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素帖-5.彌勒菩薩問

2023/10/2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圓覺經之彌勒菩薩發問】

 

(前面世尊回答金剛藏菩薩,希望他要跳脫世間法的邏輯,避免陷入偽命題,其中多次提到輪迴。因此彌勒菩薩接著發問,希望世尊進一步說明輪迴的性質?以及要如何斷掉輪迴根本?此外,認清輪迴本質之後,如何修行?如何度諸眾生)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之中,立刻從座位起身,俯身而頭至佛足為禮,然後順時針繞佛三圈,直身而跪,雙手交叉於胸前合掌,問佛說:無比慈悲的世尊啊!您為菩薩們打開那深藏的智慧,讓大眾深切領悟輪迴的道理,辨別正見與偏見,能夠賦予末法時代的所有眾生在修道時有正確的判斷,不至於懷疑害怕,在完全解脫的過程之中有堅定的信心,不再又落入輪迴世間,只看到因果循環的妄念。

 

 

世尊!

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

於諸輪迴有幾種性?

修佛菩提幾等差別?

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

 

世尊!

如果菩薩們和末法時代的眾生,想要進入沒有虛妄的佛性之中,要怎麼樣從根本斷掉輪迴?

在各種輪迴中,有幾種性質?

從修行到覺悟,有幾等差別?

菩薩重回煩惱勞苦的塵世,應該用什麼適合的方式來教化眾生,使其增長智慧?

 

 

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只希望您不嫌棄,大發救世的慈悲,讓修行的所有菩薩和末法時代的眾生們,能消除眼前的障礙,重現智慧,照耀出如明鏡般的真心實相,圓滿覺悟佛性中最上層的正知正見。

把這些話說完之後,行五體俯地的大禮,這樣重覆了三次,最後,世尊才開始解答。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時,世尊告訴彌勒菩薩說:問得很好!先生們,很慶幸你們能為菩薩們和末法時代的眾生們詢問有關佛深藏難懂的微妙道理,讓菩薩們能清淨慧眼,也讓所有末法時代的眾生永遠不再輪迴,能夠用心悟到真實的境界,並能安忍久駐於無生無滅之中而不退轉,你們現在仔細聽著,這就為你們解說。

這時,彌勒菩薩高興的承受指教,和大眾們靜默聆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先生們,所有眾生打從不知道多久以前,由於有各種恩愛和貪欲,因此產生輪迴,就像各世界的所有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都是因為淫欲而各自得到自身性命,所以要知道愛是輪迴的根本,因為有許多東西會助緣增長愛性(執著性),所以能夠讓生死不斷延續。

因為愛性而起欲望,因為欲望而創造生命,眾生所愛旳生命,還得回溯到欲望。因為愛念產生的欲望是起因,因為愛念產生的生命只是結果。

因為在欲望層次出現一些不順,這些不順的情況與愛念背道而馳,因而產生憎恨和嫉妒,造作各種惡業,這才又產生地獄道、惡鬼道。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認知到上述欲望的本質,就可以厭棄欲望,就不愛走入造作惡業的畜生、餓鬼、地獄等三惡道之中,捨棄惡行、崇尚善行,才會進入天、人、阿修羅等三善道,又出現天人的相貌。

(善惡因果是欲界天的世間法,決定你在六道輪迴的哪個位置)

又如果認知到欲望是因愛性而起,可以厭棄種種的愛,放棄私愛、樂於施捨,但棄愛樂捨帶有執著,還是會滋養著愛性的本質,於是就在「有為法」的範疇之內,即使產生許多為善的果報或增長了修行果位,但這些都未脫離「善惡二元」的輪迴邏輯,不屬於無為法,無法成就徹底解脫輪迴之道。

所以,眾生如果想要從生死輪迴之中解脫出來,要先斷除貪欲,並且消除愛性引起的渴望。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先生們,菩薩用種種變化示現於世間,不是以愛為本,而是用慈悲來讓你捨棄愛,菩薩是用慈悲替代貪欲而進入生死輪迴之中。

如果末法時化的眾生們能夠捨棄各種欲望,並且去除憎恨和恩愛,就能從輪迴之中解脫出來,加上用心修習佛的圓滿清淨境界,就會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云何五性?

