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911」:哈馬斯閃擊牽扯伊朗沙特美國,衝突會怎麼收場?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10月7日,加沙民眾為陣亡哈馬斯武裝份子舉行喪禮。(Reuters)

10月7日,加沙民眾為陣亡哈馬斯武裝份子舉行喪禮。(Reuters)

當地時間10月7日清晨,哈馬斯(Hamas)突然襲擊以色列,發射了超過千枚火箭彈,其武裝人員也同步滲透至以色列南部,佔領多處猶太定居點,並擄走不少以色列平民。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隨即表示,將動用全部力量摧毀哈馬斯,非武裝人員應立即離開加沙地帶(Gaza Strip)。以色列安全內閣也在7日晚間投票決定,授權以色列正式向哈馬斯宣戰,為重大軍事活動做準備,是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來,以巴首次進入戰爭狀態。

從歷史經緯來看,這次事件是以巴衝突的周期性展演,卻也有其特殊處。

首先,除了發射火箭越境打擊,這次哈馬斯還出動武裝人員進行滲透,不僅擄走以色列平民,還與以軍爆發巷戰,對以色列社會形成不小衝擊,部分民眾甚至用「以色列版911」來比擬。這一現象既反映哈馬斯的「有備而來」,也凸顯以色列因為長期的軍事優勢自信,在安全防範上已不如過往周延。

再來,哈馬斯雖宣稱衝突是對「以色列佔領的回應」,包括以色列長期封鎖加沙地帶、褻瀆阿克薩清真寺、在今年導致數百名巴勒斯坦平民傷亡等。但從現實來看,哈馬斯發動閃擊的原因恐怕不只如此,更有對中東變局的回應。

近來中東颳起「和解風」,除了沙特伊朗在中國斡旋下復交,敘利亞與沙特也在俄羅斯斡旋下商討復交,美國更是積極推動沙特與以色列建交,就連伊朗也與美國換囚來解凍60億美元石油資金。本就日趨邊緣的巴勒斯坦反抗運動,既仰賴伊朗的實質軍援,更寄望阿拉伯國家的政治聲援,一旦沙以真的建交,伊朗又在考量對美、對沙互動的情況下,減少軍援哈馬斯,巴勒斯坦反抗運動必再受挫。故哈馬斯雖不承認,但此時發動閃擊的政治效果,當然包括迫使沙特「歸隊」,以及攪亂環環相扣的中東和解,這一發展無可否認。

當然,以色列的報復向來冷血嚴厲,哈馬斯與其交手多年,想必也做好了付出高昂代價的準備。在這個基礎上,從以色列軍隊的作戰力道、各國對衝突的立場回應兩個維度,可以預測事件的可能結局,以及對中東政局的可能影響。

對以巴政治的影響

首先,在以色列、巴勒斯坦政治場域,「以色列軍隊的作戰力道」是第一個影響因子:以色列的報復無庸置疑,但不同程度的報復可能形塑不同的政治情勢。

在作戰意願上,考量這次哈馬斯的閃擊程度不同以往,以色列的回擊可能會比2008年的暖冬行動(Operation Hot Winter)與鑄鉛行動(Operation Cast Lead)、2012年的禦柱行動(Operation Pillar of Defense)、2014年的保護邊緣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2022年的破曉行動(Operation Breaking Dawn)更強烈。也就是說,這次目標可能不只是停下哈馬斯的火箭攻勢、削弱其能力,可能還包括佔領部分加沙地帶,重挫哈馬斯作為「準國家」的統治能量。

而從以色列政府的視角出發,強力回擊可能有助延緩以下問題: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貪腐醜聞、司法改革引爆的全國示威、以色列4年5大選的政局混亂,因為作為內塔尼亞胡政敵的反對派,面對「重大國家安全」議題只能表示團結。更重要的是,這次衝突已讓部分以色列輿論質疑情報體系的效用,內塔尼亞胡如果連「打擊哈馬斯」都交不出成績單,將進一步面臨「無能」指責。

再從「各國對衝突的立場回應」進行分析。在過去多次衝突中,以色列不是沒有派出地面部隊進攻加沙,卻也要權衡以下限制:部隊派少了會因巷戰泥淖而效果不顯,部隊派多了會因「場面難看」而引來美國勸阻,表示「希望衝突降溫」。說得更直接,以色列當然慣性壓迫巴勒斯坦人,但在遂行報復上也有必須考量的政治問題。

