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為:基礎分類

2023/10/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分類:針對發生的基礎原因進行統計

為了釐清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當有了一定的安全事件資料後,就衍伸了對事件做分類的需求。分類的目的方便我們對各種感興趣的指標進行發生頻率的監測,並且有機會形成改善。

人為因素的分類,一直是一個非常困擾的問題。在還沒有HFACS等工具之前,人為因素的分類絕大多數是現象上的分類,例如走路滑手機導致未注意前方路況而撞到電線竿,這個行為是未注意到前方物體,認為是疏忽未注意;但開車滑手機導致未注意前方路況而撞到人,我們卻覺得這可能違反相關規則,而歸類為故意違反。這種基於現象本身相似卻因有無規定分到不同種類、或是不同現象不相似卻分到同一種類的,常常最後會形成分類上的困擾。

在不安全行為這個分類裡,我們希望能夠根據心理歷程的根本原因來對不安全行為進行分類。人就像是一個電腦,會有輸入的訊號(知覺)、運算CPU(注意力)、記憶體RAM (工作記憶)和多層次理解(心智模型)。分類的重點在釐清是哪一個心理歷程錯誤,導致了最後的不安全行為發生。之後,我們再根據不同的心理歷程錯誤,來發展不同的風險緩解措施,並透過有效測量來觀測變化、評估介入是否有效。

根據心理歷程根本原因,不安全行為大概可分為失誤(Slip)、疏忽(Lapse)、知覺偏誤(Perception Error)、錯誤(Mistake)和違規(Violation)五種,並由HFACS的四種不同分類:技能、知覺、決策、不符合來加以測量。最後,則是對應到不同分類的風險緩解措施。下圖是我們對不安全行為分類的結果。

我認為不安全行為最適當的分類方式,以及其對應的風險緩解措施的樣態。

我認為不安全行為最適當的分類方式,以及其對應的風險緩解措施的樣態。


人為因素分析與分類系統(HFACS)

人為因素分析與分類系統(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 Shappell & Wiegmann, 2003)是一個相對較大型的人為因素分析工具和分類系統。由於在CRM訓練和組織因素也會提及,故值得我們在這裡稍微介紹一下他的理論基礎和分類架構。

奠基於Reason’s Model的人為因素模型

Shappell & Wiegmann (2003) 引用自Reason (1990) 的原圖。

Shappell & Wiegmann (2003) 引用自Reason (1990) 的原圖。

HFACS是一個奠基在Reason’s Model(俗稱起士理論)的人為因素分類模型。Reason’s Model的意義在不會有單一的成因就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一定是一連串的防禦均失效,才最後導致了意外事件的發生。這個想法被HFACS所引用,認為就算有最後一個直接導致意外事件的不安全行為,前面一定也有一連串與人相關的防禦行為失效。因此,HFACS的價值在於提供了多層次的人為因素思考,並且對不同層次及分類的內涵有了明確的定義

由上圖可知,除了我們所熟悉的不安全行為(Unsafe Acts)是放在第一層的顯性失效(Active Failure)之外,一個HFACS通常還會有後面三層隱性失效(Latent Failure)的分析,分別是不安全行為的前置因子(Precondition for Unsafe Acts)、不安全督導(Unsafe Supervision)和組織影響(Organizational Influence)。我們會在第四、第五章節介紹後面這三層的隱性失效。


各自依實際需求改編HFACS

HFACS的框架其實很好理解,但各組織會碰到的人為因素樣貌很有可能不同。因此,組織經常依實際上的作業環境需求,來進行符合自己組織適合的HFACS分類架構。我們在這裡會採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所改編的NASAHFACS當作框架。這個版本的好處如下:

  • NASAHFACS的手冊、快速參考均可至官方網站下載,屬於公開資訊。
  • 相較於其他版本的HFACS,我們認為他有較清楚的定義說明,所屬子類別也較為明確。
  • 相較於原生HFACS的用詞,NASAHFACS所使用的語詞較為中性。這也接續著NASA對於人為因素的看法:除了做的不好的部分,也有做的好的部分,屬於強項能力的部分也應該被標記和分類出來。

一個NASAHFACS的圖表像是如下。重要的是,因為目的只是在介紹心理歷程,故我們只挑主要想介紹的部分;這個經過挑選和刪減的內容,只適合用來當作學習心理歷程,不代表NASA的原意、也不代表NASA使用經刪減的方式來做分類評分。若欲研究,應回到NASAHFACS的手冊。

引用自NASA,擷取日10/7。NASA的HFACS是公開文件,可以直接取得最新版本。

引用自NASA,擷取日10/7。NASA的HFACS是公開文件,可以直接取得最新版本。

不安全行為分類

原來在HFACS稱作不安全行為(Unsafe Acts)的類別,NASAHFACS僅以行為(Acts)來命名。下面分別有四個大分類:決策(Decision-Making)、技能(Skill-Based)、知覺(Perception)及符合規定(Compliance)。在這裡,我們根據心理歷程前後調整了類別順序的安排,並大幅度刪減不會介紹到的分類,只留下常用的子分類。也因此,這個只挑選部分項目進行介紹的方式,無法符合NASAHFACS的原意,對

知覺(Perception)

從認知心理學的訊息處理觀點出發,人的訊息處理歷程就像是一台電腦,會先從鍵盤或是滑鼠這樣的輸入(Input)來源開始。知覺錯誤是輸入階段發生的錯誤,例如看錯、聽錯等,導致後續訊息處理的不正確。

raw-image


技能(Skill-Based)

相較於知覺層次為訊息處理的輸入層次,技能的錯誤為輸出上的錯誤,為非意圖的狀況下產生了不想要的結果。一般來說,技能分類的核心成因為注意力的錯誤和記憶力的錯誤。職能不足、不知如何執行導致的技能錯誤亦屬於本分類,惟在隱性層次上有對應的分類需要評定,如不安全行為的前置因子的個人準備度問題、不完整督導的訓練問題、和組織層次的訓練手冊規範。

raw-image


決策(Decision-Making)

決策錯誤的心理歷程,是個人未形成有效的心智模型、或形成了錯誤的心智模型,導致個人採取了錯誤的後續行為。以回答一個數學題舉例,這個有點像是不是看錯、不是計算錯誤,而是用錯誤的方式理解題目,導致最後計算方式符合一開始期待,但答案卻是錯誤的。我們在3.3章節會介紹心智模型和情境覺察的心理歷程,以及在歷程中如何形成錯誤及修正錯誤。

raw-image


符合規定(Compliance)

符合規定,在過去較常稱作違反規定(Violation),主要奠基在因明知規定但意圖不服從的心理歷程,所導致的不安全行為。因字詞本身可能就有貶抑意涵,可能導致受調查者的抗拒和不同意的感受,故在這裡可以看到NASA試圖使用較為中性字詞,以盡可能還原到意圖不服從心理歷程的努力。

raw-image

由於不同的錯誤類型都有其根本的心理歷程,我們的目的是在確認發生錯誤的根本心理歷程的原因,並且增加對於這一類錯誤的認識。後面的章節將依序介紹肇因於注意力和記憶、心智模型錯誤、以及無法符合規定的可能原因。

尋找讓生活更快樂的方式,浣熊心理師執勤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