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霸北稜-跟著泰雅族的腳步去看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記錄拖了有點久,就跟拍照數量有點少一樣的原因,這是疫情過後第一次復出爬大山。整趟路大部分的時間在跟箭竹打架,用意志力走路,任憑雨水淚水汗水在臉上流瀉(形成條碼劉海),拿起相機或想想心得的priority 就被丟到很後面(哭)

raw-image

不過事後想想,並不後悔加入肥羊卡波一起走這條路,而且這些回憶感覺老了都可以拿來說嘴(痛苦到無法忘卻)

「阿罵我當初可是從鎮西堡走到大霸尖山欸,才不是什麼大鹿林道喔」

大部分的人往大霸尖山應該都是踢那又臭又長的大鹿林道,第一次爬大霸的時候也是從大鹿林道進去,真的是走到腳硬掉,不過聽說年底好像要開放騎自行車進去大鹿林道了,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有商人在那裏用個腳踏車租借站之類的…

raw-image

再度依附這對卡波完成路線、拍到美照、安全下山

而大霸北稜是從鎮西堡啟登,走泰雅族傳統的狩獵路徑上去。其實現在有很多登山路徑都是政府依早期原住民的狩獵路徑或遷徙路徑修築而成大眾化的登山道路,像北大武就是日治時期政府修築的登山路線。更早以前,大霸北稜是泰雅族遷徙的路線,從南投發跡,因為人口增加、耕地不足的關係,他們開始遷徙,同時藉由遷徙擴張領域, 通常是沿著水系開始,往新竹、苗栗、桃園、花蓮等地遷徙,其中有一支線是從南投(Pinsbukan)沿著水域到思源啞口,翻過大霸尖山後來到鎮西堡一帶形成聚落,這段從大霸到鎮西堡的路線就是今天的「大霸北稜」,也是現在泰雅族傳統的狩獵路徑。

raw-image

沿途都可以看到許多刻有泰雅族語言的木頭標示

一句話形容大霸北稜路線,重裝版長天期中級山feat.箭竹打臉一整路

反正就是跟想像中的爬大山路線不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在樹林裡或比你高的箭竹林裡穿梭,矮箭竹那些的開闊草原石子路等到最後路途的1/10才開始冒出。

日期:中秋連假 2021.9.19–21
相片紀錄:Fujifilm xt20 23mmf14
軌跡紀錄:Garmin Instinct Solar

Day0 鎮西堡住一晚-日日春民宿
Day1 鎮西堡停車場 1600m →B區國王神木岔路口→第一獵寮→第二獵寮→第一營地→第二營地(有活水可取) 2800m
Day2 第二營地→馬洋山岔路→南馬洋山岔路→枯木營地→馬洋池→大草原→中霸坪→原路回第二營地
Day3 第二營地→鎮西堡→安全回家

raw-image

在新竹深耕多年的我沒去過司馬庫斯也沒去過鎮西堡,這次拖北稜的福有路過司馬庫斯的入口然後在鎮西堡住一晚。

raw-image
raw-image

鎮西堡新光部落

raw-image
raw-image

日日春民宿四人房/因為疫情變成個人餐的晚餐(350元...)

raw-image
raw-image

民宿的大肥白貓QQQ

DAY 1 鎮西堡停車場→馬洋池前第二營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鎮西堡神木區(還有閒情逸致拍照的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抵達國王神木後看到這個牌子繼續往上,就是大霸北稜的開始了!

raw-image
raw-image

馬望海岔路/一路上都是這種箭竹,要認真看著嘉儀的藍色背包才不會迷路

raw-image
raw-image

大倒木/第一營地

有一段路是沿著一個大倒木往前走,抵達第一營地已累慘慘(我),第一營地沒有活水源,但有大鐵鍋裝了一些雨水,附近有一區變成廁所,充滿蒼蠅臭臭。

raw-image

照片直接從第一營地跳到第二營地,是因為走到一半開始下起午後雷陣雨,而且越下越大真的崩潰,鞋子襪子全濕的那種。

抵達馬洋池前第二營地已幾乎滿帳,我們努力僑出一個空間才勉勉強強的搭了一個斜斜的帳篷,進到帳篷換上乾衣服穿上羽絨真的是備感幸福老天保佑終於活下來了。

過程中其實發生了一些山友令人心寒的小故事,不過在喝到隊友辛苦背上來的救命雞湯後,一切拋之腦後讚讚讚。

DAY2 第二營地→中霸坪→原路回二營

raw-image
raw-image

南馬洋山岔路/枯木營地

raw-image

枯木營地附近的美樹

第二天原以為輕裝上大霸應該會輕鬆許多,但不知道是不是前一天幾乎沒睡的關係,還是刷箭竹刷到身心靈崩潰...走起來感覺比第一天崩潰阿!

