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素帖-2.普賢菩薩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圓覺經之普賢菩薩發問】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之中立刻從座位起身,俯首至佛足,然後順時針繞佛三圈,直身而跪,雙手交叉於胸前合掌,問佛說:無比慈悲的世尊啊!期待您能為前參加法會的各位菩薩,也為末法時代一切修習大乘佛法的眾生們,讓大家認識這個圓覺清淨境界是怎麼修行的。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

云何複說修行如幻?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請問世尊:

如果眾生他們知道一切如幻的道理,包括他們自己的身心應該也是虛幻的,令人想不通的是,怎麼還能靠這虛幻的身心去解除虛幻,來達成修行呢,靠譜嗎?

此外,如果各種虛幻消失,那用來修行的心應該也沒了,沒有心,又靠什麼來修行呢?

「修行如幻」又是什麼樣的說法?

最後,如果有些眾生原本就不修行,一直處於幻化的生死輪迴裡,從來也感受不到如幻的境界,那怎麼讓他們的妄想心解脫呢?

希望您能為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考慮,看有什麼取巧的方法或權宜之計,可以循序漸進的修習,讓眾生們永遠脫離各種虛幻。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普賢把這些話說完之後,行五體俯地的大禮,這樣重覆了三次,最終,世尊才開始解答。

這時世尊告訴普賢菩薩:問得很好!先生們,很慶幸你們能為菩薩們和末法時代的眾生們修習「如幻三昧」(在一切如幻的情況下止息雜念,回到不動的境界),並探索權宜而循序漸進的方法,讓眾生們得以脫離各種虛幻,你們現在仔細聽著,這就為你們解說。

這時普賢菩薩高興的承受指教,各與會大眾靜默的聆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

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先生們,一切眾生的種種幻化,都暫存在於完全覺悟且不可思議的自性(佛性)面前,就像空中花從虛空中出現,就算幻化的花消失了,原本的虛空自性並不受影響。

眾生的幻心,還是可以用幻化的方式來消滅(以幻修幻)。

所有幻化都消失了,虛空自性(覺心)仍然會不為所動的在那裡。

因為虛幻,相對出現了「覺」的概念,這也是一種衍生的幻。

如果有人說自己覺悟了,那還是沒有脫離幻化,如果說自己沒有覺悟,當然也沒有脫離幻化。所以真正的幻滅是「不動」,也就是只剩下原本虛空自性的狀態。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複遠離,遠離為幻亦複遠離,離遠離幻亦複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複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先生們,一切菩薩和末法時代的眾生,應該要遠離一切幻化的虛妄境界,由於有堅持遠離幻化的決心,首先也要遠離「如幻的心」;接著,要瞭解「遠離如幻的心」這個動作也是幻化的,所以要再遠離「遠離如幻的心」;而「遠離遠離如幻的心」這個動作仍然是幻化的,所以要再遠離「遠離遠離如幻的心」,如此不斷地層層遠離遠離遠離遠離遠離遠離遠離…,一直到沒有什麼可以再遠離的,也就去除了各種幻化。

以鑽木取火為例,兩個如幻的木頭彼此做為因子,互相磨擦,鑽出火之後,最終如幻的木頭燒完了,彼此都消失了,以幻修幻也是這個道理。

如幻的木頭雖然最終消失,但不應該理解為「斷滅」。

(所謂斷滅相,是認為如果「有」或「無」都不存在,非有非無,那做什麼都沒有意義,當下擺爛即可。其實,儘管非有非無,並非什麼都不存在,不動的虛空自性仍然存在)

先生們,知覺到幻化的那一刻就開始遠離幻化了,只不過還要繼續層層遠離,這沒有什麼取巧的方法或權宜之計,遠離幻化那一刻又是另一個覺悟和遠離的開始,也沒有什麼步驟。

一切菩薩和末法時代的眾生按照上述來修行,如此才能永遠脫離各種幻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 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這時釋迦牟尼覺者又用連句的偈言把上述的含義重點說明一下:

普賢你應該知道,一切眾生們,遠從不知何時開始就因為幻化而看不清真相,但這些幻化畢竟也是從原本完整覺悟的自性面前產生。

就像虛空中的花,是依附在虛空之中而產生的幻相,就算這空中花消失了,虛空仍然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幻相是因為知覺而發現,幻相消失,知覺也就圓滿,這是虛空自性不動的道理。

