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師從台灣到澳洲:疫情下的心路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和澳洲隔著5600公里,台灣人和澳洲人要怎麼從平行線到交流線?

2023是Anna在澳洲的第四年,對這個國家有多一層的體悟。在這個國家生活並不容易,從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氣候,到工作及職場環境,在台灣的我們其實很難想像這些“差異”所帶來的衝擊。每每看到旅外台灣人在社群上豐富且精緻的生活,那些海灘陽光派對,那些與異國朋友交流的畫面,不禁幻想著這些所謂的“差異”其實只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微小代價。



故事的開始是Anna從四年前來到雪梨後,才真正體會到這些“差異”背後所帶來對整個人生軌跡的改變。如果要我比喻這個過程,就好比用桿麵棍把從前在台灣的自己揉平後再重新塑造一次。

放下在台灣所擁有的經驗,舒適,驕傲,別人眼中的自己,自己眼中的自己,也許你在別人眼中是善良,聰明,樂觀,努力,是個獨當一面且充滿無限可能的自己。但來到這個國家後,在新冠疫情之後,在別人眼中看到更多的是“Overseas people”, “Asian” ,那些刻意保持友好卻明顯劃開界線的距離感。受傷的是,我還沒有機會跟他們好好認識,還沒有機會讓他們看到我在台灣累積的豐富經驗及能力,還沒有機會讓他們看到我其實是個很好相處且善良的人。當他們聽到充滿台灣腔的英文,能夠有效理解的內容只有少少的60%時,直接微笑離開的禮貌,深深衝擊了我。想起在台灣能跟朋友聊上三天三夜,即使是初次見面的人,也能從Netflix上的最新韓劇聊到最新開的網美咖啡店; 但在這個新的環境,卻只能用一個禮貌的微笑,跟客氣的”how are you?”來努力建立友誼的橋樑。那些聽不懂的Aussie Slang,飛快的語速,卡在舌尖每次都快脫口而出的中文,幾對藍眼睛綠眼睛盯著等我想英文怎麼說的當下,我被迫脫下了在台灣對我自己是個“很會交朋友”的定義及信心。



身為一個有著兩年全職經驗的職能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 OT),卻因為語言能力不足、對澳洲治療師法規條件環境完全不了解的狀況下,服務業、餐飲業是我初步讓自己踏入職場的銜接,所以來到雪梨後的第一份工作只是在雞爪店的廚房助手。
在疫情最嚴重所有人大量失業及work from home的時候,我咬牙留在澳洲,找來找去,發現沒有更換當地OT執照,工作經驗及語言障礙的自己只能去當地餐廳打工。還記得那時候蹲在雞爪店剪雞爪的自己,面對成堆的廚房小蟑螂和尖峰時段的訂單,焦慮又不知所措的自己。記得那時候雇主的一句”看你也不小了怎麼連收銀機都不會用”的當下,我再次被迫脫去了在台灣身為治療師的驕傲及價值感。


所以我鞭策自己一定要在雪梨大學碩士畢業前把英文考到標準!努力成為澳洲註冊職能治療師,為自己、還有父母對我的投資好好拼下去!

說起最想念台灣的部分,對初來乍到的我必定是台灣一條街上有的兩家7-11及五十嵐加上全聯及家樂福還有每個轉角都有的早餐店。來到雪梨之後,才體驗到原來走路30分鐘以內的路程都算“近”,貢茶一杯珍奶台幣140-180的價位,也讓我在半年內直接戒掉每三天一杯手搖到每兩個月一杯。高昂的交通費,學費,租金,保險,生活開銷,讓在台灣被夜市小吃及學生租房網寵壞的我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在這個國家活下去。下載了各式食譜教學App,每天花30分鐘到一個小時來準備三餐,在超市比價去精算到公升及每100g 的價錢來看最划算的品項,絕對不搭Uber 或計程車除非真的來不及或要搬重物或搬家,辦手機門號保險時打客服電話,甚至打電話訂位都必須在心裡模擬過幾遍要說什麼,在逛街時與店員溝通常常需要比手畫腳甚至找出圖片來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那種不屬於這個環境的挫折感,一踏出家門必須高度緊繃神經來面對隨時的突發狀況,及不被理解時想逃回家躲在床上的衝動,那些微小的卻震懾的瞬間,讓我深深體會到原來在台灣的舒適感及歸屬感是多麽的珍貴,及原來語言的差異不是一張高分的多益、雅思、PTE、甚至大學成績單就能克服所有。



原來所謂的“文化差異”背後的代價是強迫自己放下過往所習以為常的一切,那些你閉著眼睛也能完成的事情,原來所謂的“適應環境”是從從床上睜開眼睛的那瞬間就開始的挑戰。


台灣的英文教學只是會紙筆考試,但是對於國外生活卻沒有應用能力

台灣的英文教學只是會紙筆考試,但是對於國外生活卻沒有應用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創作者,益爾的內容和努力需要支持者的力量,而你的參與將成為這份創作旅程的重要一環。若你喜歡我的作品,並且想要持續看到更多精彩的內容,邀請你贊助益爾,這不僅將直接支持我的創作,還將使我能夠提供更多獨特而有價值的內容給大家。