 

先生們,所有眾生由於受到貪欲的影響,在看不清真相的情況下產生煩惱,會有五種不同覺悟性的差別,分別為菩薩定性、緣覺定性、聲聞定性、三乘不定性、無三乘性,這五性是因為兩種業障而產生深淺不同的差別。

是哪兩種業障呢?第一個叫理障,又名所知障,是遮蔽你正確認知的障礙,主要是「想不透」;第二個叫事障,又叫煩惱障,是眼前諸事不斷煩惱著你,而你又放不下這些煩惱,主要是「做不到」,因此不斷生死輪迴。

那什麼又是五性呢?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

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先生們,如果上述的二障沒有消除,佛性就顯現不出來。

如果眾生能夠永遠割捨掉貪欲,先做到了放下諸事煩惱的事障,但還沒有解決「想不透」的理障,此時能夠到達聲聞或緣覺的境界(聲聞緣覺性),但不能達到菩薩的境界。

先生們,如果末法時代的眾生們想要涉入佛的圓滿覺悟的領域,先要發願斷除二障,這二障受到控制的話,就能悟入到菩薩境界(菩薩性),如果不只控制住了二障,還能讓二障永遠消失,就會進到佛不可思議的圓滿覺性,完成所謂的菩提(覺悟)和涅槃(解脫)。

先生們,所有眾生都可以證悟到圓滿覺性。你要接近智者,按照他成佛前的修行方式,那時你的修習就會出現頓悟,也會漸漸有成效。如果你走上佛最上層解脫的正確修行道路,不論你的根性好壞,都會修成佛果。

如果眾生們雖然想找智者,但遇到的卻是有邪見的人,就無法正確領悟,成為外道種性(無三乘性),但這是外道邪師的錯,並不是眾生的錯,以上就是五性的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先生們,菩薩只是用「無比的慈悲」做為他進入世間度化眾生的方式,讓眾生能夠逐漸領悟,突破理障;乃至於他會用各種形相在眾生的逆境和順境之中出現,和眾生在一起面對困難,突破事障。菩薩用各種變化來影響眾生重現佛性,都是憑藉著菩薩最初發願追求自性清淨所產生的力量。

如果末法時代所有眾生都增強了追求圓覺自性的心,也要像菩薩一樣發清淨大願,應該這樣說:希望當下的我能夠安駐圓滿覺悟的自性(即佛性),尋求智者,不要追隨外道和二乘修行者,要依照清淨大願修行,逐漸斷除各種障礙,障礙都清除了,願望也圓滿了,就可以登上解脫的清淨階段,證悟到真正的圓滿覺悟,那是一個怎麼裝飾都裝飾不出來的不可思議境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   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

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   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消滅   求師得正悟   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 

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   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   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   便歸大圓覺

 

這時釋迦牟尼覺者又用連句的偈言把上述的含義重點說明一下:

彌勒菩薩你應該知道,所有的眾生,得不到真正的解脫,都是因為貪欲而墮落於生死輪迴之中,

如果能斷除憎恨、恩愛和貪瞋癡,不再種下因為差別心而產生的種子,就都能成就修佛這條路,

把理障和事障永遠消滅,求得智者的正確開悟,隨順著菩薩所發的大願,最終就能完全解脫,

各處的菩薩們,都是因為廣大慈悲的願力,而進入生死輪迴之中示現,

現在的修行者和末法時代的眾生,應該時常訓練自己斷除對愛的想法,就可以重現圓滿覺悟的自性(佛性)。

 

    1會員
    168內容數
    這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週記。取名雙塔,有兩層含意,一是指父母,一是指南北兩座工廠,在兩座人生的塔裡,處處都是道場,我希望記錄下來,做為紀念以及終生精進的資糧。這個過程,不乏庸俗與分別心,但願分別過後,實為不二。 雙塔(上)的主軸在於雙親、兩岸與兩廠。而雙塔(下)是從新冠疫情開始,是身與心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