如果是菩薩們和末法時代的眾生,應該時常遠離幻化,而且要不斷遠離直到全部遠離。

以幻修幻就像以木取火,木頭燒完了,火也滅了,而覺悟之法,則並沒有什麼步驟或取巧的權宜之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銘子的沙龍
2會員
168內容數
這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週記。取名雙塔,有兩層含意,一是指父母,一是指南北兩座工廠,在兩座人生的塔裡,處處都是道場,我希望記錄下來,做為紀念以及終生精進的資糧。這個過程,不乏庸俗與分別心,但願分別過後,實為不二。 雙塔(上)的主軸在於雙親、兩岸與兩廠。而雙塔(下)是從新冠疫情開始,是身與心的探索。
梅銘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6
【圓覺經之清淨慧菩薩發問】Visuddha-mati ( 前一位彌勒菩薩的發問中,世尊提到因為二障而出現五性的差別。除了五性差別,清淨慧菩薩還想知道:眾生、菩薩、佛所證悟的東西,會有什麼差別?世尊以四等「隨順覺性」來回答:   1.    能覺悟到人生徒勞多慮,但太執著於清淨,即凡
Thumbnail
2023/12/16
【圓覺經之清淨慧菩薩發問】Visuddha-mati ( 前一位彌勒菩薩的發問中,世尊提到因為二障而出現五性的差別。除了五性差別,清淨慧菩薩還想知道:眾生、菩薩、佛所證悟的東西,會有什麼差別?世尊以四等「隨順覺性」來回答:   1.    能覺悟到人生徒勞多慮,但太執著於清淨,即凡
Thumbnail
2023/10/21
【圓覺經之彌勒菩薩發問】   (前面世尊回答金剛藏菩薩,希望他要跳脫世間法的邏輯,避免陷入偽命題,其中多次提到輪迴。因此彌勒菩薩接著發問,希望世尊進一步說明輪迴的性質?以及要如何斷掉輪迴根本?此外,認清輪迴本質之後,如何修行?如何度諸眾生)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
Thumbnail
2023/10/21
【圓覺經之彌勒菩薩發問】   (前面世尊回答金剛藏菩薩,希望他要跳脫世間法的邏輯,避免陷入偽命題,其中多次提到輪迴。因此彌勒菩薩接著發問,希望世尊進一步說明輪迴的性質?以及要如何斷掉輪迴根本?此外,認清輪迴本質之後,如何修行?如何度諸眾生)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身;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
Thumbnail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身;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
Thumbnail
【圓覺經之清淨慧菩薩發問】Visuddha-mati ( 前一位彌勒菩薩的發問中,世尊提到因為二障而出現五性的差別。除了五性差別,清淨慧菩薩還想知道:眾生、菩薩、佛所證悟的東西,會有什麼差別?世尊以四等「隨順覺性」來回答:   1.    能覺悟到人生徒勞多慮,但太執著於清淨,即凡
Thumbnail
【圓覺經之清淨慧菩薩發問】Visuddha-mati ( 前一位彌勒菩薩的發問中,世尊提到因為二障而出現五性的差別。除了五性差別,清淨慧菩薩還想知道:眾生、菩薩、佛所證悟的東西,會有什麼差別?世尊以四等「隨順覺性」來回答:   1.    能覺悟到人生徒勞多慮,但太執著於清淨,即凡
Thumbnail
  明天欣逢中秋節,亦是本堂三週年堂慶,月圓人團圓,今天就來圓滿《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導讀。整篇導讀是筆者試以《金剛經六祖口訣》試見《金剛經》,為了閱讀方便,筆者將《金剛經六祖口訣》置於文末。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人、
Thumbnail
  明天欣逢中秋節,亦是本堂三週年堂慶,月圓人團圓,今天就來圓滿《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導讀。整篇導讀是筆者試以《金剛經六祖口訣》試見《金剛經》,為了閱讀方便,筆者將《金剛經六祖口訣》置於文末。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人、
Thumbnail
 《圓覺經》是十二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發問的問答,核心在幻與覺,而覺只是幻的開始,只有層層離幻,才能到達圓覺境界。開始閱讀佛經之後,大部份的譯文堅澀,有時憑空跳躍,因此嚐試自己能用更白話口語表達,避免用看不懂的詞彙去解釋看不懂的佛經。以上嚐試,不置可否,僅供參考。 
Thumbnail
 《圓覺經》是十二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發問的問答,核心在幻與覺,而覺只是幻的開始,只有層層離幻,才能到達圓覺境界。開始閱讀佛經之後,大部份的譯文堅澀,有時憑空跳躍,因此嚐試自己能用更白話口語表達,避免用看不懂的詞彙去解釋看不懂的佛經。以上嚐試,不置可否,僅供參考。 
Thumbnail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Thumbnail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Thumbnail
  漢傳佛教的「四弘誓願」其中有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六祖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真度」,應是自性自度,祂主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懺悔品第六〉云:「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怎麼說「且不是惠能度」呢?《頓悟入道要門論》云:「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時……
Thumbnail
  漢傳佛教的「四弘誓願」其中有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六祖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真度」,應是自性自度,祂主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懺悔品第六〉云:「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怎麼說「且不是惠能度」呢?《頓悟入道要門論》云:「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時……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看辛三、「總結」。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接著庚七、「釋請佛住世」。 接著看「總結」。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看辛三、「總結」。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接著庚七、「釋請佛住世」。 接著看「總結」。
Thumbnail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Thumbnail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