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輸入和輸出的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梁淑淇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淑淇的沙龍
107會員
835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梁淑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誰不想中獎呢?十個人大概有九個舉手表示希望中獎,第十個沒舉手也必定在心裏默默希望中獎。 有人討厭不勞而獲,從不主動買彩券,但生活中總不乏抽獎機會,像公司派對上的抽獎活動便避無可避。但凡抽獎,必然會有中獎者,以及更多沒中獎的人。大家理所當然認為中獎者是幸運兒,這麼多人沒中獎,偏偏你被抽中啊,怎麼可能
Thumbnail
2025/04/23
誰不想中獎呢?十個人大概有九個舉手表示希望中獎,第十個沒舉手也必定在心裏默默希望中獎。 有人討厭不勞而獲,從不主動買彩券,但生活中總不乏抽獎機會,像公司派對上的抽獎活動便避無可避。但凡抽獎,必然會有中獎者,以及更多沒中獎的人。大家理所當然認為中獎者是幸運兒,這麼多人沒中獎,偏偏你被抽中啊,怎麼可能
Thumbnail
2025/04/09
中學選科是一個分水嶺,將學生從此分成理科人和文科人,其實還有商科人,我讀中學時就是選修商科。當時選科對我來說毫無懸念,皆因我討厭物理、化學和生物,選科後終於擺脫討厭的學科,簡直是從地獄來到天堂,求學生涯從沒如此美好過。 總有家長認為選理科比較優越,大概認為理科讀起來更費勁,只有優等生才有資格讀理科
Thumbnail
2025/04/09
中學選科是一個分水嶺,將學生從此分成理科人和文科人,其實還有商科人,我讀中學時就是選修商科。當時選科對我來說毫無懸念,皆因我討厭物理、化學和生物,選科後終於擺脫討厭的學科,簡直是從地獄來到天堂,求學生涯從沒如此美好過。 總有家長認為選理科比較優越,大概認為理科讀起來更費勁,只有優等生才有資格讀理科
Thumbnail
2025/03/26
父母責備孩子時,無論多麼有理有據,要是無法讓孩子明白,所有責備都變得毫無道理。 孩子只會記得父母對他狂叫怒吼或滿目猙獰,對指責的內容卻完全記不住。孩子肯定忿忿不平,在心裏將父母的每一句責備都反駁千遍,然後放出一兩句狠話。父母聽到孩子不恭不敬的反駁,一般都會火起來,越罵越兇,而越罵得兇,孩子越聽不入
Thumbnail
2025/03/26
父母責備孩子時,無論多麼有理有據,要是無法讓孩子明白,所有責備都變得毫無道理。 孩子只會記得父母對他狂叫怒吼或滿目猙獰,對指責的內容卻完全記不住。孩子肯定忿忿不平,在心裏將父母的每一句責備都反駁千遍,然後放出一兩句狠話。父母聽到孩子不恭不敬的反駁,一般都會火起來,越罵越兇,而越罵得兇,孩子越聽不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裏所指的輸入,是指吸收外來的資訊,像是閱讀,看電影,看新聞,聽音樂,看演出,瀏覽社交網絡和網上資訊,對外界的一些感悟等等,而輸出是指將吸收到的資訊轉化為自己的能量再釋放出來,嗯,其實就是透過言語或文字或音樂或任何形式表現出來,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寫成文章。 總覺得一個人要保持輸入與輸出的平
Thumbnail
這裏所指的輸入,是指吸收外來的資訊,像是閱讀,看電影,看新聞,聽音樂,看演出,瀏覽社交網絡和網上資訊,對外界的一些感悟等等,而輸出是指將吸收到的資訊轉化為自己的能量再釋放出來,嗯,其實就是透過言語或文字或音樂或任何形式表現出來,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寫成文章。 總覺得一個人要保持輸入與輸出的平
Thumbnail
創作的決心,從閱讀到寫作,我的經歷
Thumbnail
創作的決心,從閱讀到寫作,我的經歷
Thumbnail
2023.02.22 02.22 最近聽了一些Podcast頻道以及買了一些書 (書幾乎還沒開始看...太混了),常聽到主持人講, 輸出 才是最好的輸入。有了輸出, 才能了解自己的輸入有多少。因為輸入(吸收知識)太少的話,根本無法有效輸出(寫出東西或者說出東西來)。我還聽到一個例子,你讀過的書(難的
Thumbnail
2023.02.22 02.22 最近聽了一些Podcast頻道以及買了一些書 (書幾乎還沒開始看...太混了),常聽到主持人講, 輸出 才是最好的輸入。有了輸出, 才能了解自己的輸入有多少。因為輸入(吸收知識)太少的話,根本無法有效輸出(寫出東西或者說出東西來)。我還聽到一個例子,你讀過的書(難的
Thumbnail
原先看到書名以為這也是一本千篇一律的工具書,但認真讀完後才發現這本跟以往的大道理工具書不太一樣,一般類似書籍可能比較多在於用一個作者遇到的故事情境(可能還是掰的)套入他所教導的公式回應/執行,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他是"真"工具書,把每種主題各自拆成一小節,當你要用的時候回去翻目錄就能很快地找到。
Thumbnail
原先看到書名以為這也是一本千篇一律的工具書,但認真讀完後才發現這本跟以往的大道理工具書不太一樣,一般類似書籍可能比較多在於用一個作者遇到的故事情境(可能還是掰的)套入他所教導的公式回應/執行,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他是"真"工具書,把每種主題各自拆成一小節,當你要用的時候回去翻目錄就能很快地找到。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人相見恨晚的好書,它輕描淡寫就解答了困擾我超久的難題 那就是"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的書,卻感受不到自己的突飛猛進" "看過很多的好書,但印象卻都很模糊" 原因就出在我一直在做輸入(讀書),但沒有在做輸出(寫,說,應用)的動作 長久的學習模式,讓我們很習慣了輸入(聽課,看書) 但對於輸出卻很少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人相見恨晚的好書,它輕描淡寫就解答了困擾我超久的難題 那就是"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的書,卻感受不到自己的突飛猛進" "看過很多的好書,但印象卻都很模糊" 原因就出在我一直在做輸入(讀書),但沒有在做輸出(寫,說,應用)的動作 長久的學習模式,讓我們很習慣了輸入(聽課,看書) 但對於輸出卻很少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喜歡日常塞滿各種學習行程的人嗎? 你是否有想過,到底該如何學習才更有效率呢? 你是否常覺得讀很多書、聽很多演講,卻沒有內化到自身呢? 前段時間,Eddy 才剛完成碩士的學位,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漸漸發現在過去求學我們往往過度重視「輸入」,但卻忘記「輸出」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喜歡日常塞滿各種學習行程的人嗎? 你是否有想過,到底該如何學習才更有效率呢? 你是否常覺得讀很多書、聽很多演講,卻沒有內化到自身呢? 前段時間,Eddy 才剛完成碩士的學位,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漸漸發現在過去求學我們往往過度重視「輸入」,但卻忘記「輸出」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