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性手臂會提高受傷風險嗎?

更新於 2024/08/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認為延遲性手臂「可以」提高受傷風險,但不必然。

以下是我的解釋。

連著兩個物體的東西的受力,跟兩個問題間的速度差/角速度差有關嘛(也就是加速度跟角加速度)。

然後因為慣性,前臂會在軀幹加速時往後躺(常說的肩外旋,但不是只有肩外旋,還會有肩胛骨下壓後收肩膀水平外展跟胸椎伸展,綜合起來直接講後躺)。

軀幹加速度不是定值,會隨時間變化。

然後前臂後躺減速時UCL會受力,肩膀前側也會。

阿角加速度跟力矩有關,力矩跟力臂有關。

力臂也不是定值,也會隨時間變化。

然後有關受傷風險。

可以很直觀的知道,如果刺激大於一定強度就會造成損傷,但如果太低,不管刺激多少次大概都不會怎樣,所以刺激的峰值強度更重要。

如果加速度的曲線跟力臂曲線配合的好,前臂後躺的峰值速度可能就會超爆幹快,最後後躺減速時,UCL跟肩膀前側的刺激就會超爆幹強。(往後躺時肩肘軟組織不會有什麼劇烈受力,除非出力模式有問題,不然那時手臂是半自由的移動,所以是後躺開始減速時,才是那個階段肩肘主要的刺激來源與發生時機)