只是如前所述,這次襲擊程度不同以往,不只導致大量色列平民傷亡,哈馬斯在音樂節上掃射擄人的畫面也在各大媒體上播送,人質哭喊哀求的片段更在社群媒體上瘋傳,以上種種都會降低各國勸阻以色列大開殺戒的力道,從過往的呼籲雙方克制,轉為譴責襲擊、甚至支持以色列回擊。例如這次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便在第一時間強硬表示,「我說清楚了,現在不是任何敵視以色列的團體利用攻擊謀取利益的時候。我的政府,對以色列安全的支持堅若磐石、毫不動搖。我們將確保他們獲得公民所需的幫助,且能繼續保衛自己。」

當然,「各國對衝突的立場回應」不只包含勸阻以色列,還包括支持哈馬斯。但從過往經驗來看,除了伊朗會提供實質軍援,多數國家、包括阿拉伯地區在內的「支持」,都只會停留在口頭表態階段,不會重演過去「阿拉伯聯軍」的場景。故這次需要考量的,是伊朗會對哈馬斯支持到什麼程度,是停留在10月8日讓附庸的黎巴嫩真主黨砲擊以色列,還是在以色列提高回應層級後進場拯救哈馬斯,最後演變為以色列與伊朗的直接戰爭。

綜合上述拉扯,如果以色列真在美國支持、國際默許下重挫哈馬斯,包括清剿高層、破壞據點,甚至佔領部分加沙地帶,內塔尼亞胡將能回應國內渴望復仇的民意,也能最大程度迴避近來的政治爭議,甚至有機會重建崩塌的威信;而哈馬斯雖想為巴勒斯坦反抗事業續命,也想阻止阿以關係正常化大勢,但缺乏強力奧援的結果,可能就是被以色列重創,讓自己陷入漫長的復原期,即便還能維持對加沙地帶的控制,也要許久才能回復發動攻勢的能力。

但即便以色列能重創哈馬斯,要將其徹底剿滅還是有難度。而重傷的哈馬斯雖會被部分輿論批評「害慘巴勒斯坦同胞」,卻不會停止宣傳自己對巴勒斯坦反抗事業的貢獻,正如在以色列2012年禦柱行動後表示「是哈馬斯的火箭攻勢促成停火協定」、在2014年保護邊緣行動後稱「是哈馬斯將以色列逐出加沙」。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衰弱的背景下,帶有宗教色彩、行動相對激進的哈馬斯,即便不能讓巴勒斯坦反抗事業重回高峰,卻明顯在次次行動下奪取了反抗的話語權及代表性,這也預示了類似衝突會不斷重演,只是時間間隔長短的問題。

對大國政治的再擾動

而在中東大國政治場域,情況同樣複雜,基本上「以色列軍隊的作戰力道」、「各國對衝突的立場回應」形成了環環相扣的情境:以色列大開殺戒一段時間後,各方干涉與斡旋必然會來,但相關表態也將牽動區域大國的處境。

首先是伊朗,不少西方媒體披露德黑蘭是衝突的幕後主使。在筆者看來,有鑑於伊朗是哈馬斯的強力支持者,加上黎巴嫩真主黨也在衝突之後跟進砲擊,即便伊朗沒有「唆使」哈馬斯動手,應該也對行動事前知情,並且提供了相關戰術指導、軍事援助。

但這一動作能不能代表伊朗政府的主要意向,還有待觀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伊朗本就深陷強硬、溫和兩派之爭,溫和派希望緩和與美國、西方的關係,鞏固對什葉新月板塊的現有經營,避免在地緣上進一步刺激各方,導致伊朗的「激進」形象積重難返、解除制裁遙遙無期,最終引爆更大規模的經濟危機與示威,危及神權政府統治;強硬派則主張西方毫無信用,所有協定都是糖衣毒藥,是美國瓦解神權政府的緩兵之計,如果在姿態上屈服西方,結局必然是顏色革命,讓1979年革命後的國家精神蕩然無存,神權政府也必然垮台。

因此觀察近年的伊朗外交,可以發現溫和與強硬交替、幾近精神分裂的展演,例如延宕多時的伊朗核協議,溫和派不排除答應美國的相關要求,換取減少制裁,但強硬派始終反對,正如其也批評政府釋放美囚換取解凍資金。而這次支持哈馬斯,從外交視角來看,可以視作伊朗不願沙特、以色列關係改善的干擾;但從伊朗內政的視角來看,則可以視作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等強硬派的強勢出擊,目的是爭取更多政治話語權,同時將整個伊朗拖入「輸出革命」的情境裡,干擾溫和派與西方的互動節奏。

而其結果,便是讓伊核協議的談判更加艱難,因為伊朗「支持恐怖主義」的形象會維持一段時間,美國強硬派將能取得更多政治話語權。如果接下來伊朗溫和派還能維持話語權,那麼德黑蘭的實質動作可能就停在真主黨的零星砲擊上;但如果以色列報復場景太過慘烈,導致溫和派被強硬派進一步劫持,伊朗就可能提高介入層級,導致以巴衝突直接演變為以伊交火。而其結果必然是美伊關係的嚴重挫傷,因為美國勢必會升高對以色列的支持,伊朗有可能迎來進一步極限施壓,甚至與美軍直接衝突,如此發展對神權政府來說,未必是好事。