箭竹真的不是我誇示,滿滿比人高的箭竹,必須彎著腰走才能看到腳下的路,走在箭竹隧道裡的感覺,路徑很不明確,常常一鑽出箭竹林,就要快點找前方的夥伴在哪,不然很容易迷失方向

raw-image

鑽箭竹鑽到心靈崩潰時,會有一處轉角是可以遠眺大霸尖山的好視野(如果爬到一半想要放棄可以來到這裡跟大霸合個影就回家)

一直到馬洋池營地時,才會看到熟悉的高山草原身影,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順便曬曬太陽。繼續往前走記得有一些荊棘路,然後又看到思思念念的大草原(這才是高山要有的樣子!)我們索性跑到草地吃零食曬曬鞋子襪子頭髮包包外套,最後還真的把從昨天就濕掉的襪子跟鞋子曬得乾乾暖暖的,值得值得。

raw-image
raw-image

馬洋池營地曬太陽的其他山友/放飛自我的曬(M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對我來說,大霸北稜最吸引人之處就是這些木頭牌子,刻著看不懂的原住民文字,老老舊舊的還掛著松蘿,根本拿去老宅咖啡店的牆壁放著也毫不違和,一路上沒拍什麼大景,就狂拍這些牌子。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除了牌子可以收集外,還可以收集各式各樣的菇,各種在故事書上面看到的很浮誇的毒菇,這裡都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還記得第一天我說想去小霸尖山(沒去過,以為離大霸很近),第二天剛開始「沒關係,大霸就好」過了大草原後陡上至中霸坪我真的累到不行數度想放棄「肖欸,還想去什麼小霸,去中霸坪就好了」

最後我們有成功的抵達中霸坪看大霸,記得上次從大鹿林道上來都是白牆,站在霸基下我還是看不到大霸本尊,今天也是雲霧繚繞,但是可以看到大霸還有小霸,已心滿意足。(某人還在中霸坪一秒入睡,甚至打呼)

raw-image
raw-image

下山回二營的慘狀就不再細數,淋了比第一天更久又更大的午後雷陣雨,我的瀏海變成條碼,襪子可以擠出水,一停下來就會失溫的那種(也是因為這樣逼得我不能停!!!要走回營地!!!)那時候的狼狽我現在回想起來都瑟瑟發抖。

raw-image

這一天營地的其他人也都淋了雨回來,有人提議要來升營火,原來營火這麼難升,從天亮升到天黑,升到一半又下雨,到我睡著好像都還沒有升起來(最後好像有升一些煙燻感的熱度)

Day3 回到登山口,喜極而泣,謝天謝地

raw-image
raw-image

沒在開玩笑,抵達停車場走到車子旁邊,放下包包的那一瞬間,我真的眼眶泛淚,終於平安下山,終於可以回家了!除了感激還是滿滿的感激!