阿還有一個因素,有機會更大幅提高受傷風險的機制特徵。

就是超大的肩水平外展活動度。

因為如果肩膀水平外展活動度超大,就有可能讓軀幹加速到很快時手臂都不動。

等到肩膀被拉緊,上臂就會被瞬間加速,加速度會超級大,大到爆,最後的後躺速度峰值可能會很大。

但即使刺激增加,也不一定會超過讓手臂立刻出現損傷的臨界值

阿就算沒有手臂遲到,刺激也可能超過臨界值。

而且手臂遲到,也不一定代表我剛剛說的軀幹加速度曲線跟力臂曲線有吻合到,每個人的加速階段仍可能會有個體差異。

所以我才說手臂遲到「可以」增加受傷風險,但不必然。

    avatar-img
    1.7K會員
    28內容數
    棒球、氣象、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樹屋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包含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程介紹與評價,第二部分是不想上課的替代資源。 有關「介紹與評價」章節,介紹環節在說明課程內容跟方向;評價的話,我會從三個面向分析,分別是: 1.對我的幫助 2.是否推薦這門課?我認為適合報名的族群? 3.缺點 然後有關「不上課的替代方案」。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我有個朋友的身體,之前有個很有趣的小問題。 就是無名指伸直時,中指屈曲的力量會大幅下滑。 然後我就試著改善看看,以下是我的實驗過程跟結果,幸運的是成功了☆ 當時我是這樣假設的: 我推測有屈肌同時控制無名指跟中指,或是有神經同時支配無名指跟中指的屈肌,或是兩者都有,以上圖解是畫前者,以下推
    先講本篇結論。 1.軀幹手跟球棒或許同步旋轉會更好 2.手要靠近身體 3.球棒要盡可能指向圓心、遠離身體、重疊旋轉半徑(三個都是同樣意思) 底下是我思考的心路歷程,跟簡單提到的推論,我暫時不會試圖寫的讓所有人都看得懂,因為很麻煩,所以看不懂正常,也別來問我或跟我討論這篇的內容,如果你不認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無論「SSW跟位移都是力作用的結果」抑或是「SSW導致的物理量變化是造成位移的原因」,在描述時應該確保當時要用的詞,那個詞背後的意涵,到底是力還是SSW。 而現在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所有人在應該使用「力」描述時,全都用SSW,導致討論情況變得不精準甚至錯誤,並誤導人對內容的理解。
    這篇文章包含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程介紹與評價,第二部分是不想上課的替代資源。 有關「介紹與評價」章節,介紹環節在說明課程內容跟方向;評價的話,我會從三個面向分析,分別是: 1.對我的幫助 2.是否推薦這門課?我認為適合報名的族群? 3.缺點 然後有關「不上課的替代方案」。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我有個朋友的身體,之前有個很有趣的小問題。 就是無名指伸直時,中指屈曲的力量會大幅下滑。 然後我就試著改善看看,以下是我的實驗過程跟結果,幸運的是成功了☆ 當時我是這樣假設的: 我推測有屈肌同時控制無名指跟中指,或是有神經同時支配無名指跟中指的屈肌,或是兩者都有,以上圖解是畫前者,以下推
    先講本篇結論。 1.軀幹手跟球棒或許同步旋轉會更好 2.手要靠近身體 3.球棒要盡可能指向圓心、遠離身體、重疊旋轉半徑(三個都是同樣意思) 底下是我思考的心路歷程,跟簡單提到的推論,我暫時不會試圖寫的讓所有人都看得懂,因為很麻煩,所以看不懂正常,也別來問我或跟我討論這篇的內容,如果你不認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無論「SSW跟位移都是力作用的結果」抑或是「SSW導致的物理量變化是造成位移的原因」,在描述時應該確保當時要用的詞,那個詞背後的意涵,到底是力還是SSW。 而現在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所有人在應該使用「力」描述時,全都用SSW,導致討論情況變得不精準甚至錯誤,並誤導人對內容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未來人可否對過去動過手腳呢?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目錄 解剖和生物力學(第1-3章):詳細介紹UCL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性 1. 肘部尺側副韌帶的解剖和生物力學 2. 臨床相關的肘部解剖和手術方法 3. 尺側副韌帶的投擲生物力學 監測和預防(第4-5章):討論投擲動作的監測技術和UCL損傷的預防策略 4. 監控投擲動作:當前的可穿戴設
    Thumbnail
    ✨為什麼會進行回溯? 從小,我從小就很討厭鐵磨鐵的聲音,而且總覺得脖子涼涼的很可能被砍,常常得用手護脖子才安心。 長大後已經好很多了,不過前陣子,某天,要去游泳的路上,突然覺得右邊脖子有被刀片凌遲的感受。 自從有這個感受之後一兩週,只要看
    Thumbnail
    閉上眼睛會讓我的身體感官更為敏感,然而,閉上眼睛並不會讓手肘平貼地面,睜開眼睛也不會因此改善--如果我都沒有自覺的話,這是無法改善的。
    Thumbnail
    本文章分享臥推動作的注意事項,包括身體姿勢、槓的位置及手臂旋轉角度等,並介紹阿茗教練一對一教學招生訊息。
    Thumbnail
    作者延伸提問:文章中提到喪失抓取與觸摸能力的病人在移植手術後,有可能重新恢復抓取與觸摸能力,可要是病人為先天便有殘缺的人,是否能透過在移植手術後的練習,具備抓取與觸摸能力呢?
    Thumbnail
    優娜說他手麻,MRI顯示頸椎第五到七節空間狹窄,壓迫神經,看過幾個醫師,有的建議開刀,有的說可開可不開,試試保守治療,有共識的是,要千萬小心橫向的外力,避免造成進一步神經的壓迫,可能會有神經損傷。 第一話 身為一個經常在姐家蹭吃蹭喝的物理治療師,當然是義不容辭的出診,也順便再蹭幾杯現磨咖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這位個案這次想調整的是肩頸的長期不適。 肩膀部分: 調整過程中解讀到左邊肩膀有比較沉重的負擔感。最近的思緒、情緒比較不穩定,也跟肩膀的不舒服有關係(因為這個不舒服會影響到情緒)。 除了健康問題外,很多不同繁瑣的小事情也都在煩個案,然後也都會進一步再影響到身體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未來人可否對過去動過手腳呢?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目錄 解剖和生物力學(第1-3章):詳細介紹UCL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性 1. 肘部尺側副韌帶的解剖和生物力學 2. 臨床相關的肘部解剖和手術方法 3. 尺側副韌帶的投擲生物力學 監測和預防(第4-5章):討論投擲動作的監測技術和UCL損傷的預防策略 4. 監控投擲動作:當前的可穿戴設
    Thumbnail
    ✨為什麼會進行回溯? 從小,我從小就很討厭鐵磨鐵的聲音,而且總覺得脖子涼涼的很可能被砍,常常得用手護脖子才安心。 長大後已經好很多了,不過前陣子,某天,要去游泳的路上,突然覺得右邊脖子有被刀片凌遲的感受。 自從有這個感受之後一兩週,只要看
    Thumbnail
    閉上眼睛會讓我的身體感官更為敏感,然而,閉上眼睛並不會讓手肘平貼地面,睜開眼睛也不會因此改善--如果我都沒有自覺的話,這是無法改善的。
    Thumbnail
    本文章分享臥推動作的注意事項,包括身體姿勢、槓的位置及手臂旋轉角度等,並介紹阿茗教練一對一教學招生訊息。
    Thumbnail
    作者延伸提問:文章中提到喪失抓取與觸摸能力的病人在移植手術後,有可能重新恢復抓取與觸摸能力,可要是病人為先天便有殘缺的人,是否能透過在移植手術後的練習,具備抓取與觸摸能力呢?
    Thumbnail
    優娜說他手麻,MRI顯示頸椎第五到七節空間狹窄,壓迫神經,看過幾個醫師,有的建議開刀,有的說可開可不開,試試保守治療,有共識的是,要千萬小心橫向的外力,避免造成進一步神經的壓迫,可能會有神經損傷。 第一話 身為一個經常在姐家蹭吃蹭喝的物理治療師,當然是義不容辭的出診,也順便再蹭幾杯現磨咖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這位個案這次想調整的是肩頸的長期不適。 肩膀部分: 調整過程中解讀到左邊肩膀有比較沉重的負擔感。最近的思緒、情緒比較不穩定,也跟肩膀的不舒服有關係(因為這個不舒服會影響到情緒)。 除了健康問題外,很多不同繁瑣的小事情也都在煩個案,然後也都會進一步再影響到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