而沙特的處境同樣微妙。這次衝突爆發前,利雅德正在華盛頓斡旋下,推進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進程,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甚至公開表示「各方第一次這麼認真」(for the first time, real),沒想到會被哈馬斯的火箭粉碎一切。因為在政治正確掛帥下,海灣阿拉伯國家雖已邊緣化了巴勒斯坦議程,卻還是必須在衝突發生時聲援「阿拉伯兄弟」,沙特當然不可能在這個當下繼續與以色列的外交升溫。

但即便如此,阿以關係正常化的大勢恐怕不易逆反。沙特即便現在不與以色列建交,也會在未來某日重啟關係正常化進程,其底層邏輯就與哈馬斯發動襲擊類似:不是會不會,而是間隔長短與時機好壞的問題,因為經營多元關係、謀求國家發展、推動經濟轉型是沙特的新時代目標。差別只在,如果此次以色列的報復太過慘烈,沙特可能需要多等幾年,才能重啟關係正常化進程。

而沙特與伊朗的關係也可能產生波折,因為不管伊朗到底介入多深,這次動手都擾亂了沙特的外交節奏,利雅德不可能笑著接受。不過與也門議題相比,巴勒斯坦議題畢竟不是沙伊衝突的核心,且沙特接納敘利亞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也是建立在默認伊朗干涉敘利亞的基礎上,基本上兩國和解的現實,未必會因巴以衝突一朝毀棄。

如果伊朗沒有再繼續加碼介入,沙特說不定可以扮演斡旋者的角色,利用自己近來與以色列、伊朗的關係改善,以及美國的戰略信任,協助調停此次衝突,增加自己在中東的大國威望,不讓也想斡旋以巴衝突的土耳其專美於前;但如果伊朗加大了介入力道,例如與以色列軍隊發生交火,甚至派遣地面部隊前來加沙地帶,恐怕會引發沙特更大的地緣不安,讓好不容易成形的沙伊和解再起波瀾。

最後是美國。從各種視角來看,華盛頓第一時間應不樂見此事發生,因為推動沙以建交是拜登努力許久的外交目標,既能為2024大選加分,也能進一步鋪排「中東無戰事」的氛圍,增加美國撤出中東、轉向印太的戰略正當性。但衝突粉碎了沙以建交短期成真的可能,所以權衡之下,為了不在外交上失分,拜登只能往另一方向進行到底:強悍支持以色列,展現美國作為可靠盟友、世界強權的大國姿態。

只是如果伊朗加大介入,導致局勢演變成伊以衝突,美國可能就必須進場支援,增加在此地的軍事挹注,甚至派遣地面部隊協同作戰。這樣一來,脫離中東戰場的計畫再受干擾,其在印太、烏克蘭的軍事布局也可能受到影響,情境未必是華盛頓所樂見。因此對拜登來說最理想的發展,應該就是伊朗不擴大戰線、以色列也報復到一定程度後,自己再呼籲克制降級,如此衝突規模相對可控,也讓美國同時收穫硬漢形象與斡旋威望。

以巴衝突持續多年,如今雖已難再牽動中東以阿大戰,卻還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動員能量,並會牽動周遭大國的戰略布局。從過往經驗來看,哈馬斯此次閃擊注定悲劇,但敢以殉難翹動地緣板塊,干擾大國的政治行動,或許就是哈馬斯烈士路線的展現,只是孤注一擲的結果,就是巴以平民承受死傷代價,且巴勒斯坦無疑會是更慘重的一方。

原文發表網址:

