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素帖-1.文殊師利菩薩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 【文殊師利菩薩】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之中立刻從座位起身走到世尊面前,雙掌向上,俯首向佛足為禮(希望佛足踏於掌上),然後順時針繞佛三圈,直身而跪,雙手交叉於胸前合掌,問佛說:無比慈悲的世尊啊!期待您可以為各位前求法的大眾談談您修成正果之前的清淨修行方法,並且說說菩薩在大乘佛法的修行要如何發起無色無雜的念頭來遠離各種病態,能夠使未來末法時代修習大乘佛法的眾生不至於觀念偏差。

把這些話說完之後,行五體俯地的大禮,這樣重覆了三次,最後,世尊才開始解答。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時,世尊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問得很好!先生們(有點像西方Lady & Gentleman的禮貌用法),你們能夠為菩薩們來請教佛在成果前的修行方式,並且讓在末法時代修習大乘佛法的眾生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定位,而不至於觀念偏差,你們現在仔細聽著,這就為你們解說。

當下,文殊師利菩薩高興的承受指教,和大眾們靜默聆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先生們,成佛的覺者有一種統攝一切的法門,這個法門稱為圓覺,它可以推衍出所有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和波羅蜜,並且讓菩薩知道所有如來修成佛果之前,都是憑藉能夠完整映照出無色無雜的真相,永遠斷絕那種看不清真相的局面,才能踏上覺悟的道路。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無明是什麼?先生們,一切眾生打從無比久遠的那時候開始,種種相對概念的混淆,就像是人迷了路而到處兜圈子,誤認「地水火風」等四大是自己身體的真實相貌,也把「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所攀緣而生的影像誤認為是自己內在的真實相貌,就好像那患病的眼睛看到空中生出花朵(有點像白內障),也、像是看到月亮有兩個(有點像散光重影)。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複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先生們,在虛空之中,其實沒有生長出花朵,那只是病人的執迷。由於執迷的緣故,不只讓人對虛空原本的性質產生迷惑,又讓人搞不清楚那花朵真實產生的地方。在這些「誤以為有」的情況之下,誤以為生、誤以為死,於是在生死之間兜圈子,所以稱為「無明」,也就是「看不清真相」的意思。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先生們,這種虛假的相不是實體,就像人在作夢的時候並非沒有夢裡那些人事物,但醒的時候就全部消失了,就像許多空中的花朵在虛空中消失,你不能說它們消失到哪裡,為什麼呢?因為它們原本就是憑空而「生」的,哪來「滅」的地方!一切眾生就是在所謂「生」都不存在的情況下,還虛假的看到生滅,所以才說是輪轉生死,是在憑空的生滅裡面兜圈子。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先生們,佛在成果之前修習的圓滿覺悟法門,是看清這些空中花的本質,那就不會陷在虛妄裡面兜圈子,也沒有真實存在的「身與心」去承受生死這件事,這不是刻意把它們弄沒有,而是它們原本就不存在。

這種知覺就像虛空,但如果你定義為虛空,那「定義為虛空」這件事又成為另一種空中花,雖然如此否定推衍,也不能說沒有知覺的存在,只不過「有或無」都應該被排除(即非有非無),這就稱為淨覺隨順。那也就是面對虛妄的「有、無」等二元慨念時,不為所動,不受影響的最純粹覺悟。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為什麼這樣?這就是虛空自性的緣故,也是能恒常不動的緣故,是深藏的佛性其實並沒有生滅的緣故,也是沒有固定說法的緣故,就像法界的本質最終能圓滿遍布十方的緣故,這些因此就稱為因地法行。(因地:成佛果之前的階段)

菩薩們因為上述的因地法行,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之中,發起非有非無、無色無雜的純粹心念,末世眾生也依照上述因地法行修行,那就不會觀念偏差。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華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這時,釋迦牟尼覺者又用連句的偈言重覆說明涵義:

文殊師利菩薩,你應該知道,一切的佛,在修成佛果之前的階段,

都是用智慧的覺悟,來認清無明,如果知道它只是從空中虛妄生出的花朵,就可以避免在迷宮裡面兜圈子,

又像睡夢裡的人,夢裡的一切在夢醒之後都會消失,

真正的覺悟就像虛空,能穩定而無差別的不動如山,等到知覺如行雲流水般順暢的遍布十,那就是成佛之時,

成佛時,各種幻相都會消失,而沒有存在地方,就算所謂成道,其實也沒有得到任何東西,這就是圓滿自性,也就是佛性。

各位菩薩依照上述圓覺之道,就能發心成佛,而末法時代的眾生修習這個圓覺之道,就能避免偏邪。

avatar-img
2會員
168內容數
這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週記。取名雙塔,有兩層含意,一是指父母,一是指南北兩座工廠,在兩座人生的塔裡,處處都是道場,我希望記錄下來,做為紀念以及終生精進的資糧。這個過程,不乏庸俗與分別心,但願分別過後,實為不二。 雙塔(上)的主軸在於雙親、兩岸與兩廠。而雙塔(下)是從新冠疫情開始,是身與心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梅銘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圓覺經中,十二位大菩薩向世尊發問,這是第二位發問的普賢菩薩  (世尊前段回答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問時,談到一切如幻,大行普賢菩薩因此對幻境中的修行產生迷惑) 本段的重點有,一是指虛空自性不動,二是以幻修幻,提到層層遠離的概念,並以兩木相因為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