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素帖-4.金剛藏菩薩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圓覺經之金剛藏菩薩發問】

 

 

(前面世尊回答普眼菩薩,說了很多有關清淨覺性平等不動,此時金剛藏菩薩對所謂「眾生本來成佛?」產生三個疑問)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

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之中立刻從座位起身,俯身至佛足,然後順時針繞佛三圈,直身而跪,雙手交叉於胸前合掌,問佛說:無比慈悲的世尊啊!您好意為菩薩大眾們宣揚佛圓滿覺悟的無瑕境界,也總持了成佛前的修行法門、步驟和訣竅,給眾生開發了原本被蒙蔽而成的愚昧,在法會現場的大眾受到佛慈悲的教誨,原本模糊的病眼都豁然開朗了,看事情也更清淨透徹。

世尊!我想問的是,如果眾生原本就圓滿覺悟(成佛)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後來又看不清一切真相呢?

反過來說,如果看不清真相的情況是眾生原本就有的,又是什麼直接的原因或間接的條件,讓世尊說眾生原本就圓滿覺悟(成佛)呢?

如果各處不同的眾生原本都已經圓滿覺悟(成佛),只是後來才又看不清真相,那現在一切的佛,他們等到什麼時候又會再生起一切無明煩惱呢?

只希望您無所保留,大發慈悲,為各位菩薩打開這深藏的智慧,並且讓末法時代的眾生聽聽這個經典法門,永遠不再前疑和後悔。

把這些話說完之後,行五體俯地的大禮,這樣重覆了三次,最後,世尊才開始解答。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時,世尊告訴金剛藏菩薩說:問得很好!先生們,很慶幸你們能為菩薩們和末法時代的眾生們詢問有關佛深藏的智慧,以及希望能進一步獲得深入淺出的答案,這已經屬於大乘菩薩們受教的最上層經義,能讓各處修學的菩薩和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們得到難以動搖的信心,永遠不再事前懷疑或事後懊悔,你們現在仔細聽著,這就為你們解說。

這時,金剛藏菩薩高興的承受指教,和大眾們靜默聆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先生們,這世界的一切,起點和終點、生和滅、前和後、有和無、聚和散、開始和停止,這樣子的念頭不斷延續下去,重覆循環,其中種種的得與失,都屬於輪迴範疇。

(所謂世界,世是時間,所謂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界是空間,所謂三界,即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解脫時間與空間這兩大虛妄所構成的世界,剩下的,就是一直存在的出世間佛性。)

沒有從世間法輪迴的邏輯中解脫出來,而用世間法邏輯來分辨圓覺的真相,是把圓覺性和其他虛妄心一起在輪迴中打轉,只會產生錯覺。如果跳脫輪迴邏輯,那以上這些虛妄的二元概念,根本沒有討論的意義。

(把「成佛」和「未成佛」,放在一條線上比較,擺在一條線上,就會有起有滅,有始有終,有開頭與結束的差別。實際上,成佛這個概念,是在這條線外面,根本無從比較。成佛的「成」字,本身也帶有文字瑕疵,佛性在線外一直存在,沒有成與不成。佛性和眾生目前面對的無明,是重疊存在的,無明覆蔽了佛性,產生「失去佛性」的錯覺)。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複如是。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舉例而言,如果你的眼球動來動去,靜止的水也會看到有波動的錯覺;又好比你的眼睛瞪著不動,旋轉的火把看起來會有像火圈的錯覺;雲從月亮旁邊飄過,會感覺月亮在運動的錯覺;船在航行,會相對感覺水岸在移動的錯覺,都是這個道理。

先生們,這些形成錯覺的對照物沒有停止之前,想要先讓我們辨明原本主體不動,都是難以做到的,更何況輪迴中不斷流轉的生與滅等等虛妄的想法,也會產生錯覺,使得真心被蒙蔽。在這個情況下,從來也不能清淨看透佛性(圓滿覺悟的自性),而不出現相對錯亂的。因此,就會出現你剛才發問的這三個疑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

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先生們,就好像眼睛生病而出現模糊不清的幻覺,莫虛有的看到在空中出現了花朵,如果把眼疾的幻覺除去了,沒有必要去說:這眼疾好了(有明),什麼時候會再復發(無明)。