2023.10.9

以色列「911」:哈馬斯閃擊牽扯伊朗沙特美國 衝突會怎麼收場?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4937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73會員
373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路透社4月9日引述胡塞武裝(Houthis)消息,稱沙特阿拉伯與阿曼合組的代表團已抵達也門(又譯作葉門)首都薩那,準備與也門胡塞武裝領導人馬沙特(Mahdi al-Mashat)會晤,雙方將討論內戰停火事宜與後續政治安排,包括解除包圍、結束侵略、恢復也門民眾人權等。
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在北京會晤,雙方討論重開大使館的相關步驟,並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
3月23日路透社報道,繼伊朗之後,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沙烏地阿拉伯)有意和敘利亞恢復外交關係,並稱兩國官員私下表示,若談判順利,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Faisal bin Farhan)將藉4月底穆斯林節日開齋節後訪問大馬士革。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宣布復交,結束兩國長達7年的斷交關係。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取得談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相互重開大使館。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取得談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互相重開大使館,引發全球驚詫。
路透社4月9日引述胡塞武裝(Houthis)消息,稱沙特阿拉伯與阿曼合組的代表團已抵達也門(又譯作葉門)首都薩那,準備與也門胡塞武裝領導人馬沙特(Mahdi al-Mashat)會晤,雙方將討論內戰停火事宜與後續政治安排,包括解除包圍、結束侵略、恢復也門民眾人權等。
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在北京會晤,雙方討論重開大使館的相關步驟,並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
3月23日路透社報道,繼伊朗之後,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沙烏地阿拉伯)有意和敘利亞恢復外交關係,並稱兩國官員私下表示,若談判順利,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Faisal bin Farhan)將藉4月底穆斯林節日開齋節後訪問大馬士革。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宣布復交,結束兩國長達7年的斷交關係。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取得談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相互重開大使館。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取得談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互相重開大使館,引發全球驚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本文探討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分析以色列的反擊和地緣政治背景。文章回顧五次中東戰爭,闡述哈瑪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的矛盾及其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影響。透過對歷史和當前局勢的剖析,試圖理解當前中東局勢的複雜性,並預測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9月17日,上千台傳呼機在黎巴嫩境內爆炸,導致至少12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其中多數是黎巴嫩真主黨成員,傷者還包括伊朗駐黎巴嫩大使亞曼尼(Mojtaba Amani)。
Thumbnail
眾所皆知,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國家打出極為優異的交換比,不過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以色列也曾對蘇聯空軍打出4比0的優異戰果。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蘇聯空軍在埃及的直接參戰過程,以及他們如何成為以色列空軍的手下敗將。
譴責針對巴勒斯坦人權組織的攻擊,以及以色列政府試圖關閉、取消合法性、孤立和鎮壓不斷發展的人權運動的企圖
Thumbnail
以色列國際志工申請流程因為疫情調整了,現在B4簽證該怎麼申請該怎麼拿呢
Thumbnail
甚麼新香港之說,怎看都是受唐人街啟發,而不是受以色列啟發。建立一堆有錢人才能去的天空之城、新唐人街,有甚麼意義呢?要找這樣的地方去加拿大就有了,何必再建造?
Thumbnail
犹太人杀死了耶稣,能再回归跟随他么?这与不可复婚的律法冲突(这里耶稣代表丈夫,犹太人代表妻子): 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他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后夫若恨恶她,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或是娶为妻的后夫死了,打发她去的前夫
Thumbnail
以色列,1948年獨立,840萬人, 人均3萬美金以上,土地面積約為台灣2/3,是位於西亞的主權國家。
Thumbnail
筆者不擬用這些報紙的方式來評論,這種評論淪於「對錯」之爭,無濟於事,筆者用其他的角度來談談。先談談歷史好了。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本文探討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分析以色列的反擊和地緣政治背景。文章回顧五次中東戰爭,闡述哈瑪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的矛盾及其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影響。透過對歷史和當前局勢的剖析,試圖理解當前中東局勢的複雜性,並預測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9月17日,上千台傳呼機在黎巴嫩境內爆炸,導致至少12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其中多數是黎巴嫩真主黨成員,傷者還包括伊朗駐黎巴嫩大使亞曼尼(Mojtaba Amani)。
Thumbnail
眾所皆知,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國家打出極為優異的交換比,不過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以色列也曾對蘇聯空軍打出4比0的優異戰果。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蘇聯空軍在埃及的直接參戰過程,以及他們如何成為以色列空軍的手下敗將。
譴責針對巴勒斯坦人權組織的攻擊,以及以色列政府試圖關閉、取消合法性、孤立和鎮壓不斷發展的人權運動的企圖
Thumbnail
以色列國際志工申請流程因為疫情調整了,現在B4簽證該怎麼申請該怎麼拿呢
Thumbnail
甚麼新香港之說,怎看都是受唐人街啟發,而不是受以色列啟發。建立一堆有錢人才能去的天空之城、新唐人街,有甚麼意義呢?要找這樣的地方去加拿大就有了,何必再建造?
Thumbnail
犹太人杀死了耶稣,能再回归跟随他么?这与不可复婚的律法冲突(这里耶稣代表丈夫,犹太人代表妻子): 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他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后夫若恨恶她,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或是娶为妻的后夫死了,打发她去的前夫
Thumbnail
以色列,1948年獨立,840萬人, 人均3萬美金以上,土地面積約為台灣2/3,是位於西亞的主權國家。
Thumbnail
筆者不擬用這些報紙的方式來評論,這種評論淪於「對錯」之爭,無濟於事,筆者用其他的角度來談談。先談談歷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