問我下次要不要再來走一次,當然是不要,這個路線一生一次就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iking Mushroom的沙龍
4會員
11內容數
登山、健行、攝影
2023/10/10
秋天是適合爬山的季節,找了一個兩天一夜可以露個營爬個山的行程,走一趟合歡越嶺古道東看西看,睡在小完美谷,隔天撿個山頭,心滿意足的周末。
Thumbnail
2023/10/10
秋天是適合爬山的季節,找了一個兩天一夜可以露個營爬個山的行程,走一趟合歡越嶺古道東看西看,睡在小完美谷,隔天撿個山頭,心滿意足的周末。
Thumbnail
2023/10/07
屏風山是中橫大辣,但如果走新路(台八線111.2k登山口)然後再把行程稀釋成兩天一夜,就可以大幅降低辣度,不用擔心摸黑不趕時間,晚上在松針營底紮營活水源距離五分鐘,除了有人講話很大聲很吵以外,是個紓壓夜晚。
Thumbnail
2023/10/07
屏風山是中橫大辣,但如果走新路(台八線111.2k登山口)然後再把行程稀釋成兩天一夜,就可以大幅降低辣度,不用擔心摸黑不趕時間,晚上在松針營底紮營活水源距離五分鐘,除了有人講話很大聲很吵以外,是個紓壓夜晚。
Thumbnail
2023/10/06
中秋假期找了一個可以單攻的百岳「小關山」,不過小關山只是配角,吸引我的是聽說神池有水啦。
Thumbnail
2023/10/06
中秋假期找了一個可以單攻的百岳「小關山」,不過小關山只是配角,吸引我的是聽說神池有水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記錄拖了有點久,就跟拍照數量有點少一樣的原因,這是疫情過後第一次復出爬大山。整趟路大部分的時間在跟箭竹打架,用意志力走路,任憑雨水淚水汗水在臉上流瀉(形成條碼劉海),拿起相機或想想心得的piority 就被丟到很後面(哭)
Thumbnail
這篇記錄拖了有點久,就跟拍照數量有點少一樣的原因,這是疫情過後第一次復出爬大山。整趟路大部分的時間在跟箭竹打架,用意志力走路,任憑雨水淚水汗水在臉上流瀉(形成條碼劉海),拿起相機或想想心得的piority 就被丟到很後面(哭)
Thumbnail
坐落於雪山山脈的大霸尖山海拔高達3492公尺,以其雄偉壯觀的山勢而著名,被譽為"世紀奇峰"。長久以來,它一直是泰雅族和賽夏族兩個原住民族的聖山。山峰四周懸崖峭壁,寸草不生,外形猶如一個大酒桶,因此也被稱為"熬酒桶山"或"酒桶山"。 大霸尖山步道是聖稜線的一個端點,可以徒步登上加利山、伊澤山、大霸尖山
Thumbnail
坐落於雪山山脈的大霸尖山海拔高達3492公尺,以其雄偉壯觀的山勢而著名,被譽為"世紀奇峰"。長久以來,它一直是泰雅族和賽夏族兩個原住民族的聖山。山峰四周懸崖峭壁,寸草不生,外形猶如一個大酒桶,因此也被稱為"熬酒桶山"或"酒桶山"。 大霸尖山步道是聖稜線的一個端點,可以徒步登上加利山、伊澤山、大霸尖山
Thumbnail
Day3 回程 回憶當時,這趟旅程有歡笑也有汗水,有陽光也有雨水,每一個過程都構成了難以磨滅的記憶,雄偉的大霸、高聳的小霸,成為了我生命中的一段非常珍貴回憶。 當然也是拿來說嘴的經歷XD
Thumbnail
Day3 回程 回憶當時,這趟旅程有歡笑也有汗水,有陽光也有雨水,每一個過程都構成了難以磨滅的記憶,雄偉的大霸、高聳的小霸,成為了我生命中的一段非常珍貴回憶。 當然也是拿來說嘴的經歷XD
Thumbnail
這次我們攻下了四座百岳,大霸尖山-小霸尖山-伊澤山-加利山,是開始登山以來最為難忘也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大霸壯麗至今仍歷歷在目。
Thumbnail
這次我們攻下了四座百岳,大霸尖山-小霸尖山-伊澤山-加利山,是開始登山以來最為難忘也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大霸壯麗至今仍歷歷在目。
Thumbnail
坐落於雪山山脈的大霸尖山海拔高達3492公尺,以其雄偉壯觀的山勢而著名,被譽為"世紀奇峰"。長久以來,它一直是泰雅族和賽夏族兩個原住民族的聖山。山峰四周懸崖峭壁,寸草不生,外形猶如一個大酒桶,因此也被稱為"熬酒桶山"或"酒桶山"。 大霸尖山步道是聖稜線的一個端點,可以徒步登上加利山、伊澤山、大霸尖山
Thumbnail
坐落於雪山山脈的大霸尖山海拔高達3492公尺,以其雄偉壯觀的山勢而著名,被譽為"世紀奇峰"。長久以來,它一直是泰雅族和賽夏族兩個原住民族的聖山。山峰四周懸崖峭壁,寸草不生,外形猶如一個大酒桶,因此也被稱為"熬酒桶山"或"酒桶山"。 大霸尖山步道是聖稜線的一個端點,可以徒步登上加利山、伊澤山、大霸尖山
Thumbnail
此時我們終於瞧見了大霸尖山那最為經典的角度—幾乎夾成直角的巨大岩塊,一面迎著朝日、一面籠著陰影,穩穩端坐在層疊蔓延的山稜上,如同地底冒出的神祕祭壇般莊嚴、巍峨,不難想像為何此處會被泰雅族的先祖稱作「聖山」。 途經聖山的我們,繼續朝著四秀稜線邁進,而那,又是另一段有趣的故事了。
Thumbnail
此時我們終於瞧見了大霸尖山那最為經典的角度—幾乎夾成直角的巨大岩塊,一面迎著朝日、一面籠著陰影,穩穩端坐在層疊蔓延的山稜上,如同地底冒出的神祕祭壇般莊嚴、巍峨,不難想像為何此處會被泰雅族的先祖稱作「聖山」。 途經聖山的我們,繼續朝著四秀稜線邁進,而那,又是另一段有趣的故事了。
Thumbnail
始自新竹尖石鎮西堡的大霸北稜路線,是登上大霸尖山的數條路線之一,我們選擇沿著這條古老的獵徑而上,經過神聖的大霸尖山後,轉往同樣頗負盛名的秀霸線,最終由武陵下山。路線爬升大,但換得的是清淨的山林,以及稜線上懾人的展望。一場覬覦已久的高山之旅即將啟程,一同順著那陡峭的稜線,來一場朝聖之旅。
Thumbnail
始自新竹尖石鎮西堡的大霸北稜路線,是登上大霸尖山的數條路線之一,我們選擇沿著這條古老的獵徑而上,經過神聖的大霸尖山後,轉往同樣頗負盛名的秀霸線,最終由武陵下山。路線爬升大,但換得的是清淨的山林,以及稜線上懾人的展望。一場覬覦已久的高山之旅即將啟程,一同順著那陡峭的稜線,來一場朝聖之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