為什麼呢?因為眼疾和空中花之間的關係,原本就是虛妄不實的。

又像空中花在空中消失的時候,不必說:那虛空中何時會又生出花。

為什麼呢?因為空中原本就沒有花,沒有的東西,哪來的生與滅。

不論生死或涅槃,都和生滅的虛妄概念相同,無以言喻的圓滿覺性,原本就不屬於空中花和眼疾這些虛妄的輪迴範疇。

先生們,你們應該知道虛空不是暫時存在,也不是暫時不存在,更不用說如來的圓滿覺悟,當然也不是暫時的存在或不存在,它順應的是虛空中無差別、不動的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先生們,就像治煉金礦,金子不是因為後來經過治煉才憑空出現,它原本就存在,既然已經治煉出純金了,就不會再變回原來金礦的樣子。

不論多久,金子的性質不會損壞,也不應該說這金子的性質以前不存在,所謂圓滿覺悟的佛性也是這樣。

先生們,一切佛不可思議的圓滿覺性,原本就不存在菩提(覺悟)或涅槃(解脫),也不存在成佛或不成佛,更別提所謂輪迴或不輪迴了。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先生們,就算小乘的聲聞信徒,雖然他們所達到的境界,身、心和語言都不再出現虛妄,最終還是達不到我所親自證悟的成佛境界,更何況其他人用輪迴世間的邏輯思惟心去測度佛的圓覺境界,那更像是只拿著一點螢火就想燒掉整座須彌山,怎麼樣也燒不起來。

如果用輪迴世間的邏輯來看事情,就算進入打破時空虛妄的出世間廣大而平等的範疇,最後必定到達不了智慧的彼岸,所以我說一切菩薩和末法時代的眾生啊,你們一定要先斷除那麼久以來的輪迴世間二元邏輯,才能踏入不二法門。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先生們,最後提醒,如果刻意這樣想:「自從有心念開始,都是外境六塵的妄想,所謂緣氣並不存在,心體也只是空中出現的花朵」,用這樣的刻意的想法去分辨佛的境界,就好像虛妄的空中花,又生出了虛妄的空中果,想東想西也沒有什麼意義。

先生們,虛妄輕浮的心,五花八門的想法特別多,但都不能成為圓滿覺悟的捷徑,用這樣子的分別心去想問題,就把問題想偏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 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 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 

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詰虛妄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這時釋迦牟尼覺者又用連句的偈言把上述的含義重點說明一下:

金剛藏你應該知道,所謂佛的寂滅性,從來沒有開始與結束的概念;

如果用輪迴的「世間法」邏輯去思考「出世間法」,那就會產生錯覺,在輪迴世界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下,終究無法進入圓滿覺悟的領域;

譬如像治煉金礦,金子不是因為治煉而憑空創造,雖然金子原本就存在,最後憑治煉而出現,但金子治煉出來後,不會再變成原來金礦的樣子;

所謂生死和涅槃、凡夫和諸佛,這樣的二元分別慨念,也都像空中憑空出現的花朵;

連我們的思惟都是虛妄,更何況是用虛妄的思惟去詢問虛妄的事物。如果能瞭解這些,才能去追求圓滿覺悟之道。

 

 

 

avatar-img
2會員
168內容數
這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週記。取名雙塔,有兩層含意,一是指父母,一是指南北兩座工廠,在兩座人生的塔裡,處處都是道場,我希望記錄下來,做為紀念以及終生精進的資糧。這個過程,不乏庸俗與分別心,但願分別過後,實為不二。 雙塔(上)的主軸在於雙親、兩岸與兩廠。而雙塔(下)是從新冠疫情開始,是身與心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梅銘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圓覺經》是十二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發問的問答,核心在幻與覺,而覺只是幻的開始,只有層層離幻,才能到達圓覺境界。開始閱讀佛經之後,大部份的譯文堅澀,有時憑空跳躍,因此嚐試自己能用更白話口語表達,避免用看不懂的詞彙去解釋看不懂的佛經。以上嚐試,不置可否,僅供參考。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圓覺經》是十二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發問的問答,核心在幻與覺,而覺只是幻的開始,只有層層離幻,才能到達圓覺境界。開始閱讀佛經之後,大部份的譯文堅澀,有時憑空跳躍,因此嚐試自己能用更白話口語表達,避免用看不懂的詞彙去解釋看不懂的佛經。以上嚐試,不置可否,僅供參考。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佛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金剛經》裡的每一分都是緊密相連的,佛作是問,是延續〈正信希有分第六〉而來。那麼佛陀為何這麼問呢?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契入《金剛經》,而不是單純誦念,單純的依文解義。   筆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佛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金剛經》裡的每一分都是緊密相連的,佛作是問,是延續〈正信希有分第六〉而來。那麼佛陀為何這麼問呢?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契入《金剛經》,而不是單純誦念,單純的依文解義。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