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碎碎念(一)——第一次大調整,乾貨化
avatar-img
樹屋

小樹碎碎念(一)——第一次大調整,乾貨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研究SEO的東西(研究搜尋引擎搜尋結果的學問XD),然後我看到一個蠻有趣的建議。

寫部落格文章,任何一篇都該力求極致的品質跟內容含量。

不同領域的文章產生好處的原因可能會不同,但在我寫的的運科領域超有用。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把大主題拆成好幾個小文章,加起來流量會比原本的大文章少。

道理不難懂,搜尋如何運用下半身投球的人多到起飛,可是會有人搜尋髖鉸鏈 空格 投球嗎,幾乎是0,根本沒幾個人聽過髖鉸鏈這個名詞。

然後還有一個重點,同一個網站的子網站評價會影響整個網站的評價。

以我的專題為例,我寫一篇好文章,整個小樹之森的評價就會提升(反之也是,而且懲罰重又久)。

至於所謂的好文章,在google眼裡重點就是沒有缺點、沒有廢話、沒有文不對題、沒有惡意連結或強迫點擊的廣告等等。

最後就是讀者的評價——流量。

來自搜尋結果以及去論壇分享得到的流量跟關鍵字設計有關,這不是重點所以跳過。

來自其他來源的流量,毫無疑問取決於讀過的讀者願不願意分享。

如何盡可能極高受眾中願意追蹤的比例,文章品質就很重要。

高品質的、充滿乾貨的文章,篇幅自然不短,幾乎沒有人會仔細看完陌生人的整篇文章,而是大略看過所有內容,直到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才仔細閱讀。

又現今最多人使用的閱讀載具是手機,所以要使文章利於手機使用者閱讀,且排版清晰,有利於快速閱讀抓取重點。

回頭檢視我過去的文章,皆偏向自身苦惱許久的疑問的解答。

這些對於我來說是將拼圖完整的一塊碎片,因此價值連城,但對於讀者,就是一塊碎片,自然難以提高追蹤比例。

並且我也沒有考慮手機使用者的閱讀體驗並優化文章版面。

所以在優化了一輪現有文章排版後,這篇滿滿乾貨的文章就誕生了。

棒球科學(二)——系統性的全面認識投球機制這門學問

avatar-img
樹屋
1.7K會員
26內容數
棒球、氣象、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樹屋 的其他內容
林家正有個很明顯的優點,就是會確實觀察打者反應並立刻做出恰當應對。 這是陳柏清三振源田的打席。 這打席的2、3、5球都可以明顯看到這個優點。 ●第二球 源田第一球對偏內側的甜速球沒反應,代表要嘛源田設定變化球,要嘛源田設定速球但完全沒跟上。 這時就適合配內角速球,因為如果源田放掉等變化,就
0/5世界棒球 12 強:就一起!贏下去!
*警語:這篇一點也不嚴謹,可能充滿著一坨拉庫的認知偏誤,滿滿的滑坡,再次重申,獨立思考並判斷。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對於應力的適應有很多種,在我看來,應力的峰值以及應力施加的時間,很大程度影響人體適應的方式與適應後的結果。 又,顯而易見,科班出身,僅經過大量專項訓練的投手,看起來與傳統重訓後的適應
我認為延遲性手臂「可以」提高受傷風險,但不必然。 以下是我的解釋。 連著兩個物體的東西的受力,跟兩個問題間的速度差/角速度差有關嘛(也就是加速度跟角加速度)。 然後因為慣性,前臂會在軀幹加速時往後躺(常說的肩外旋,但不是只有肩外旋,還會有肩胛骨下壓後收肩膀水平外展跟胸椎伸展,綜合起來直接講後躺
林家正有個很明顯的優點,就是會確實觀察打者反應並立刻做出恰當應對。 這是陳柏清三振源田的打席。 這打席的2、3、5球都可以明顯看到這個優點。 ●第二球 源田第一球對偏內側的甜速球沒反應,代表要嘛源田設定變化球,要嘛源田設定速球但完全沒跟上。 這時就適合配內角速球,因為如果源田放掉等變化,就
0/5世界棒球 12 強:就一起!贏下去!
*警語:這篇一點也不嚴謹,可能充滿著一坨拉庫的認知偏誤,滿滿的滑坡,再次重申,獨立思考並判斷。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對於應力的適應有很多種,在我看來,應力的峰值以及應力施加的時間,很大程度影響人體適應的方式與適應後的結果。 又,顯而易見,科班出身,僅經過大量專項訓練的投手,看起來與傳統重訓後的適應
我認為延遲性手臂「可以」提高受傷風險,但不必然。 以下是我的解釋。 連著兩個物體的東西的受力,跟兩個問題間的速度差/角速度差有關嘛(也就是加速度跟角加速度)。 然後因為慣性,前臂會在軀幹加速時往後躺(常說的肩外旋,但不是只有肩外旋,還會有肩胛骨下壓後收肩膀水平外展跟胸椎伸展,綜合起來直接講後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