無論是小額贊助還是其他形式的支持,你的參與都將成為我不斷進步和創新的動力。謝謝你的支持,期待與你攜手共創更多美好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益爾OT澳洲之路EalOT的沙龍
7會員
4內容數
移民澳洲的旅程是一個對自我的投資,身為職能治療師OT站在醫療金字塔上,來到澳洲,期待跳脫台灣健保的枷鎖底下,有哪些是不為人知的適應挑戰呢?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想要用第二外語在澳洲生存有那麼容易嗎?職能治療師在澳洲薪資福利高台灣許多,但是拿到澳洲職業登記前中後有哪些辛苦呢?如果你沒想清楚這些,那還是勸退你留在台灣小島上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好多年前,在大學的一個暑假,因為有教育部的學海計畫,所以我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對現在的我來說真的像一場夢,澳洲的文化沒有淘汰我,但是食物會!出國被歧視為何是個自尊跟自我認識的問題?在澳洲找工作會看國籍嗎?
Thumbnail
好多年前,在大學的一個暑假,因為有教育部的學海計畫,所以我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對現在的我來說真的像一場夢,澳洲的文化沒有淘汰我,但是食物會!出國被歧視為何是個自尊跟自我認識的問題?在澳洲找工作會看國籍嗎?
Thumbnail
她不懂台灣對中國的態度、不懂香港的處境,甚至對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對立感到困惑,有如我在韓國瑜大戰內看到的老韓粉。 然而,每當我準備要跟她吵起來時,她端來的食物瞬間讓我喪失尊嚴。 那位參加過無數遊行、抗中保台的年輕人,就敗在免費的蝦仁披薩上。
Thumbnail
她不懂台灣對中國的態度、不懂香港的處境,甚至對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對立感到困惑,有如我在韓國瑜大戰內看到的老韓粉。 然而,每當我準備要跟她吵起來時,她端來的食物瞬間讓我喪失尊嚴。 那位參加過無數遊行、抗中保台的年輕人,就敗在免費的蝦仁披薩上。
Thumbnail
台灣和澳洲隔著5600公里,台灣人和澳洲人要怎麼從平行線到交流線? 2023是Anna在澳洲的第四年,對這個國家有多一層的體悟。在這個國家生活並不容易,從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氣候,到工作及職場環境,在台灣的我們其實很難想像這些“差異”所帶來的衝擊。每每看到旅外台灣人在社群上豐富且精緻的生活,那些海灘
Thumbnail
台灣和澳洲隔著5600公里,台灣人和澳洲人要怎麼從平行線到交流線? 2023是Anna在澳洲的第四年,對這個國家有多一層的體悟。在這個國家生活並不容易,從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氣候,到工作及職場環境,在台灣的我們其實很難想像這些“差異”所帶來的衝擊。每每看到旅外台灣人在社群上豐富且精緻的生活,那些海灘
Thumbnail
在台灣待久了多少會有這不好那不好、台灣是鬼島等等的負面情緒,但真正踏出國才能比較出國外的好與壞,台灣及台灣人們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差。
Thumbnail
在台灣待久了多少會有這不好那不好、台灣是鬼島等等的負面情緒,但真正踏出國才能比較出國外的好與壞,台灣及台灣人們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差。
Thumbnail
在我快餓死的時後,飛了一趟飛機到了黃金海岸,準備做我的老本行維生。之前在台灣上班上到一半,懷疑人生的跑去當了按摩師(純的那種,本人完全不是可以靠臉吃飯的人),飛到大城市的好處就是,有一堆華人開按摩店,找工作比較容易點。當然,也不小心誤闖過一次不純的按摩的,一進去就是老闆尷尬我也尷尬。
Thumbnail
在我快餓死的時後,飛了一趟飛機到了黃金海岸,準備做我的老本行維生。之前在台灣上班上到一半,懷疑人生的跑去當了按摩師(純的那種,本人完全不是可以靠臉吃飯的人),飛到大城市的好處就是,有一堆華人開按摩店,找工作比較容易點。當然,也不小心誤闖過一次不純的按摩的,一進去就是老闆尷尬我也尷尬。
Thumbnail
回頭想想,澳洲的那一年,真的是我這一生做過最好的決定 緣起 澳洲的故事實在太長,而且也很多人有興趣,所以我決定還是分成一篇獨立文章,說說我那年的故事。 那已經是2010年的事情了,當時各種文章跟書籍也都還不多,只有依稀聽過「打工度假」這件事情。我也忘記是在什麼時候聽到的,但是想要不靠家中援助出
Thumbnail
回頭想想,澳洲的那一年,真的是我這一生做過最好的決定 緣起 澳洲的故事實在太長,而且也很多人有興趣,所以我決定還是分成一篇獨立文章,說說我那年的故事。 那已經是2010年的事情了,當時各種文章跟書籍也都還不多,只有依稀聽過「打工度假」這件事情。我也忘記是在什麼時候聽到的,但是想要不靠家中援助出
Thumbnail
Fun 定居伯斯已經十年了,最初會來到這裡是想在即將滿 30 歲之前,圓一個夢,來這裡 working holiday —打工度假。十年前打工度假正流行,她買了一本澳洲打工度假的”聖經”,再跟一個同時想過來的朋友結伴,兩個人就這樣踏上打工度假之路。幾個月過後,朋友在澳洲玩了一圈回台, Fun 努力工
Thumbnail
Fun 定居伯斯已經十年了,最初會來到這裡是想在即將滿 30 歲之前,圓一個夢,來這裡 working holiday —打工度假。十年前打工度假正流行,她買了一本澳洲打工度假的”聖經”,再跟一個同時想過來的朋友結伴,兩個人就這樣踏上打工度假之路。幾個月過後,朋友在澳洲玩了一圈回台, Fun 努力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