我是嫁「人」,不是失去自我,更不會在對方家低一等,不必過度討好婆家,更不要把自己過得很卑微。
  4. 當旁觀者,別干涉/介入婆家家務事
    雖然周遭很常會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但其實這也比較是傳統及上一輩的觀念,現在年輕人多的是追求「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各自坦自己的家人,孝道別外包給媳婦等。我覺得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錯,過去的觀念都以夫為天,只因為女性教育水平不高、當主婦多於進職場及沒有經濟能力等,所以才會衍生被年輕人認為「嫁入婆家變台傭」的觀念與文化,對婆媳關係也更容易有所抵觸。
    一般都認為結婚就是跟男家變成「家人」,但其實媳婦這身份一直都被男家於枱面下視為「外人」;當然,女婿在女家也一樣是「外人」,只是普遍女家對女婿的態度都會比較好,較少像婆婆對媳婦那樣想要壓落底、不友善或視為傭人等。(當然也是有好婆婆或壞岳母)所以我想分享的,是結婚了也不要真的當自己是男家的人,要把自己視為外人,對他們的各種家務事都是可以聽、但不干涉,被問意見也是朋友或表面式回應、附和,並不是真的需要媳婦的意見。至於真有需要幫忙,也視情況而定,特別是有金錢上的需求或支援,個人不建議摻合,真的聖母想借錢,也要先做好錢要不回來的心理準備。畢竟一般朋友借錢都有俗語:借錢是孫子,還錢是大爺,所以不管是誰,借錢都先預設要不回來比較好。
    而不干涉對方家務事的例子,(1)孝親費給多少、公不公平都不予置評,只要不用媳婦也出一份就好(住婆家另說);(2)偏寵哪個孩子不予置評,過好自己小家庭生活即可;(3)妯娌婆媳關係,傾聽為主,不給予過多意見;(4)婆家有什麼喜事,配合附和好棒棒;(5)婆家有家務事,請洽丈夫(他們的兒子)處理,非不得已不出手。個人覺得做到這些,就基本上相處的壓力便不會那麼大了。
  5. 不用在意會不會被鄰居議論
    相信很多長輩跟鄰居關係都比現代的鄰里關係更緊密,不但常常互相串門子,更可能一同出遊、互相分享各種八卦等。我知道有不少當媳婦的,都蠻容易會在意自己是不是成了婆婆跟別人的談資、被抹黑什麼的,這部分真的建議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妳,不管妳怎麼做也很難成為滿分媳婦,與其那麼心累又大壓力,為什麼不放輕鬆一點?為什麼要在意不相干的人的想法?特別是那些鄰里對妳生活上有影響、有幫助、接觸很多嗎?沒有的話,那就是生命中不重要的路人,為什麼要被他們影響心情呢?當然,這也回到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別住進婆家
    只要是同住,免不了會受影響,也更容易聽到這些閒言碎語而充滿負能量。反倒是不同住便減少磨擦,能被打聽的事情也較少(除非妳超愛事無鉅細都跟婆婆分享),他們能討論妳的話題不多,且生活圈沒交集也沒什麼影響,更減少造成負能量及壓力的來源,對於嘴不甜、內向、不擅跟長輩相處或社交的媳婦,真的建議別住進婆家。婆家不會因為有妳住進去而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妳沒住進去而變得更壞,不住婆家更不代表是跟他們交惡或轉成黑媳會因為妳不住婆家而有微言、情勒的話,倒不如好好重新評估這個男人、這樣的婆家值不值得妳選擇結婚。分享一句網上最常見的告誡:「婚前腦子進的水,婚後流的淚」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與創作!✨✨
歡迎追蹤我的IG (@louisbaby06)粉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港女媽媽在台灣
24會員
138內容數
✿ 歡迎分享交流✿ ✎ 港台生活的小事 ✎ 育兒生活大小事 ✎ 職場生活大小事 ✎ 各種聊天分享
港女媽媽在台灣的其他內容
2024/09/14
香港與台灣雖然都是亞洲國家,節慶也差不多,不過在渡過不同節慶的習慣上還是有些差異,而這些差異也蠻有趣的,這邊來分享一些個人觀察到的不同:)
Thumbnail
2024/09/14
香港與台灣雖然都是亞洲國家,節慶也差不多,不過在渡過不同節慶的習慣上還是有些差異,而這些差異也蠻有趣的,這邊來分享一些個人觀察到的不同:)
Thumbnail
2024/09/09
最近開始又有颱風生成的可能,前一陣子更因為颱風而放了兩天假,這才想起台灣的颱風假與香港很不同!
Thumbnail
2024/09/09
最近開始又有颱風生成的可能,前一陣子更因為颱風而放了兩天假,這才想起台灣的颱風假與香港很不同!
Thumbnail
2023/12/21
台灣和香港的出遊住宿觀念和習慣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包括情感連繫、省錢、習慣與傳統以及熱情好客等方面的因素。據我個人的觀察,在台灣蠻常有一種文化(或說是習慣?)就是出門蠻喜歡借住別人家.....
Thumbnail
2023/12/21
台灣和香港的出遊住宿觀念和習慣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包括情感連繫、省錢、習慣與傳統以及熱情好客等方面的因素。據我個人的觀察,在台灣蠻常有一種文化(或說是習慣?)就是出門蠻喜歡借住別人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在現代社會對於傳統觀念的評判,以婚姻建立的新家庭作為例子,對於傳統與現代的抉擇提出思考。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在現代社會對於傳統觀念的評判,以婚姻建立的新家庭作為例子,對於傳統與現代的抉擇提出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